這是錸釔礦基高爆燃料被點燃後的顯著特徵。
隨之產生的毀滅性衝擊波,猛烈地撞擊著“災厄號”的船體,讓艦橋上每一個近距離感測器都發出最高階別的淒厲警報,因為一部分被炸碎的行星帶碎片被狂暴的能量推射著,像致命的霰彈般高速射向他們!
呼!
為了躲避來自頭頂愈發猛烈的鐳射炮、導彈攻擊,剩餘的敵艦利用他們同伴扭曲、燃燒的巨型殘骸作為臨時掩體,匆忙向下俯衝。
最重要的是,他們正朝著小行星帶更深處、更稠密的下方俯衝。
“所有戰艦注意,”坦恩冷漠地注視著全息臺上顯示的這場單方面屠殺,聲音恢復了那種無機質般的平靜,“下降兩千千米,保持緊密楔形編隊,所有能量優先供給前向護盾發生器,功率提升至最大。”
卡羅克默默地,懷著近乎敬畏的心情看了坦恩一眼。
她之前紋絲不動的數小時,根本不是在探尋戰場上的絕地或敵人動向,而是在用她那恐怖的原力感知,透過銀河系平面上方一條隱秘、危險、幾乎不為人知的星際“夾縫”,遠距離引導著那支失蹤的同盟艦隊進行這次致命的精準躍遷!
有哪位絕地大師能做到這種事嗎?
也許古老的探索團傳奇人物可以?
但他們中又有誰強大到能將自己的意識投射到銀河系平面之外,在浩瀚虛空中鎖定航道呢?
“裡希迷宮是個非常有趣的天文現象。”坦恩似乎看穿了他內心的震撼,開口解釋道:“不是僅僅因為它存在於銀河系旋臂結構之外那片被稱為‘未知區域’的黑暗虛空中,而是因為我們族人知道它的存在,並且曾經駕駛著簡陋的飛船抵達過那裡。
但我們並沒有對那裡進行系統性的探索,因為那裡空間結構極不穩定,充滿了致命的輻射和引力陷阱,沒有人敢輕易深入。
扎雷卡弦是目前星圖示定的、連線小空間(指銀河系主體)和裡希迷宮的唯一一條相對‘安全’的超空間航道。
但這絕不意味著沒有其他的、更隱蔽、更不穩定的‘路徑’存在。”
“……你就這麼……發現了另一條航道?”卡羅克簡直難以置信,聲音帶著一絲乾澀。
“目前這條航道是存在的,並且被我們成功利用了。”坦恩的回答平靜而務實,彷彿在談論一條普通的星際航線,“也許它會穩定存在數百年,也許十年後它就會因為一次超新星爆發或引力潮汐而扭曲消失,它沿著星際虛空最不穩定的邊緣地帶延伸,所以一切都充滿變數,無法用常規星圖預測,但如果這條航道不存在了,或者以後無法通行了。”
她轉過頭,暗紅的眼睛鎖定卡羅克,“但我總能憑藉‘天空行者’的天賦,在混沌中找到另一條……那麼,艦長,你的命令呢?敵人在潰退,戰機稍縱即逝。”
“命令——”卡羅克猛地從震撼中回過神來,聲音瞬間恢復了指揮官應有的力度,“所有護航艦艇,前進至指定攔截位置,準備迎擊敵殘存戰鬥機群!
所有‘神意級providence’驅逐艦,立刻啟動牽引光束髮射器陣列,設定為軌道炮預設模式!
武器官,所有質子魚雷發射管裝填待命,目標引數同步輸入火控計算機!”
坦恩軌道炮,顧名思義,是坦恩將軍發明並以其名字命名的一種革命性戰鬥策略。
旨在克服分離主義艦隊遠端火力投射的固有缺陷。
常規魚雷的射程受限於其推進劑和制導系統,在這個交戰距離上,即使是“災厄號”裝備的最大型導彈,在發動機燃料耗盡後,也會在距離目標五萬五千千米之外就變成無威脅的慣性飛行體。
坦恩軌道炮的核心,就是透過艦載的引力波投射器陣列產生強大且高度聚焦的引力場,為發射後的魚雷提供持續的、近乎無限的額外加速度來彌補這一缺陷。
畢竟,你無法有效攔截一個被引力場持續加速、速度無限接近光速的目標,如果距離足夠遠,其相對速度甚至能造成類似超光速打擊的效果。
卡羅克雖然參與過多次運用此戰術的戰鬥,但對於引力場發生器陣列如何精確協同運作、如何避免能量反噬等核心技術細節,至今仍未能完全理解透徹。
他的目光被主感測器陣列上突然瘋狂閃爍的警示圖示吸引,引力場感測器正劇烈地報警,警示著戰艦左右兩舷出現強度極高、超出安全閾值的引力場異常。
整個艦橋瞬間被刺眼的紅色和黃色警示燈的頻閃光所籠罩,控制檯上的資料顯示屏瘋狂重新整理著數值,顯示著從船尾到船頭方向,像某種高能共振波一樣迴圈往復的強力場脈動。
被衝擊波推向他們的塵埃雲和微流星體流,在“災厄號”側舷十門重型引力波投射器同步啟動並增強能量輸出後,被這股強大的彈弓效應反向加速,像無形的巨手揮出的沙塵,猛烈地射向下方巨大的戈爾姆行星大氣層。
“所有參戰艦船報告引力場投射器同步完成,達到預設引數,長官。”一個戰術機器人用刻板的合成音彙報。
“發射引導校準魚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