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引導校準魚雷。”卡羅克果斷下令,聲音在警報聲中依然清晰。
“遵命,遵命。”機器人迅速敲擊著控制檯上的發射序列。
一枚特製的、帶有高強度訊號發生器的引導魚雷,從無畏艦的後舷發射管無聲射出。
半秒鐘後,它被艦體前方剛剛形成的、高度聚焦的人工引力波精準捕獲,瞬間獲得了難以想象的加速度,化作一道肉眼幾乎無法捕捉的亮線,朝著下方的行星帶目標區域如流星般飛射而去!
六萬千米外驟然爆起一團刺目的紫色能量球,精準命中一艘試圖躲藏的博薩巡洋艦引擎陣列。
劇烈的爆炸不僅瞬間摧毀了該艦,爆炸衝擊波更將其扭曲的殘骸如同炮彈般推射出去,失控地撞向旁邊一艘躲閃不及的共和國cr-90護衛艦。
脆弱的護衛艦如同被重錘擊中的玻璃工藝品般破碎解體,其內部彈藥庫被殉爆引發的二次爆炸極其猛烈,熾熱的碎片甚至穿透了後方另一艘戰艦的薄弱裝甲!
隨著艦隊中其他完成引力場同步的“神意級”驅逐艦紛紛測試各自的軌道炮系統,又有六道同樣炫目、代表著毀滅的光線撕裂黑暗的太空,從混亂潰逃的敵軍陣列中冷酷地撕下一塊塊燃燒的“血肉”!
“所有系統執行正常,長官。”戰術機器人用毫無波動的合成音報告道,“所有驅逐艦引力投射器陣列報告系統就緒,達到預設引數,繼續執行軌道炮射擊序列嗎?”
卡羅克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對那毀滅性力量的敬畏,點了點頭:“開始射擊序列,目標:敵方殘餘艦隊密集區域。”
“災厄號”側舷的巨型質子魚雷發射管次第開啟,伴隨著沉悶的液壓聲和能量蓄積的嗡鳴。
一枚枚重型魚雷拖著熾熱的尾焰射出。
每一枚都在脫離發射管的瞬間,被艦體前方精準脈動、同步頻閃的引力波捕獲,形成完美配合!
使其化作一道道肉眼幾乎無法追蹤的炫目流光,朝著下方混亂擁擠的敵方艦隊殘陣猛烈投射而去!
共和國艦隊被困在企業同盟“慷慨級”戰艦和第二艦隊分遣隊之間,這場戰鬥……其實已經結束了。
剩下的,就只是欣賞這場由火焰、金屬碎片和能量爆炸構成的煙火秀。
為避免過度依賴坦恩軌道炮展示出的駭人威力,卡羅克在心底提醒自己,坦恩軌道炮並非完美無缺的神器。
其一,那些用於產生高強度引力場的牽引光束髮射器陣列極其耗能。
同時啟動“災厄號”艦體上的全部十座主發射器,幾乎需要瞬間抽調艦上所有非關鍵系統的能量,迫使這艘鉅艦關閉了除姿態推進器之外的所有武器系統、護盾發生器。
只留下最低限度的動力,讓這艘此刻充當龐大彈射基座的戰艦能在太空中保持相對穩定。
其二,瞄準也極其困難。
由於整艘無畏艦此刻相當於一門巨大無比的炮管,艦體哪怕發生最輕微的姿態偏移或震動,都可能使投射物的最終落點產生數公里甚至數十公里的巨大偏差。
更不用說被射出的魚雷本身是按照脫離發射管瞬間的初始姿態向前飛行的。
為了在極端加速下糾正這一點微小的偏差,標準的軌道炮操作通常需要至少兩艘驅逐艦緊密配合。
一艘提供主要的推進力引力場。
另一艘則在其側翼充當導向和微調的輔助軌道。
不過,在理想狀態下,第一炮往往是最為精準的。
遠處那艘被徹底洞穿、正在無聲解體的“勝利號”巡洋艦就是證明。
不過在此刻的戰場環境下,倒也沒必要追求極致的精準。
共和國與博薩的聯合艦隊殘部驚恐地擠作一團,彼此推搡,試圖在殘骸中尋找掩體,目標區域龐大而混亂,想打偏都難。
總而言之,成功運用坦恩軌道炮有兩個最低要求:
一艘無畏艦,以及一個能讓你安全完成冗長充能和瞄準過程的合適射程。
因為在你的戰艦還在向牽引光束髮射器瘋狂輸送能量、自身脆弱不堪時,敵人如果能夠發起有效攻擊,那麼這場戰鬥在軌道炮發射之前就已經輸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