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戰艦停止射擊。”
坦恩冰冷的聲音突然響起,打破了艦橋的緊張氣氛。
“所有能源立刻從投射器陣列轉出,優先供給亞光速引擎推進器和前部重型渦輪鐳射炮陣列。
武器官,調整後續火力覆蓋模式,使用常規炮火清理掉剩下的敵人,登艦中隊指揮官,立即準備一支精銳登艦小隊,‘談判者號’上有我需要的特定物品,務必確保它完好無損。”
停止軌道炮射擊的原因很簡單。
敵人的先頭部隊殘骸在猛烈的轟擊下,如今已經形成了一片更加巨大、熾熱且混亂的碎片雲帶,如同天然的屏障,反而掩護著後方少數幾艘倖存的戰艦。
同時,企業同盟艦隊也已完成迂迴機動,改變了航向,正在試圖繞過這片殘骸區域,尋找清晰的開火角度。
常規炮火在這種混亂局面下反而更有效率。
“這是個教訓,卡羅克艦長,要善用你手頭的每一份資源,無論其大小或性質。”坦恩轉向他,聲音帶著一種導師般的冷靜,“這是個聽起來簡單明瞭的概念,但要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實際操作起來卻異常困難。
任何一個還算稱職的軍官,只要擁有足夠的兵力優勢,都能打贏一場戰鬥。
但一個真正優秀的軍官,必須能贏得乾淨利落,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戰果,不給敵人任何喘息或翻盤的機會,而這,艦長……”
她指向觀景窗外那片燃燒的煉獄,“就是你用數日乃至數週前就開始編織的戰略大網,最終收穫的、最直觀的成果。”
“我們本也有機會在曼達洛星區邊緣的遭遇戰中擊敗他們。”坦恩繼續說道,彷彿在覆盤一場棋局,“但我精心策劃,確保博薩武伊成為共和國艦隊必須馳援的焦點,成為我們預設的最終戰場。
正是因為我對博薩星系瞭如指掌,我預判到他們在倉促尋求防禦陣地時,必然會選擇戈爾姆行星環作為據守之地。
看來共和國指揮官在匆忙佈防時,只顧著尋找一個堅固的堡壘,卻忘了給自己預留一條關鍵的退路。”
鐵矛艦隊的殘部如今陷入了真正的絕境。
前方和上方被自己同伴燃燒的巨型殘骸和密集的碎片帶死死堵住。
後方則是戈爾姆那巨大、狂暴、引力場混亂的氣態巨行星。
曾經作為共和國堡壘的稠密行星環,如今成了他們無法逃脫的鋼鐵墳墓。
一場戰鬥,無論多麼慘烈,導致一支規模如此龐大的艦隊全軍覆沒,這在銀河戰爭史上幾乎是聞所未聞的。
通常情況下,總會有幾艘幸運或機敏的艦船能找到空隙,強行啟動超空間引擎進行緊急跳躍逃生……
然而,眼前的景象預示著,這將是坦恩將軍軍事生涯中,第二次達成“所到之處,片甲不留”的驚人戰果。
“卡羅克艦長,”坦恩的聲音將他從戰場的震撼中拉回,“你的下一個任務:和白手艦隊第一分艦隊進攻科特利斯行星,你要為獨立星系邦聯拿下這顆星球。
梅萊指揮官將負責奪取穆努斯·曼德爾空間站及其周邊空域,而我本人將親自率領主力部隊入侵博薩武伊行星地表,我打算親自對付博薩人引以為傲的情報網路核心節點,將其徹底摧毀或收編。”
“明白。”卡羅克感到喉嚨發緊,他努力讓自己的聲音顯得平穩有力,“長官。”
科特利斯是一顆工業世界,任務絕不輕鬆,但這是將軍的信任。
此時,“災厄號”龐大的艦體已經緩緩駛入殘骸區的邊緣,強大的粒子護盾閃爍著藍白色的光芒,輕鬆地將高速襲來的小行星碎塊和扭曲的金屬殘骸彈開或汽化,只在護盾表面激起陣陣漣漪。
絕地巡洋艦“談判者號”是視野中唯一剩下的、結構尚算完整的敵方主力艦,它傷痕累累的艦體被第二艦隊數艘“鑽石級”巡洋艦和“天狼級”護衛艦團團圍住,如同深海中被一群飢渴的鯊魚緩緩包圍、再無退路的獵物。
“看。”坦恩的聲音裡罕見地帶上了一絲竭力控制的、冰冷的喜悅,她的目光鎖定在那艘孤立無援的絕地旗艦上,“這就是我對‘勝利’最純粹的定義,這……這會讓科洛桑的共和國高層陷入真正的恐慌。”
(ps:這一段是對29-30兩章的戰場的背面描寫,這裡坦恩用坦恩軌道炮對尤拉倫和武爾茨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但在戰艦設定上,總是會鬧出烏龍,也可能會有疏漏,這基本功不夠紮實,有發現設定有問題的戰艦型號,請留言告訴我,感激拜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