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從克隆人戰爭逐鹿星海

第100章 101機動!(第四更)

“克朗普林茲號”的內部構造與當代戰艦截然不同,沿用了古老的提奧尼斯設計理念。

整艘戰艦,包括核心的駕駛室,找不到一塊透明鋼觀景窗。

駕駛室深處,是全息投影儀、繪圖板、外部攝像頭畫面和超光速感測器顯示屏的天下。

這些裝置持續嗡嗡作響,螢幕光點閃爍不停,海量資訊如同潮水般湧入。

迪德里希站在中央,將這些不斷重新整理的資料流在腦海中艱難地拼湊成清晰的戰場圖景。

他眉頭緊鎖,視線死死釘在代表敵方主力部隊的標識上。

共和國艦隊正以每次數百艘的規模躍出超空間,顯然是按戰鬥群分批抵達。

這個選擇是充分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的策略。

雖然放棄了突襲的突然性,卻保證了艦隊能更有序地展開,更重要的是,後續躍遷的戰艦會被先頭部隊製造的巨大能量擾流所掩蓋,干擾分離主義者的掃描器,讓他們難以準確判斷後續抵達的艦船數量。

迪德里希一眼就認出這是很常規的戰術。

他們自己也經常這麼幹。

此刻,由聯合防禦艦隊和其他邦聯部隊勉強拼湊起來的戰鬥陣列,正嚴陣以待。

大約兩千艘戰艦被排布成緊密的五層縱深,模仿著水分子結構的拙劣版本。

或者說,它缺乏真正堅固防禦體系應有的嚴密性,而不是一個戰鬥陣列應該模仿的石墨那種堅固的共價網路結構。

一個讓迪德里希感到難堪的事實是,聯合防禦艦隊的戰艦明顯是這條防線中最薄弱的一環。

為了彌補經驗和技術上的不足,卡莉·特里爾姆指揮官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

將這些相對生疏的戰艦打散,分配到經驗豐富的邦聯戰鬥中隊中去。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一是避免被共和國鎖定這個明顯的“軟肋”進行集中突破。

二來,這種混雜編隊本身,反而更符合他們此刻特殊陣列的真正目的。

而這個目的,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做這麼多,就是為了隱藏銀河系裡前所未有的一門超級“火炮”。

三艘巨型的“場域安全貨櫃船”正悄無聲息地在艦隊陣列的邊緣縫隙中穿行。

每隔一段時間,它們就釋放出三十個巨大貨櫃中的一個。

早已等候多時的小型拖船立刻上前,小心翼翼地引導著這些龐然大物。

每個直徑半公里的貨櫃裡,塞滿了從科盧梅克斯星系各處搜刮來的小行星碎塊,數量從一百顆到上千顆不等。

其中一個貨櫃裡裝的,是被稱為“維多利亞·路易絲”的大傢伙。

這是一顆體積達四千七百萬立方米、質量超過一億四千萬噸的小行星。

為了把它硬塞進貨櫃,工程人員費盡心思,將它粗糙地修整成了一個大致的球形。

迪德里希不得不承認,想出這個點子的翁德倫人確實是一個天才。

大膽,瘋狂,令人瞠目結舌。

撇開那個叢林星球聲名狼藉的歷史不談,光是他們最大的敵人竟是自己的衛星這一點,就足以證明他們在“非常規作戰”領域的獨特造詣。

大概也只有畢生都在與“惡魔之月”搏鬥的人,才會想到把小行星當霰彈炮彈來用。

迪德里希暗自感嘆。

共和國的推進顯得異常謹慎。

迪德里希深入研究過森塔雷斯戰役的記錄,察覺到對方指揮官行為模式的巨大轉變。

現在雙方艦隊主力幾乎都已經暴露在明面上。

至少表面上是這樣。

謹慎小心成了當下的主導策略。

“預計半小時後進入攔截距離,時間持續縮短!”通訊席傳來緊張的喊聲,“敵方加速度正在急劇提升!”

迪德里希身體微微前傾,手肘撐在一個控制面板邊緣,手指懸空,避免誤觸下方密密麻麻的儀器。

他目光掃過一塊丙烯酸防護罩下的掃描屏,看到科盧梅克斯本地的戰列艦“赫克森科尼格號”正在焦躁地試圖越過一艘體型小得多的聯盟護衛艦。

那艘強大的戰艦像一匹難以駕馭的烈馬,急於衝向戰場證明自己。

哈巴托克二號!

迪德里希迅速在艦船名冊上確認了那艘勇敢的護衛艦的名字。

長度不過兩百米,卻堅定地擋在足有一公里長的“赫克森科尼格號”前方,試圖迫使它冷靜下來。

迪德里希咬緊牙關,這種近乎魯莽的勇敢令人動容。

他在心裡默默記下,戰後一定要表彰這艘護衛艦。

作戰圖的另一端,共和國的進攻陣型逐漸清晰。

那團沸騰的戰艦叢集開始向外擴充套件,分裂成三個標準的攻擊方陣。

中央位置是“長槍艦隊”的五百艘戰艦,兩翼則分別是“鋼鐵利刃艦隊”和“白色胸甲艦隊”,各自兵力約在一千艘上下。

這一切,完全印證了哈索爾此前的戰鬥分析報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