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那些‘炮彈’……有效射程是多少?”迪德里希提高聲音問道:“數量有多少?”
他的大副迅速回答道:“算上‘維多利亞·路易絲’,我們總共有九十枚‘炮彈’,排除它,就是八十九枚……理論試射距離可以達到一千萬公里,但真正有效的打擊射程,可能只有一半,五百萬公里左右。”
海軍少將緩緩點頭。
八十九枚寶貴“炮彈”,意味著每一顆都彌足珍貴。
更何況,負責推動這些貨櫃的,是一支臨時拼湊起來的混合編隊。
徵用的貨船、散裝運輸船、加上部分無畏艦和戰列艦。
這意味著每個貨櫃的推進引數、效能表現都各不相同,充滿了變數。
迪德里希瞥了一眼整合計時器,心中飛快計算著下達命令、艦隊調整到最終攻擊位置所需的時間。
考慮到共和國艦隊不斷增加的加速度,大概只有不到十分鐘的視窗期。
他利用這短暫的空隙,再次檢視邦聯第一艦隊託尼斯上將和第四艦隊特倫奇上將發來的通訊狀態更新。
他默默祈禱他們能信守承諾,儘管這種祈禱在殘酷的戰爭中顯得如此無力。
如果他們無法及時趕到……
那麼計劃就是依託科盧梅克斯的行星防禦炮臺,堅守至少半個當地日,等待炮臺完成最終調整和充能。
如果連這也做不到……
那麼科盧梅克斯行星本身將成為最後的戰場。
這顆星球富庶程度堪比拉克薩斯二號,是佩勒米安貿易航線的核心樞紐,地表遍佈繁華的城鎮都市,生活著數十億人口。
此刻,星球上的著陸場正在加固工事,平民被緊急徵召,軍隊也在集結。
他們絕不會輕易投降。
但他內心深處,無比希望戰火永遠不要燒到行星表面。
“‘哭泣太陽號’命令!採用九頭蛇陣型!立刻執行!”通訊官猛地摘下耳機,幾乎是跳了起來,目光在艦橋焦急地掃視,最終鎖定在迪德里希身上。
“腹側推進平臺!”迪德里希毫不猶豫,聲音斬釘截鐵,“立即執行機動命令包!快!”
“克朗普林茲號”龐大的艦體發出低沉的轟鳴,覆蓋全身的鏡面裝甲板微微震顫,如同巨獸呼吸。
戰艦靈活地向上方機動,推進器噴口噴射出調整姿態的藍色尾焰。
迪德里希小心地控制著推力,既要避免撞到上方的友艦,又不能擋住下方艦船的路線。
他緊盯著計時器上不斷跳動的秒數,一滴汗珠沿著他的額角悄然滑落。
艦隊變陣的每一秒拖延,都給了共和國艦隊多一秒時間去發現那些隱藏的殺機。
那些懸浮在陣列中、自身沒有推進器、依靠艦隊龐大訊號掩護而近乎“隱形”的小行星貨櫃。
時間就是生命,他們必須爭分奪秒。
當邦聯艦隊最終完成機動,上下兩層戰艦排成兩道平行的戰線時,早已準備好的拖船群立刻像靈巧的手指般行動起來。
它們推動著巨大的‘貨櫃’,搶在艦隊完全清空射擊通道前,將它們推送到預定的發射位置。
迪德里希回想起之前戰術會議上的激烈爭論。
是將“炮彈”部署在主戰線後方發射以爭取時間?
還是放在戰線前方發射以徹底杜絕誤傷友艦的可能性?
被上萬顆呼嘯的小行星誤傷?
這個風險毫無爭議,必須排除。
四百艘徵用的民用商船和一百四十艘邦聯戰列艦緊隨其後。
當拖船將貨櫃穩穩停泊在發射點後,這些龐大的艦船迅速組成九十三個三艦一組的圓柱體編隊,精確地環繞住每一個貨櫃。
巨大的貨櫃被緩緩納入編隊中心,如同古老的炮彈被滑膛炮的炮膛穩穩包裹。
“距離?”
迪德里希的聲音低沉下來,目光死死鎖定在全息攝像頭傳回的監視畫面上,專注得彷彿忘記了呼吸。
這是一種近乎病態的專注,混雜著對未知結果的恐懼與期盼。
這些“火炮”能一舉摧毀敵人,還是會帶來災難性的反噬?
當他想到反噬的可怕後果時,專注瞬間被強烈的緊張感取代。
那些徵用的商船上只保留了最低限度的骨幹船員,並非沒有原因。
“一千萬公里……九百八十萬……九百六十萬……持續接近!”
第一波能量脈衝已經像無聲的浪潮般湧出……
那是六艘負責測試射擊的兩公里級戰列艦,啟動了艦上所有的牽引光束髮射器。
目標貨櫃的力場約束瞬間解除!
與此同時,“克朗普林茲號”的感測器螢幕被驟然爆發的強烈輻射干擾完全淹沒,變成一片刺眼的雪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