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
轟然釋放!
雷恩面前控制檯上的數字瞬間飆升到難以想象的程度,尖銳刺耳的白噪音充斥艦橋,如同被強光瞬間致盲。
僅僅半分鐘後,“白色胸甲艦隊”的整整一個戰鬥群就從星圖上消失了。
那片區域只剩下無數細小的光點在閃爍,如同被撒向天空的亮片。
上百團爆炸的火光短暫地亮起,像為逝去生命點燃的哀悼燭火,旋即又迅速熄滅,只留下冰冷的黑暗與死寂。
戰鬥星圖上出現了一道明顯的空白裂痕,雖然範圍不算特別大,但異常醒目。
原先代表推進器的訊號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稀薄、飄散的蒸汽狀殘影。
共和國艦隊還在拼命減速,但速度降得還是不夠快。
願他們的靈魂安息吧!
說實話,雷恩本以為在如此絕境下,對方指揮官會下令進行大規模的“翻轉加速”機動來進行規避。
但他們並沒有這樣做。
對此,雷恩只能想到兩個原因。
一是擔心翻轉過程中暴露沒有護盾保護的脆弱引擎艙。
二是他們壓根就有沒想到這個辦法。
不過,誰知道呢?
對雷恩來說,這是最直接的規避策略。
畢竟他受過“逆行燃燒”機動訓練。
這在還沒有進入星際時代的地球人看來,是一項必要的技術。
也許在這個星際飛船技術高度發達的銀河系,大部分人已經遺忘了“逆行推進”以及伴隨而來的“翻轉加速”戰術?
“逆行推進”一般指與常規方向或預期方向相反的推進動作。
在軍事領域中,指作戰單位違背敵方預期的方向推進。
就比如在海戰或陸戰中,不按常規的正面或側翼進攻路線,而是從敵方後方或側翼逆向推進,以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又或者,是那些體型臃腫、屁股沉重的共和國殲星艦本身的問題?
它們船頭可能沒有足夠強大的推進器,或者缺乏高效的推力向量控制系統,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180度的大角度急轉。
第28號圓柱體向著黑暗開火了,緊接著是29號、30號、31號……
這場面,變成了一場單方面的獵殺。
精妙?
完全談不上。
方法?
也很粗糙。
但根據高德爾的初步計算,平均每發射一枚這樣的“炮彈”,大概能摧毀五到十艘敵艦。
乍看之下這個交換比似乎不高,但考慮到這完全缺乏精確制導、彈著點散佈極大、且是在超遠距離上實施的攻擊……
最終結果是,邦聯艦隊在自身零損失的情況下,成功摧毀了共和國六七百艘主力戰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