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闡忙道:“未有。”
“既如此,你待先聞真傳,還是先聞上法?”
終於到了此時,應闡再是沉著,也仍難免熱切。
他定了定神,使自己鎮靜下來,才鄭重道:“弟子欲先聞真傳。”
座師微不可見一笑,便娓娓道:“門中真傳五書,足有四門合你修行,分別是:
《玄中長養伏元真訣》,《玄中妙成大洞真訣》,《大陰陽仙衍劍訣》,《萬法玄象寶籙》。”
“姑且再問一句,你可意許成為劍修。”
應闡答道:“弟子無意劍修。”
“既如此,當除去《大陰陽仙衍劍訣》。”
座師緩聲道:“此外,《玄中長養伏元真訣》,講究無為長養,修行之時,需得‘不求’。”
“你能在四百日內修成玄光,定未少了精進勇猛,這其實是與《玄中長養伏元真訣》相悖的。”
“故我以為,你亦不適合這門真訣。”
“是。”應闡略一思量,便道:“謹遵座師教誨。”
“如此,此四門真傳,真正合你之選的,僅餘《玄中妙成大洞真訣》與《萬法玄象寶籙》。”
“其中《玄中妙成大洞真訣》,修陰陽大道,《萬法玄象寶籙》,修萬法歸一……”
座師將兩門真傳的奧妙娓娓道來,應闡認真聽著,頓時陷入沉思。
座師見狀,卻只淡淡一笑:“看來餘下十門上法,是不必再贅述了?”
應闡聞言微微一怔。
應闡對餘下十門,乃至本宗一十二門上法,其實都十分好奇,亦有求知之慾。
但他也能想的清楚,既能得到本宗真傳,顯然沒有另作他選的理由。
更何況,只是聽聞這兩門真傳,便已讓他難以抉擇,再把餘下的上法聽完,也不過是徒增紛擾而已。
因此,應闡思定便道:“是,弟子還是想從兩門真傳之中擇一修行。”
座師點了點頭,只道:“一者求簡,一者求繁,如何作選,全在你意。”
應闡閉目沉思。
《玄中妙成大洞真訣》與《萬法玄象寶籙》兩者,一簡一繁,各有妙處。
求簡,自然不是簡單淺易,而是刪繁就簡,從此專精於陰陽大道,一以貫之。
求繁,自也不是紛繁蕪雜,而是通萬法以至玄象,最終達到由繁入簡,也即萬法歸一的境界。
從修行的角度而言,兩門真傳對於應闡,其實皆是上上之選。
但從本心而言,應闡還是漸漸偏向了《萬法玄象寶籙》。
他自踏上修行之路,便有一念,想要窮極大道風光。
正因如此,他才無意成為一名劍修,此時也因如此,他更想要走上這條‘萬法之路’,見識見識是何景象。
念及此處。
應闡於心中長長舒了口氣,平去雜想,便果斷道:“還請座師傳我《萬法玄象寶籙》。”
“哦?”
座師道:“萬法歸一,實是一條漫漫之路,你可篤定?”
應闡肅聲道:“弟子篤定。”
“善。”
座師慰然道:“願爾能夠一往而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