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院的丹坊,獨據一座青巒,背倚幾柱險峰。
隨處可見的藥田,環山而布,綿延起伏,其間殿閣錯落,青煙縹緲……
又有許多道人行色匆匆。
有的,是在此司職幫事,有的,是來此研習丹術,有的,是借丹室開爐,也有的,是往坊中丹齋,求丹、購丹……
行來往去,熙熙攘攘,幾乎可以說,是道院中最見人氣之處了。
應闡出了關,便往丹坊而來。
倒不是為其它,只是李玄英留下的五精丹已見了底,須往五氣爐走上一遭。
好在應闡已修成法力,倒是不必藉由李玄英,才能獲取五精丹了。
他由大門而入,便見前院之中,立有一尊巨型丹爐,其高三丈,頂上爐首已與後方丹齋的脊獸齊平,瞧著雖無想象之中一般神異,卻也獨有一種厚重。
這便是五氣爐了。
李玄英大致與應闡說過,取五精丹的法門——
由爐身渡入法力,依著上方鐫刻的符紋而轉,隨後靜待即可。
他依法炮製,又把瓷瓶取出,只見爐身的孔洞之中飄出一道五彩煙氣,落至瓶底一滾,十數顆丹丸已成了形。
沒想到五精丹是如此得來,應闡頗是有些驚奇。
也不知道這汲取五氣,精煉為丹,究竟是何原理?若是通曉此理,能否不借五氣爐而為?
應闡想到此處,卻不禁失笑。
道家修士,若是修成玄光,完成內外天地的交匯,就已能夠做到餐風飲露,食氣而生。
又何必鑽研此法?他搖搖頭,把丹丸收好,便又越過五氣爐,向著其後丹齋而去。
丹齋是坊中售丹之地,收道功,也收法錢,雖然應闡二者皆無,但既然已到此一行,也不耽誤開開眼界。
道院的丹坊丹齋,畢竟不是以生意為主。
應闡進入其中,並沒有人急忙迎上前來,但他向幫事道人請教時,對方也會與他耐心道來。
應闡這才知道,原來丹藥亦有這麼多的門道。
世人通常想象的丹藥,無非治病療傷,增長修為,延壽添福……
但實際上,遠遠不僅如此。
譬如丹齋之中,有飛廉丹,即使不通任何風行法術之人,服此丹後,也可呼風御氣,丹力耗盡之前,隨心所欲,運用自如。
與之相似的,還有厭火丹,可以借之御火,羽化丹,可以借之飛行……
都是能助人施展法術的靈丹,但是作為丹藥,其與符籙不同,不僅能夠用於應變對敵,也能用於體悟法術,裨益修行。
除此之外,還有服之即能增長九牛二虎之力的丹藥,使人能夠一心二用的丹藥,服後幻象重生,有助淬鍊心神的丹藥……
當然了,直接有益於修行的丹藥,自也不會少了。
有能補益元氣的玄參丹,能助周天運轉的白陽丹……
甚有能如‘灌頂’一般,直接增長大量法力的丹藥,只是服此丹藥之後,亦需以不斷搬運、凝鍊,才有可能完全納為己用,而不使玄功駁雜。
五花八門,無所不包。
“如何,師弟可有看上的丹藥?”
應闡當然有看上眼的丹藥,而且十分不少,可惜囊中羞澀,只好歉然。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