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
應闡目光一閃,召回檮杌內丹,又或者‘演天珠’一觀,神紋果然已與器身完全相合!
應闡不禁慶幸,幸而他為盡善盡美,還是選擇了到峰頂煉器!
若不是借這日月輪迴,紫氣東來的氣象,這一次恐怕還真不能將演天珠煉就,這些時日的苦功,和珍貴的檮杌內丹,恐怕也皆虛耗了去。
好在,結果可算圓滿。
應闡將演天珠握著手心,朝裡渡入一縷法力,很快有所感受。
他單手起了個訣,朝演天珠上一指,喝道:“小!”
演天珠應聲一縮,竟然就從雞子一般尺寸,化為了砂礫一般大小。
應闡頓時面露欣喜。
原來,他為演天珠銘刻的第一道神紋,乃是學於《紫清玉籙總纂》的‘大小如意’!這道玉籙,顧名思義,便是能使法器變化大小,奇哉妙也,勿須多言。
更為緊要的是,這道玉籙,並非出於演天珠。
應闡能夠將之銘刻其上,而不與其它神紋相斥,說明他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完全依賴於靈寶道種。
當然,他會在演天珠上銘刻‘大小如意’,自有用處。
眼下,這道玉籙,雖不能如同傳說之中一般,使法器大為山嶽星辰,小為微塵芥子,但能將演天珠縮小為砂礫大小,便足夠了。
應闡攤開掌心,以鼻竅輕輕一吸,便將演天珠吸入其中。
旋即,他又以法力搬運,將其緩緩挪移到神堂之中。
做完此事,應闡當即又微微闔起了眼。
神堂乃是神、思、意、念之居所,演天珠位於此處,他只需要一念,便能夠將心神沉入其中。
而一做此嘗試,應闡頓時便覺天地豁然開朗!這種感覺十分奇異。
雖然此時他已完全將心神沉入了演天珠中,無視無聽,無嗅無觸,卻又彷彿能夠感覺到——
眼前的景緻,耳畔的風聲,鼻尖的氣味,迎面的氣流,都化為了另外一種朦朧的‘感覺’,映照在他心中。
不僅如此,他還感受到,那漫天的紫氣,浩浩蕩蕩,那天地間的靈機,升沉流遷……
要知道,煉氣修士,是無法直接感知到天地靈氣的,只有借吐納、觀想、外功、服餌……等等法門,引來天地靈氣入體,才能修成法力。
而若有朝一日,能夠修成玄光,使得內天地與外天地產生交匯,才能真正感知到天地靈氣的存在,不必再借任何法門,一念便能匯聚靈氣,吞吐靈機,煉成法力……
而應闡此時此刻,似乎藉著演天珠,體會到了這種感覺。
這天地間的靈機,彷彿一縷縷、一道道的氣,它們大小不一、形色各異,有的聚攏成團,有的分散四溢,有的交織雜糅,有的菁純如一……永無定數。
那他借演天珠,是否能如玄光修士一般吞吐靈機?應闡沉住氣,嘗試運用演天珠去匯聚靈氣。
果然,很快便見那一團團的靈氣,朝著他慢慢匯聚而來。
只是這匯聚的速度……似乎並沒有想象之中一般迅猛。
應闡運起服炁法,將匯聚來的靈氣一一納入體內,花了約莫兩三刻鐘,終於完全確認下來。
借演天珠匯聚靈氣,無疑能夠提高他吐納的效率。
但是這個效果,並沒有那麼離奇。
這一則是因演天珠匯聚靈氣的速度,不如玄光修士一般快速,二則是因吐納法,服炁法,以及人體都有一定限制。
不過無論如何,也能省去應闡近一半的苦功了。
他沒有太不知足,很快便又鑽研起來。
演天珠號稱內演天地之造化,外演永珍之機變。應闡這一枚演天珠內,自然不可能有天地衍生,但確有著幾分‘外演永珍之機變’的玄奇。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