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修什麼仙?

第1006章 BYD VS尉來

2021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處於一個大爆發的前夕,或者說已經處於爆發的階段,但是要說市場上哪一種型別的新能源汽車搞出的動靜最大,那一定的爭議聲不斷增程式。

增程式車型在2021年上半年開始進入一個大爆發階段,雖然市場爭議很多,但是使用者接受度卻是越來越高,賣得是越來越好了。

“要說熱度,還得是看同行們的一次次襯托啊。”

目前市場上一共有四款增程式車型,尉來L1,嵐圖,賽力斯SF5以及寶馬的一款,作為先發車型,有著大空間,高續航等諸多優勢的六座SUV,尉來L1佔據了增程式汽車市場85%的銷量。

半年時間交付超過三萬輛,這可是一款平均售價在33.8萬元的車型,比毛豆3的平均售價都要高的。

一款車型給尉來貢獻了百億營收,怎麼可能不受市場重視,又怎麼可能不被同行所眼紅。

去年玩純電車型的大嘴各自噴增程式,但是在純電領域沒玩出什麼水花,今年把SF5換成了增程式的大嘴,在釋出會上各種誇增程式,直言增程式是目前最適合國內市場的。

另外,船伕哥在上個月更是炮轟增程式,稱增程式是脫褲子放屁,長城的魏老闆也各種場合下DISS增程式。

尉來帶來的壓力無論對於哪家國內新能源汽車廠商而言,壓力都是巨大的。

半年度的成績單出爐,新能源汽車單款車型交付排行榜前十當中,特斯拉佔據著兩席,BYD佔據著一席,五菱佔據著一席,小朋佔據一席,剩下的五席被尉來一家獨霸。

ET5,ES3,L1,埃安S以及交付不到兩個半月的星途S01,尤其是星途S01,兩個半月不到的交付期,已經奔著四萬輛而去了,直接就是殺進了前三的位置。

尤其是星途S01,給市場帶來了極大的壓力,作為尉來第一款20萬元的A級轎車,星途S01創造了上市以來最快交付破萬輛紀錄,15萬元以內純電車型配置的新標杆。

在高配版本上,星途S01甚至透過硬體預埋的方式,保留了L3的能力,支援未來OTA升級。

在充電方面,也是同級別價位充電最快的,BYD秦EV之前建立起的技術優勢,在星途S01面前蕩然無存,給了船伕哥極大的壓力。

而在BYD引以為豪的混合動力方面,尉來透過增程式這種不講道理的打法,又給BYD生生撕下了一道口子。

如果尉來這麼下去,BYD就非常危險了。

星途S01的大量交付,帶來的市場反響是巨大的,衝擊最大的就是BYD,憑藉著漢系列改變消費者心智的BYD,原本有機會在今年大展拳腳。

然而,星途S01在純電領域的降維打擊,BYD正面臨中端純電市場失守,智慧化形象被動,技術路線被迫調整等等衝擊。

“在國內市場,只允許有一家龍頭的存在,不可能存在雙龍頭,BYD面臨尉來的全方位衝擊,如果不能有所突破,那麼BYD的危機就非常大。”

星途S01六月份交付繼續創新高,這說明尉來在產能爬坡方面進展不錯,幾乎無需質疑,這一款車型今年的交付量將超過十萬輛,且是國內新能源汽車交付十萬輛最快的車型。

七月初當各家新能源汽車交付量出爐之時,BYD的股價受到了極大的衝擊,而對手尉來的股價節節攀升,幾天之後,證券市場一篇分析報告引發起巨大的關注。

文章的標題就是“BYD與尉來之間的較量。”

BYD今年是轉型的重點之年,王朝系列當中的漢,為BYD帶來了巨大的流量,也為BYD在純電方向的研究帶來了方向,而計劃當中的海洋系列,將是BYD衝擊純電領域,威脅尉來,甚至於衝擊國內新能源銷冠的重要基礎。

今年上半年,船伕哥頻繁的出席各大公開場合,大談技術以及行業未來,相較於目前國內的銷冠企業董事長檀錦程而言,船伕哥似乎更似一個行業領導者自居。

針對於同行,船伕哥攻擊性的話術也不少,評價特斯拉,他引用了檀錦程在推上反擊嘲諷馬斯克關於安全才是最大的豪華言論。

評價新勢力,不屑一顧的表示他們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針對於尉來的關於增程是脫褲子放屁等等言論,星途S01身上的一些小毛病也被他所評價。

而像小米與菊花這類進軍汽車行業的科技型企業,船伕哥同樣表現得自信心十分,在電池技術路線方面,船伕哥同樣也是攻擊性十足。

總之一句話,船伕哥今年上半年那是火力全開,從燃油車到新勢力,到轉型成功的新能源車企,再到電池行業裡的同行,那是逮到誰都能噴上一頓。

這一切,都是為了BYD的銷量,作為行業裡離成功,離挑戰尉來最成功的新能源車企,船伕哥的野心十足。

然而,尉來僅僅只用一款車型,就將BYD的純電路線打回原型。

“星途S01的銷量,是對BYD在純電領域發起挑戰的最好回擊,BYD一直以來有一顆國內新能源,甚至於全世界新能源龍頭的野心,攔在他們前面的尉來與特斯拉就是最大的挑戰或者說是威脅。”

“無論是從市場份額還是產品的定價權方面,BYD在20萬元以下的新能源車型當中都有著絕對的優勢,而在高階純電領域,BYD憑藉著漢EV的爆發,也成功在尉來與特斯拉二分天下的基礎上搶得一席之地。”

“一切,看起來似乎都朝著船伕哥計劃當中的方向發展,BYD在純電領域的市場份額正朝著二強發起衝擊,但是星途S01給了他們致命一擊。”

作為尉來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A級轎車,第一次衝擊BYD地盤的尉來,一出手就打了對手一個措手不及,讓BYD喪失了這一市場的定價權。

BYD秦DM系列的匆忙降價,以及船伕哥時不時激烈的言辭就是最好的證明。

“對於BYD而言,如果不能超越尉來,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裡的龍頭,他們會面臨一系列結構性的危機,這並非危言聳聽;當然,現在他們還有轉型的機會。”

相對於真正消費市場,資本市場看待問題的方向又有所不同,或者說更加的實際一些。

巴菲特以及國內外的投資者,看好BYD的大部分原因是他們在新能源領域的長久佈局,有著極高的技術積累以及先發優勢,在電動化趨勢的基礎上,終將會有爆發的一天。

而到了爆發的那一天,也就是資本市場收穫的日子。

然而,尉來的出現讓一切變得不同,如果BYD不能加上銷冠的光環,那麼他們的品牌溢價將有所下滑,高階化之路也將頗具波折。

或許有一天,BYD會淪為價效比工具車,如同燃油車時代的起亞以及現代一樣,技術不差,但是品牌價值難以提升。

電動化趨勢之下的車企,產業鏈更加的成熟,內卷也更加的嚴重,而捲到最後,無非是看品牌的溢價能力,就如同手機市場裡,小米拼了命想要搞高階,提升品牌形象一樣。

在資本市場上,BYD目前的市盈率保持在40倍左右,市場對於BYD的預期較高,而一旦淪為“普通車企”,那麼BYD的市盈率就必將會向廣汽,上汽等傳統車企靠攏,恢復到10到20倍左右的PE,融資能力下降。

在供應鏈優勢方面,其能力也必將被削弱,成為像小米那樣的依靠供應鏈而活著企業,利潤率下滑。

行業研報,對BYD做了幾個模板分析,當然這一切是建立在BYD無法打破尉來以及特斯拉在純電領域的技術壁壘的前提下。

第一個模板就是燃油車時代的大眾,雖然規模大,但是利潤薄,這是BYD最好的模板之一。

第二個模板就是手機行業裡的菊花,技術很強但是受限,退守細分市場,而第三個模板甚至給出了諾基亞,如同諾基亞一般贏在當下,輸在未來。

而對於BYD的改變,分析報告當中也給出了四點要素,第一是高階化方面的突破,僅僅只依靠一款漢系列開啟中高階市場顯然還不夠。

特斯拉的品牌溢價不用多說,尉來在中高階方向以ET5,ES3,ES6,ES8,L1五款車型,純電加上增程的模式,牢牢的守住了使用者的心智。

BYD要衝擊高階,還有很多要做,第二點則是在智慧化方面的補課,這一點BYD已經在做了,船伕哥之前曾經表示BYD已經組織了千人的團隊,加大在智慧化方面的研發力度。

第三點與第四點,就是加速國際化以及技術路線的押注,在國際化方面,尉來已領先於國內一眾車企一個身位。

論出口數量,尉來跟上汽,奇瑞,長城,長安等等主機廠商比不了,但是論出口的含金量,尉來是最高的,旗下的純電車型能夠跟特斯拉在歐洲地區拼銷量,這個含金是任何一家國內車企都比不上的。

上汽出口量是最大的,但是他們主要出口的是MG品牌為主,這就相當於特斯拉在國內生產,賣往歐洲差不多,而奇瑞,長城以及長安等車企,出口的依舊是以低端燃油車為主。

尉來在六月份除了收購福特德國工廠的利好之外,還有一個大的利好就是尉來已經跟特斯拉一樣,允許在歐洲進行碳積分的交易了。

現階段的碳積分,可是個好東西,尤其是對於碳排放非常嚴格的歐洲地區,尉來能夠被允許碳積分交易,能夠給尉來帶來巨大的利益。

當前歐洲地區一個積分的價格大約在1000歐元左右,這可都是純利潤,另外即便是不賣,尉來也能夠用這些積分來幫助合作伙伴,來獲取更多的利益。

如尉來目前合作最大基礎最大的車企寶馬,寶馬雖然在德國ZF以及歐洲嚴格碳排放的基礎上加速了電動化轉型,但是他們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銷量佔比僅僅只有13%。

無論是在歐洲市場還是在國內市場,銷量佔比接近一半的尉來所獲得的積分,對於寶馬來說都是非常有用的,用這些積分,尉來能夠與寶馬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

這些,都是尉來在歐洲地區純電車型出口上升帶來的好處。

去年菲亞特克萊斯勒就曾經以兩億歐元的價格向特斯拉購買積分,以減輕排放壓力,從目前國際分析師給出的資料來看,特斯拉今年在歐洲地區獲得的積分收益大約會在一億歐元至1.5億歐元之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