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開局拜師九天蕩魔祖師

第94章 君子固窮,正人之道

子路生氣地回答道:“君子無所困,想來是夫子不夠仁德,智慧不夠,您講的道理人家不相信,以至於我們被困在此。”

陳玄聞言瞪了子路一眼:“當初是我們執意要跟夫子遊學的,現在落魄至此,卻是不可如此埋怨夫子!”

夫子悉心解釋道:“子路,哪有這樣的道理,世上仁德之人多了去,如果人們都相信仁德之人說的話,伯夷叔齊便不會餓死,比干也不會被紂王挖心了。”

伯夷叔齊,恥食周粟而餓死,難道是因為他們不夠仁德麼?

比干被紂王挖心,難道是因為比干不夠仁德麼?

子路依舊慍怒:“君子也會窮困潦倒麼?”

夫子答:“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子路聞言,即向夫子道歉。

眾弟子雖然腹中飢餓,夫子亦是一連多日滴水未進,只是盤坐在陋室之中,彈著那張古琴。

夜已深了。

陳玄在此方世界乃是凡人之軀,一連多日未曾進食,依舊被餓的頭昏眼花。

他掙扎著起身,眾弟子皆有氣無力地躺在地上,夫子亦閉目休憩。

趁著眾人不曾留意,他來到陋室之外,從懷裡拿出當初那捲只要誦讀上面文字,就會變化出米飯和清水的竹簡。

藉著皎皎月光,微弱的讀書聲響起。

等陳玄誦讀完這一卷書,每一個文字都化作一把粟米,落在了他的面前,最終積少成多,變成了一整袋粟米。

一夜將盡,黎明到來的時候,陳玄揹著一袋米回到陋室之中。

眾弟子見他帶著粟米歸來,連忙打起精神,打水的打水,生火的生火。

夫子問:“子鑑,這米從何處來?”

陳玄答:“夫子放心,此米是我借來的,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我不會因為窮困便胡作非為。”

夫子滿意道:“子鑑,賢哉。”

眾弟子煮好了米飯,首先呈給了夫子,夫子卻轉而將米飯給了眾弟子之中,年齡最小的弟子。

陳玄忍著飢餓,與眾弟子盛飯,直到鍋中最後剩了一點鍋巴。

他與夫子相視一笑,兩人一人拿起一塊鍋巴,就著清水啃食。

眾弟子吃飽了飯,夫子吩咐他們去收拾行李,獨獨留下了陳玄,與他說道:“此行觀道一場,誠其意,正其心,玄鑑道可成矣。”

陳玄一愣,習慣了夫子叫他子鑑,突然叫了聲玄鑑,還有些不適應。

不過最重要的是,夫子如何知曉他是來此觀道一場的?

夫子仰頭望著天空:“我早知此方世界不過虛妄,此身不過是一縷殘存意識,玄鑑很像我那個弟子,但你終究不是他,他也早已因為貧困,死在了陋巷之中。”

陳玄默然,原來這場觀道,是他借了孔門之中最負盛名卻英年早逝的一位弟子的身份觀道一場。

夫子說道:“當年在洛邑,有幸與玄鑑相識,如今為你傳道一場,吾道不孤。”

說罷,他向陳玄作揖。

陳玄連忙也作揖,行儒生禮。

夫子說道:“這場周遊列國之旅還未結束,但就像玄鑑的大道本身一般,你也不必修成聖人君子,得正人之道,不做小人即可,玄鑑,還去追尋你的長生大道吧。”

“就此別過。”

年近花甲的老夫子拄著柺杖,朝著陳玄揮手告別。

他高大卻微微有些佝僂的身形慢慢透明,整個世界在陳玄的眼中慢慢失色,消散,遠方有悠揚的琴聲傳來。

陳玄說道:“陳玄,拜別夫子。”

琴聲悠悠,大夢方醒。

陳玄意識迴歸,他依舊盤坐在方寸山半山腰的方寸亭中,一旁是性全道人在彈琴。

致知格物,正心誠意。

儒家仁愛心念,徹底收攏進入道心。

性全道人一曲終了,將一部《論語》交給他:“玄鑑觀道一場,裨益良多,誠其意,正其心,如今已算作步入正人之道了。”

“此書是我親自抄錄,早晚誦讀,多有裨益。”

陳玄雙手接過那本書,謝過了性全道人,問道:“夫子他如今,當真不在人間了麼?”

性全道人目光看向山外:“儒家之道在天下蒼生,夫子雖為聖人,終究難逃天數,飛昇天界當神仙,卻非他所求。”

陳玄收好那部書,也隨性全道人看向山外雲霧。

此方寸亭建在山腰,不上不下,正合中庸之道。

不做君子,亦不做小人。

做個正人便好。

陳玄感慨:“夫子道場,該是在這人間才對。”

性全聞言微微頷首。

儒家仁德之道自夫子始,大道三千卻早已先天地而生。

仁德之道自三皇五帝之時,便已經被天下蒼生口口相傳,是以自家師父菩提祖師,亦早於孔丘精通仁德學問,卻不敢於此道稱聖人。

三界世間唯有夫子一人,於儒家之道功完行滿,傳道後世,於南贍部洲有莫大功德。

七十二賢,三千弟子,著書立說,整理典籍。

此是福澤後世凡人之大功德,絕非成仙作祖所能比較,亦不能以聞道早晚定論。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千萬年間,至聖先師,唯此一人而已。

陳玄收攏了儒家仁愛心念,此時體內再無任何阻塞,早已形成了“一主二次”的修道氣象。

長生心為主,儒家,佛家學問為次。

未來成就地仙,天仙之境,他的氣象要高出那些純粹修行佛法,或者純粹修道之人許多。

然而性全卻說道:“師父將三教學問傳與如釋師兄,我,海嶽師弟三人,見過了佛法無邊,儒家仁愛,不去見一下海嶽師弟的道法自然,豈不可惜?”

“閒時可來此方寸亭小坐,我雖不如師父和夫子,卻也勉強能為你傳道解惑幾分。”

“玄鑑道友,道阻且長,且修且行。”

陳玄行儒家作揖禮,拜別了性全。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