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這佛門盂蘭盆會的由來,乃是佛門中人剃度出家無有子嗣,因而先父先母亡故之後無人饗祭,故而在幽冥地府受倒懸之苦。
佛門弟子之中目犍連尊者見其母在地獄受苦,於心不忍,因而向佛祖說明此事。
佛祖感念其孝心,告知其在每年七月十五準備百樣飲食供養十方僧眾,十方僧眾受了供養,自會誦經超度幽冥地府之中那些亡魂,使其重新歸於輪迴。
眾仙佛齋畢,即有僧眾奉茶。
金蟬畢竟是靈山之人,橫豎偷不得懶,便從僧眾手中接了一盞茶,隨手傳給了鎮元大仙。
卻說傳者無意,受者有心。
那鎮元大仙此番前來赴會,雖未能送出人參果,但蒙受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蟬親手傳茶一盞,在眾仙佛眼中,地位自然與那普通僧眾傳茶不一般。
鎮元大仙點頭與金蟬謝過:“多謝佛子傳茶,我那萬壽山五莊觀倒也僻靜,佛子若有閒暇,可來觀中小坐,講經說道,砥礪修行。”
金蟬正愁沒借口離開靈山,聽聞鎮元大仙如此邀請,當即點頭答應了下來。
大仙待要與他多聊兩句,卻見他徑直返回那陳玄旁邊落座,與那位不過是修成鉛花的地仙陳玄聊了起來。
鎮元子亦去過蟠桃會,認得那陳玄乃是當初蟠桃會上奪得仙桃魁首的人仙,不過他在那蟠桃會上坐七重天階,與真武乃是同受王母禮敬之仙,自然不曾把一個小小的人仙放在心上。
畢竟在道門之內,鎮元大仙為地仙之祖,又有個與世同君的稱呼,輩分極高,三清四帝與他為友,一眾太乙天仙,海嶽神仙,見了面皆要敬他三分。
只是在佛門之內,他的輩分便不管用了,佛祖與他同在西牛賀洲,如來卻與他這位地仙之祖的交情沒那麼深。
因而他才帶著兩枚人參果前來,希望能借此促進五莊觀與靈山的關係。
鎮元大仙心裡自有計較,既然佛祖不肯收,他也不好上杆子送,好在有金蟬與他傳了一盞茶,又答應來五莊觀作客。
等到金蟬來五莊觀,他即將這兩枚人參果奉上,拉近與佛祖二弟子的關係,也是一樣的。
鎮元大仙道齡悠久,自然知曉這靈山佛祖原有一位大弟子,只是後來不知所蹤,更不曾留下名號,想來是佛祖不願讓世人知曉這段因果。
但後來收徒之時,本該是佛祖門下大弟子的金蟬,卻不知為何成為了二弟子。
如今佛祖座下弟子之中,皆以金蟬為首,所以金蟬敬他,這情面不可謂不大。
茶畢。
如來高居蓮座,合掌與諸天菩薩,佛子,金剛,羅漢,比丘尼說道:“今次誦經超度,依舊由金蟬主持。”
眾佛皆稱善。
金蟬無奈起身,不太情願地主持眾佛誦經。
陳玄乃是前來觀禮客人,自不必誦經,然而為表示禮敬,亦與捲簾,哪吒,鎮元大仙起身,神情肅穆地等候眾佛誦經完畢。
靈山之中,低沉的誦經聲傳來,每一位佛門之人,無論成佛與否,口中念出的經文便與佛法相契合,從而具備了超度的法力。
誦經聲傳入幽冥地府,那些個身在地獄受苦,無人祭拜的亡魂,身上的罪業消解,逐漸脫離地獄之苦,踏上了往生路,朝著六道輪迴走去。
人間四洲冤魂眾多,若非有靈山盂蘭盆會,更有凡間僧眾誦經超度,再加上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坐鎮十八層地獄。
單憑幽冥地府身為北極紫微大帝化身之一的北陰酆都大帝,五方鬼帝,十殿閻羅,加上一些鬼差鬼吏,恐怕鎮不住地府那些亡魂。
三界秩序,不光是天庭神仙不得擾亂凡間,人間與地府之間的生死界限,依舊不能模糊半點。
誦經畢,眾仙佛重新落座。
佛祖道:“我遍觀如今天下四洲,北俱蘆洲原是妖魔肆虐之地,南贍部洲之人分裂諸國,彼此攻伐殺戮,東勝神洲雖敬天禮地,然則有妖魔隱匿,亦算不得極樂之地,唯我西牛賀洲之人,受佛法教化,不貪不殺,養氣潛靈,人人固壽,此皆是佛經佛法之精妙,於天地眾生有大功德。”
眾佛齊齊稱頌善哉。
唯有金蟬在下面低著頭打瞌睡。
那佛祖見金蟬打瞌睡,亦不往下繼續講,只看向金蟬,笑而不語。
眾仙佛見此情景,亦不好當著一眾仙佛面開口提醒,畢竟是佛祖弟子,他們皆不好越俎代庖。
唯有陳玄扯了扯金蟬的袈裟,傳音道:“佛祖看你呢!”
金蟬被他一扯,方才醒了過來,抬頭一看,對上如來的目光。
如來問道:“金蟬,我講佛法之時,你如何低頭不聽我講?”
金蟬從容不迫地答道:“回稟師父,弟子方才用齋飯之時,袈裟衣袍帶起三粒米,方才落在地上,弟子欲要撿起,又恐失了禮數,欲不管它,又恐別人踩了,糟踐糧食,故而一直低頭看米。”
陳玄聞言揉了揉眉心,不是說出家人不打誑語麼?這金蟬竟敢當著佛祖的面撒謊,為自己當眾打瞌睡開脫,最重要的是,他說來好像還像那麼回事兒,要是地上剛好有三粒米,就更完美了。
陳玄與眾仙佛紛紛向金蟬面前的地上看去,哪有什麼米粒,那地上空空如也。
如來亦是微微皺眉,正要處罰金蟬,卻見他微微抬腳。
金蟬以法力取下黏在鞋底的三粒米,放在手中,呈與眾仙佛看,那眉宇間一抹桀驁輕慢一閃而過:“弟子自思,若要分心看著這三粒遺落的米,便不能專注聽師父講經說法,是為輕慢佛法,故而弟子將這三粒米自己踩了,不教別人無意糟踐,豈非功德一件?”
如來見他這般詭辯,雖有法力治他,到底不能治其本心,故而作罷道:“你今日糟踐這三粒米,只防著來日曆劫修證成佛之時,要害三日病才是。”
金蟬只說道:“弟子謹記。”
陳玄不得不打心眼裡佩服這位名為佛祖二弟子,實為佛祖大弟子的金蟬子。
若是陳玄敢和他師父真武這麼詭辯,說不得早被真武現出天仙法相,一巴掌從天庭打回武當山了。
如來繼續講經說法,靈山僧眾亦仔細聆聽。
佛祖講的是那三藏真經,《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
佛祖講經,於佛門中人修行大有裨益,如前部護法金吒,惠岸行者木吒,皆是佛門修行之輩,聽一場講經,好處還要勝過終日潛心修煉百年。
其次便是與佛門親近之天仙,比如受佛祖重塑仙體,又指佛為父的哪吒。
最後,則是陳玄這般,三教合一的大道。
他有兩道分身,皆可承載一教的學問,自修成鉛花之後,陰陽二神歷經雷劫淬鍊,如今亦有結丹地仙的戰力,並且各自代表陳玄所修的另外兩條學問根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