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再砍的話,今天就醃不完了!”
“不砍不行的,耽擱了半個月,筍都發到後山去了,再多砍兩根,做三次抬!”
“好吧,聽你的。”
聽著竹林中兩個童聲對答,陳桴不由得捋髯微笑,見到他笑意晏晏,下屬眾人也是嘿嘿輕笑起來。
過了片刻,兩個小童抬著一個籮筐從竹林裡出來,前面的女童身著馬面布裙,頭上綰著兩股小髻,後面的男童則是麻衣菅履,布巾包頭。
籮筐裡放著五六根帶著春泥的春筍,籮筐的繫繩掛在扁擔後端,抓在男童手裡。
兩人從竹林裡出來鑽出來,突然看到這麼多人站在自家院坪上看著自己,兩人不約而同地停住了腳步。
“桂枝別怕,隨我見禮。”
李步蟾看了看這行人的排場和神色,心裡有底,安慰了蔣桂枝一聲,帶著她出來給陳桴跪下行禮,“小子李步蟾攜家人蔣氏給老爺請安!”
從李步蟾出來,陳桴就在打量這個敢於捅破天的童子,“好竹林啊,百尺高竹,撐得起一懷壯志。”
李步蟾抬頭看看陳桴,見陳桴面容清淡,不知其意,難察其心。
不過這話並不難接,他看著自家老屋對道,“數椽矮屋,鎖不住五夜書聲。”
“對得不錯,起來吧!”
陳桴眼裡露出一絲異色,自己負手前行,讓李步蟾跟上,“既然五夜書聲,讀了哪些書了?”
李步蟾謙聲道,“小子不學,五經才讀完《春秋》。”
“據我所知,你今年才九歲?”
陳桴饒有興致地問道,眼前這個童子有著非同尋常的老成,陳桴不懷疑他會是大言欺人。
不同於其它經典,《春秋》最為繁複,有“左傳”“公羊”“穀梁”三傳,九歲就能讀完《春秋》,不得不說是天賦異稟。
而且,所謂四書五經,四書當然是要通讀的,但五經卻是隻需擇一經研讀即可。
也就是說,眼前這孺子,已經是可以學著制藝了。
“老爺明察,小子確是已經九歲。”
李步蟾面帶愧色,“黃山谷五歲能將六經倒背如流,小子九歲才勉強讀了《春秋》,不及先賢多矣!”
“你……你這孺子!”
猝不及防之下,竟然被這小子在自己面前裝了一把,陳桴有些哭笑不得,虛指著李步蟾,張了張嘴,卻不知道是當贊還是當斥。
不過,被李步蟾這麼一逗,兩人倒是親近了一分,陳桴吩咐道,“外間甚是嘈雜,你帶我去書房一觀。”
“是,請隨我來!”
李步蟾聽命領路,他們兩人往屋裡去了,後頭的眾人不用陳桴吩咐,各自動作起來。
那名書吏吩咐一聲,一名皂隸上前幫著將春筍提到灶房,蔣桂枝趕緊燒起開水,再搬出凳子來,請一眾人等坐下,又給眾人擺上炒好的花生,還有從長沙帶回的糖餅。
不多時,水燒開了,她又用托盤託著大碗茶,請眾人吃茶。
見這個小丫頭跟個穿花蝴蝶似的,待人接物雖然還有些稚嫩,但放在這個年紀,真是殊為難得,本是虛應公事前來的眾人,不由得生出了幾分憐意,頻頻起身,讓她不要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