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學宮外,百姓手提著燈籠一片人聲鼎沸吵嚷,熱鬧喧囂。
學院內,依然是一片肅靜。
夜色如硯臺中化開的宿墨,洇染著氣氛緊張的江陰縣學院。
數十盞燭臺次第燃起,將明堂照得煌煌如晝。
“請蔡公賞鑑!”
教諭鄭叔謙絳袍翻卷,雙手捧著江行舟的“出縣”詩卷,將卷宗恭敬地擺放在主考官蔡巣紫檀案頭。
五名皂靴衙役們魚貫而入用檀木托盤,託著另外九十九個糊名封緘的考袋,分給五位主副考官判卷。
百位蒙生們也垂袖而立,畢恭畢敬的在縣學堂的十步青階外,忐忑的等候考官判卷,並宣佈縣試錄取的結果。
他們的身前各飄著一團雲——這是蒙生們施展“雲詩”文術釋放出來的各色雲團,可以用來騰雲飛行的座駕。
“判卷!”
蔡巣將江行舟的答卷壓在鎮紙青玉下,拂袖揮筆快速評判其他蒙生的答卷,硃砂筆走龍蛇。
盞茶功夫,
九十九份詩卷已經被五位主副考官們快速判完,挑選出其中最出色的三十篇,錄取為今年的江陰縣童生。
每位副考官又從中挑一份,判為童生甲等前五。
分別是韓玉圭的《雲鶴》,曹安《雲梯》,李雲霄《雲霄》,陸鳴的《雲澤》。
至於江行舟的那份《雲深處·尋隱者不遇》,無法再判。
文廟聖裁早已欽定,為[童生案首]答卷。
“江行舟這篇雲詩由文廟聖裁,欽定為‘出縣’詩!
三十年來,本官還是頭回見文廟顯聖,擇定童生案首。
卻不知,這詩寫的是何內容?
且讓老夫細觀!!”
蔡巣判完卷宗之後,這才迫不及待的拿起江行舟的這份答卷,笑道。
在場的眾位官員們紛紛探身,翹首以觀,期待著能儘快看到江行舟的這篇出縣文章。
“《雲深處·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蔡巣搖頭晃腦唸了一遍。
但是很快,四位副考官面面相覷。
他們有點看不懂。
“呃,這詩.~為何如此簡單?”
“韓玉圭這篇《雲鶴》,有佳句‘懸停即史書’,以雲鶴比作史書,大氣的令人驚歎。
李雲霄這篇《雲霄》,有佳句‘舟墜鏡中霄’,意境絕妙!
曹安的這篇《雲梯》,這句‘天孫遺素練,空懸十二樓。’,構思玄妙,亦是令人遐想連篇!
但是江行舟這篇《雲深處·尋隱者不遇》,卻是出奇的簡單,通篇四句,無一句是佳句。
最末一句畫龍點睛‘雲深不知處’,但氣勢也似乎比其他幾篇,都要弱一點!這是為何?”
他們只是心中有點疑惑,但不敢質疑。
這是文廟聖裁,有聖人欽點的‘出縣’級文章。
哪裡容他們去質疑。
“這首詩極為簡單,乍一眼看上去,平平無奇!它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只是讀起來通俗易懂。”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