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主副考官,主考出三場考題,副考官分別判卷,並且檢查是否有遺漏的奇才。五位考官一起評等,一審、二審、三審,最後評定出——童生案首、童生前五甲、三十名童生。
只要其中兩場,拿到[甲一],便為童生案首。
若是考官之間有分歧和爭執,則主考官有拍板、定奪之權。
但是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大周聖朝,文廟的聖裁。
文廟通常是不會有什麼動靜,並不干涉縣試。
可一旦出現聖裁,那必是因有“出縣”以上詩詞文章。
文廟文鍾三響——意味著文廟聖裁,欽點了一位童生案首!一切按照聖裁之意辦事。
主副考官便喪失判卷之權。
不管其他蒙生考的多好,拿了幾個[甲一],都遠比不上這一篇出縣文章。
“出縣”級的詩詞文章,那是要刻在文廟的青銅鐘鼎強化本縣文氣,甚至要在《江陰縣誌》裡面單獨開一頁。
自然也無需在考卷上糊名,給主考官判卷!
說到出縣詩詞,大周聖朝其實每年都有幾十篇以上的“出縣”詩詞,數量倒也不少。
可問題是,
大周聖朝有十州、三百六十府、一千五百座縣。
平均到每一座縣,幾乎十年到三十年才有一篇出縣詩詞文章。
哪怕是江陰縣這樣的科舉大縣,文道風氣鼎盛,也是十年以上才可能出一篇。
對於當地縣府來說,這更是一項極大的政績。
“十年一篇出縣!我等能親眼目睹此篇文章,誕生在縣試考場,幸甚至哉~!
恭喜蔡公,剛赴任便遇上如此巨大政績!”
主薄沈硯清道賀,眼神中頗為羨慕。
只能說上一任學政太倒黴,前腳剛剛卸任。就被蔡巣這位新學政,給遇上這樣的大好事。
縣學政主地方教化,傳承文道!這份政績,蔡巣至少能拿一大半。
官員每年都要考評政績,這份出縣文章,足以讓學政蔡巣在本府眾縣之內,考評為上上。
“同賀,同賀~!”
學政蔡巣心虛,臉色卻又忍不住帶著尷尬的喜色。
十步青階處。
裴驚嶷老夫子負手佇立,回首看了一眼面色尷尬的學政蔡巣,淡淡笑道:“蔡大人,你這官袍上的孔雀補子在舒展翎羽,躊躇滿志。
卻不知那雲深處,早有雛鳳清啼,一飛沖天!”
“裴公所言正是!.見笑了!下官實在是眼拙,未能及早識得雛鳳,十分慚愧。
待鄭教諭將考卷取來,
下官與裴公、諸位同僚,一同鑑賞這份‘出縣’詩!”
蔡巣拱手,滿臉尬笑。
他在縣試三道考題上精心佈置,這點心思,如何能逃得過身為翰林學士裴老夫子的法眼?!只是他身為江陰縣主考官,掌地方縣學院。
裴老夫子懶得拆穿他這點手腕而已。
蔡巣的心頭有些慌。
為了李家三郎能中案首,他煞費苦心,不惜冒著砍頭的重罪,洩了考題。
誰能想到,江行舟竟然一篇“出縣”,力壓眾簪纓世家子弟。
這是被文廟“欽定”!他縱然想以主考官的身份,偏袒吹捧李雲霄的詩、賦,也無能為力。
他此刻,悔的腸子都青了。
早知江行舟能寫出一篇出縣,他昨晚斷然不會收下縣令李墨的一方硯臺文寶,給李雲霄送出考題三字,白白沾了這科場舞弊的汙跡,卻沒辦成事。
唯一的好處是,
他雖未能助李三郎李雲霄奪得童生案首,卻意外收穫了一篇“出縣”文章。
這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