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妖王敖戾面無表情,轉身便走。
他座下的九頭黃金海妖馬座騎,猛然嘶鳴著人立而起,馬蹄踏碎了三具來不及避讓的妖兵,掉頭往太湖疾馳而去。
白額侯面色一片煞白,手提一杆青銅戰斧,悶聲不吭,轉身便走。
它已無心應戰。
早在千百年前,它曾經是一名妖族少年時,便聽虎妖族長輩在夜間提起過這尊人族神將。
飛將軍李廣!那是大漢聖朝時代的一尊弓騎神將,勞苦功高,被封為大漢神靈,供奉大漢武廟,當年殺了它們不知多少妖兵妖將。
漢文帝良家子,中郎將,武廟六十四將!至今,北方虎族妖庭依然刻有飛將軍的壁畫。
有妖將被一箭貫穿三座山丘釘死在崖壁上!有萬妖衝鋒時被連環箭雨射成血肉荊棘!最可怕的是所有壁畫角落裡,都若隱若現著那個挽弓搭箭的剪影——連正臉都不敢刻畫!這些壁畫,只為了牢牢記住,這名人族神將帶給北方虎妖族的恐懼,見之則避走。
聽其名,無數的北方妖族至今靈魂裡都在打顫抖。
白額侯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從北方而來,在這座小小的江南小城無錫縣城,竟然能遇見一名少年童生寫出喚神靈戰詩,將飛將軍的神靈召喚而來,降臨顯聖!這座小小縣城,風中竟然夾雜著塞外沙礫的氣息,城磚縫隙裡竟憑空生出枯黃的邊塞野草。
白額侯的脊樑骨,發出顫慄的咯吱聲。
它每走一步,腳下就綻開一朵冰花——不是妖力凝結,而是它骨髓深處滲出的恐懼。
那些冰花裡,封凍著無數妖魂殘影,全是在千百前被飛將軍李廣射殺的北方大妖。
這讓它的妖侯妖丹,都感到恐懼!
“哐當!”
白額侯的青銅戰斧突然失手墜地。
它曾經屠滅過北方三座縣城的妖帥,此刻竟連本命兵器都握不住了。
“吼~!”
白額侯終於發出受傷野獸般的嚎叫,現出十丈長的吊睛白額虎原形。但本該威風凜凜的虎尾,卻緊緊夾在後腿間,朝太湖狂奔。
太丟臉了!
它眸中是無比的屈辱和憋屈!
眾妖帥妖將們,慌不迭的奪路而逃。
一片數十里的妖霧,如潮水一般,慌不擇路,如喪家之犬般往太湖倒卷退卻。
濃黑霧靄中不斷傳來甲冑碰撞的雜亂聲響。
潰逃的妖軍互相踐踏。
一頭青面獠牙的豬妖不慎跌倒,轉瞬就被後方湧來的同族踩成肉泥,腥血濺在太湖岸邊的蘆葦上。
妖兵精血,讓那些枯黃的葦杆瞬間生出尖銳倒刺。
最狼狽的是那些蚌女妖兵。
它們以妖力凝結的華美珍珠,在潰逃中不斷剝落,珍珠滾進泥沼。那些珍珠落地即炸,把十幾個蝦民炸得甲殼四濺。
“弓箭手,齊射!”
江行舟手持戰弓,邊衝邊射,按住腰間箭囊,取出一枚玄鐵寒冰箭猛然射出,在大軍陣中間大喝。
“嗖嗖!”
人族弓甲兵士卒的千百支箭矢如雨,一片黑羽箭嗡嗡破空而至,箭桿上纏繞的符文,在飛行中燃起赤火、冰凌。
妖霧之中,
最前排的三十六個蝦兵剛舉起鏽跡斑斑的叉戟,箭簇已釘入它們青灰色的甲殼縫隙——“咔嚓”甲殼裂響,如除夕爆竹連串炸開,
大片蝦兵成片倒下,妖血濺在太湖淺灘上,竟將砂石腐蝕出蜂窩般的孔洞。
一面刻著[巡湖都統]字樣的妖盾居中爆開,盾後一名蟹將的八隻眼睛同時瞪大,被七枚箭矢穿心。
一支丈二長的破妖甲弩箭呼嘯而出!
“噗通~!”
一隻修煉百年的老鱉妖精,跪倒在淺灘,它後背的龜甲濺起血花。被那支破妖甲弩箭,貫穿了它號稱刀槍不入的背甲!
它無比悔恨!不該湊這熱鬧,從洞庭湖跑來這太湖,參加敖戾的開府立庭大典。
“太湖乃我人族疆土,豈容妖孽橫行!”
江行舟冷喝一聲,指尖再度凝霜,不斷飛快拉弓射殺。
所射之處,不停有妖兵、妖民“噗嗤”聲中倒下。
血染長堤,妖屍遍野!
無錫守軍一路追殺,勢如破竹。
太湖妖軍早已肝膽俱裂,潰不成軍,丟盔棄甲間倉皇逃竄。
“追——!”
江行舟立於湖畔,戰弓斜指,眼中寒芒未散。
身後,三千文士戰袍染血,文劍鋒芒猶在。上萬府兵戰意沸騰,刀戈映日生輝!卻見,
太湖之畔,妖血浸透十里淺灘。
沿途留下足有一千多具妖兵妖將的屍骸。
潰逃的妖軍丟盔棄甲,沉重的妖兵戰戈插在泥沼中,竟如枯木般迅速腐朽。
幾面殘破的妖旗斜插在水邊,妖旗上“翻江倒海,威震八方”字跡,褪成慘白,被湖風一吹,便化作片片飛灰消散。
“逃的倒挺快!”
江行舟冷笑,踏過滿地碎裂的妖甲,靴底沾染著妖血。腰間箭囊微微震顫,玄鐵古箭的箭羽,隱隱泛出白光。
此刻,
妖王敖戾、白額侯帶著上萬剩餘的妖兵妖將,逃入太湖千丈湖底,再不敢冒頭。
青要夫人早就見勢不妙,趁著妖霧大亂,帶著手下妖兵妖將離開太湖,返回大江牛渚宮。
數百具妖屍浮上水面,水波盪漾。
透過渾濁湖水,隱約可見深水中,妖兵妖將們瑟瑟發抖。
“呼!”
太湖風平浪靜,萬頃碧波,連個水泡都沒有。
蘆葦蕩裡,清風搖曳。
風搖蘆花,雪白的絮穗掠過湖面。
方才還妖血翻湧的湖面,此刻竟平滑似一塊剛磨好的青銅鑑。幾根斷裂的箭桿漂在水面,被微波推著輕輕碰撞,發出編鐘般的清響。
江行舟俯身拾起半片妖鱗,卻聽蘆葦叢中傳來“沙沙”輕響。
一看,原來是一具蝦兵空殼卡在葦杆間,甲殼內裡的血肉,已在火文術箭矢下消盡。
葦杆淤泥下,忽然鑽出幾隻真正的青蝦,鉗子夾著未散盡的妖氣泡泡,“啪”地一聲夾破,炸開淡淡湖水腥鹹味。
它們望著湖畔成群人族戈戢甲兵,驚恐的縮排淤泥之中。
“全軍止步!”
常州府李太守帶府兵,追殺至太湖湖畔,見妖兵妖將遁入深水,立刻喝令止步。
令旗“唰”地斬斷湖風,旗角金鈴驟停。
一萬府兵齊刷刷頓住腳步,鐵靴砸地聲,震得蘆葦蕩裡驚起漣漪。
李太守拂袖掃過湖面,袖中出現一塊【妖氛銅鑑】。
卻見,銅鑑鏡面,映出千丈之下的模糊景象:敖戾的九千妖兵妖將殘軍,正龜縮在一座水晶宮闕內,
宮門匾額《太湖妖庭》四字已裂開一道縫隙。
但每當銅鑑靈光想要深入探查,就有黑霧從龜裂的匾額後湧出,令銅鑑變得模糊。
“蛟族妖軍最擅長水戰,我等不熟水性,不能追下水!”
“我們需要三萬水軍,還需要數百艘艨艟、樓船,方能殺入太湖,追剿這股妖軍。”
“不錯!”
周院君、胡院君等眾人,亦是點頭,不想冒險入太湖。
他們各府學子,可不是精通水戰的水軍,入水圍剿妖兵,傷亡會十分巨大!“我軍已經初戰告捷!”
李太守朝眾人說道:“今日之戰,能大獲全勝,皆賴江行舟一篇《僕射塞下曲——石稜箭》,請神將飛將軍神靈顯靈,震懾妖族。
我等返回無錫縣城,蓋一座飛將軍靈廟祭奠,以謝神靈庇佑!”
“好!”
“壯哉!”
數千文士振袖高呼,刀戟如林直指蒼穹。
他們簇擁著江行舟,歡呼道。
此番飛將軍神靈現身,對全城將士軍民士氣的鼓動,太強烈了。
夜色如鐵,朔風呼嘯。
常州府太守李守義高踞戰馬,玄甲映寒,身後上萬府兵列陣如林,刀戟森然。
周院君、府院君,江行舟等數千秀才童生緊隨其後,青衿翻湧如浪。
卻無人言語,唯有腳步踏碎霜雪,沉悶如雷。
無錫縣城的城頭,烽火未熄,旌旗半卷。
李守義勒馬城下,抬首望天,眉間溝壑深如刀刻。
夜風掠過鐵甲,帶起一片肅殺之氣,連城上守卒亦屏息凝神,不敢妄動。
他喊道:“為飛將軍擇地!”
“取箭來!”
無錫縣庫中,一支封存至今,作為鎮庫之寶的漢代鳴鏑突然破匣而出。
李守義將這枚漢代鳴鏑箭矢,鄭重的遞給江行舟,“江行舟,你召喚神靈顯聖,便你來為飛將軍神廟擇地!”
“諾!”
江行舟沉聲應命,五指一扣,箭已在弦。
弓如滿月,弦震如雷,一支鳴鏑破空而起,在漆黑夜幕中撕出一道淒厲寒光。
箭嘯聲未絕,遠處山巒已隱隱傳來回響,恍若天地同應。
“嗖!”
箭身飛向遠處千丈高空,
落向城西一片空地,最後“咚”地釘在選定的廟址中央。
落羽處的地面泛起光澤——那裡本是堅硬的夯土層,此刻卻如水面般映出漢代邊關的星空,整片空地頓時漫起塞外才有的白草霜。
而廟基處的泥土竟散發著邊關特有的鐵腥味,隨手一捧就能篩出沙粒狀的箭鏃碎末。
“立廟——!”
常州府太守一聲令下,聲震四野。
幾名精通墨門的秀才振袖展卷,手中《魯班經》譁然鋪開。
很快,廟宇規制躍然紙上——三進重簷,獸吻鎮脊,儼然古制。
數千青衿、上萬士卒們見狀,紛紛挽袖束髮,或扛梁木,或壘磚石。
粗麻繩索勒進掌心,夯土聲中混著《詩經》的吟誦,竟在這寒夜,硬生生築起一座飛將軍廟。
“祭——飛將軍!”
江行舟站在眾人之首,率眾三拜九叩,手中三炷青煙筆直如劍。
祭臺上《僕射塞下曲》戰詩卷軸無風自展,字字迸發金光:[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廟前,一塊石稜箭碑突然“嗡鳴”震顫。
“恭請飛將軍英靈,入神廟!”
李守義玄甲鏗然跪地,身後上萬鐵甲同時單膝觸地,甲葉碰撞聲如金戈交鳴,對著北方塞外方向昂首長嘯。
五千青衫書生手持線香齊齊躬身。
十餘萬百姓焚起的香菸,竟在半空凝成虛影。
飛將軍廟金芒大盛,廟前一尊香爐,嗡嗡作響,
數萬支香灰沖霄而起,
在空中凝成一座模糊的邊關城樓,這座千百年前虛幻的城頭獵獵作響的“漢”字旗下。
一道巍峨虛影自香火中拔地而起——鐵甲染霜,弓如滿月,赫然是當年一箭裂石的飛將軍英靈!有金甲神將虛影挽弓搭箭,痛擊馬蠻族騎兵。
形成一幅《蠻騎潰逃圖》的水紋,正是當年李廣在雁門關大破胡馬蠻族騎兵的戰場重現。
“天佑大周!”
三軍雷動,聲浪震得城頭積雪簌簌崩落。
老卒以刀背擊盾,書生以硯臺叩地,十萬無錫百姓伏拜如潮。
良久,
飛將軍的虛影終於開始消散,但在完全消失前,那道目光如實質般掃過太湖。
僅這一眼,正在水晶宮殿的敖戾就噴出大口金血,慘叫一聲,面色煞白。
無錫縣城內,大擺筵席,慶賀擊敗太湖妖軍,新建一座飛將軍神廟。
太湖湖底。
水晶蛟宮,
“報——!”
一隻缺了左螯的蟹將踉蹌進殿,甲殼上數道箭矢,氣籲嚷道:“太湖東岸三十里,無錫縣城外不遠,人族新蓋了一座飛將軍神廟,鎮壓我太湖妖庭”話音未落,蟹殼突然迸裂,轟然倒地。
敖戾不由氣的吐血。
最令它震怒的是,倒影的瞳孔裡不斷閃過那首《石稜箭》的字句,每個字都像釘子般往腦髓裡鑽。
“罷了,忍吧!”
“被一介童生,給當眾踩在鼻子上臉,一首喚靈詩首本達府,幹掉一尊妖將。”
“且隱忍一二,招兵買馬,擴充妖軍再說。
等我麾下有十萬妖兵妖將,何須將周圍府城的人族放在眼裡?!”
它如今剛剛開府立庭,手下妖兵妖將不過萬。根基太淺,實力尚弱。
“開秘庫!”
蛟吟震得整座宮殿簌簌落塵。
十二隻玳瑁妖合力推開太湖底下一座沉沙門,露出裡面堆積如山的古戰場遺物。
成堆折斷的戈矛、如山一般鏽蝕的箭鏃、甚至還有插滿箭的妖鎧。
這些都是歷代水戰中被太湖吞噬的兵器,此刻正泛著詭異的血光。
“傳令!在宮殿外,豎起一杆招妖幡!凡有妖兵、妖民投效,一概收納!”
敖戾咬碎銀牙,“去東海龍宮賒三千蝦兵蟹將妖卵,向東海妖庭借八百沉船,再把洪澤湖、洞庭湖那些小妖小將都召喚過來,聽候本王差遣!”
“等本座擁兵十萬之日,定要那江陰童生江行舟,跪著獻上他的詩稿——!”
話音未落,
卻聽敖戾的宮殿匾額突然墜落,砸碎了半座珊瑚靈。
氣的敖戾胸快炸了。
“報——!”
一聲嘶啞急吼刺破歡騰,馬蹄踏碎滿地香灰。
那探子滾鞍下馬,懷中令喻錦帛,已被他汗水浸透:“江南道刺史急令!”
城頭歡宴驟寂。
李守義五指一收,青銅酒樽在掌中扭曲變形。
刺史硃砂印信在火光下如凝血刺目——那上面分明寫著:
“東海龍王十四子敖戾於太湖,開府立庭。
本君請示朝廷之後,調遣各府水兵、樓船進行圍剿!爾等不得擅自開戰!府試將至,各府學院的學子即刻返回本府,備考府試!”
“備戰府試?”
李守義突然放聲大笑,“好個‘不得擅自開戰'!”他面露怒容,猛然拍碎身前石案,碎石簌簌。
“也罷!既是刺史大人鈞令,我等自當奉命行事。”
周院君將茶盞輕輕擱在案上,眉宇間透著一絲凝重。
城樓內檀香嫋嫋,卻掩不住他話音中的肅殺之氣。
“那妖王敖戾經此一役元氣大傷,料想半年之內再難興風作浪。”
他沉吟道:“接下來剿滅餘孽之事,自有刺史大人統籌各府兵馬,佈下天羅地網。”
說著忽然起身,廣袖一振:“傳我令,各府學子即刻整裝返程。府試在即,當以文事為重!”
最後一句說得斬釘截鐵,在城樓樑柱間激起陣陣迴響。
江南道各府學子紛紛辭別,收拾行囊,踏上歸途。
“江兄,後會有期!”
蘇州童生唐燕青長袖一振,拱手朗笑,“他日江南道金陵府再聚,必當把酒論道!”
話音未落,他袖中忽有一道竹篾滑落,落地時竟化作一葉青鱗小舟,舟身靈紋閃爍,隱約浮現“姑蘇—金陵”的水路圖。
唐燕青縱身一躍,踏舟而起,小舟迎風而漲,載著他破空而去。
“珍重!”
江行舟目送其遠去,隨即轉身與江州府眾學子會合。
眾人各施手段,或駕雲霧,或乘文寶,一時霞光流轉,紛紛朝著江州方向飛遁而去。
暮色漸沉,
無錫城頭。
暮色四合,城樓上的風燈亮起,在青磚古牆上投下搖曳的光影。
忽聞一聲清越長鳴劃破天際,三隻鴻雁振翅掠過晚霞,羽翼間灑落點點流螢般的光塵,映照在斑駁的城牆上。
常州府李太守按刀而立,腰間古銅刀鞘在餘暉中泛著暗沉光澤。
他凝望遠方,只見江州、蘇州、杭州等地學子紛紛啟程,或駕飛劍如虹,或乘靈舟破空,霞光雲靄間,人影漸杳。
“江行舟!”
李太守眸光深邃,忽憶起當年進士及第後,閒逛大周聖朝欽天監,看到的一句讖言——
“少年詩成達府者,當為大周聖朝之刃。”
晚風拂過城垛,他唇角微揚。
此子鋒芒初露,假以時日,必成這煌煌聖朝最鋒利的一柄劍!——ps:一萬字!
終於寫出了一萬字的章節!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