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國公府一眾丫鬟、僕從們屏息垂首綴在後頭。
薛崇虎和薛夫人,一起往偏廳而去。
他尋思著,來州府上任之後。
大約有三年未見了吧!記憶中,江行舟還是一名性子頗為倔強,傲氣的十餘歲小孩子。
“咳!”
薛崇虎剛咳嗽半聲,偏廳那扇百年紫檀門“吱呀”自動敞開,早把動靜傳給了偏廳。
“父親大人!”
“孩兒給父親母親請安!”
薛富、薛貴兄弟二人頓時如鵪鶉瑟縮,耷拉著腦袋不敢抬頭。
江行舟正襟危坐,靜靜等著。
燭影搖曳,卻將少年的靜氣,照得通明。
“世伯、世母安!”
江行舟長身而立,執禮甚恭。
一襲月白色長衫文竹般挺拔沉穩的身姿,哪還有當年倔強稚氣少年的模樣?!
薛崇虎凝神細看,眼前少年眉宇間依稀可見江晏當年意氣風發的英姿,恍惚間,他彷彿看見,當年江晏高中金科進士打馬遊街時,也是這樣將一襲文士素袍,穿出萬千風華。
而這少年的舉止卻遠比其父持重,很靜,很沉。
想來,這孩子經年寒窗苦讀,
定是吃了不少苦頭。
薛崇虎心頭感慨。
“好!”
薛崇虎在太師椅上落座,抬手示意道:“坐!”
少年人沉穩些是好事,總比輕浮孟浪強。
他端起茶盞,隨口問道:“行舟,這幾年在琅嬛閣,看了多少書?正所謂,行萬里路,破萬卷書。積累深厚,方能悟得真學問!”
“回世伯!”
江行舟神色平靜,拱手道:“這五年住在琅嬛閣,閒來無事,便將四萬六千卷藏書……都看完了。”
“哦!”
薛崇虎聞言,手中茶盞微微一滯,抬眼看向少年。
他本只是想勉勵幾句,讓江行舟多看幾本讀書,受琅嬛閣內文道聖典的薰陶。
誰知這少年竟輕描淡寫地回了一句,看完了?琅嬛閣藏書四萬六千卷,儒道經典、兵家韜略、農桑水利、諸子百家……莫說晦澀難懂的聖賢典籍,即便是尋常雜學,也需皓首窮經方能略窺門徑。
即便是舉人、進士,也需耗費數年苦功,方能精研其中一二。
他年輕時也不過翻閱了五千卷而已。
如今身為朝廷重臣,更是難有閒暇,去翻閱諸多典籍。
可江行舟……區區一介蒙生,借住琅嬛閣不過五年,竟已全部看完?
哪怕是囫圇吞棗地翻一遍,也足以令人駭然!“莫不是怕老夫責備,才謊稱全看完了??”
薛崇虎心中暗忖,眉頭微不可察地一皺。
少年人讀書貴在踏實,讀多少便是多少,若為博長輩賞識而妄言博覽群書,反倒落了下乘。
想到此,他倒是有些不樂。
這可不行。
薛崇虎隨手從旁書案上取過一冊聖人典籍,翻開一頁,狀似隨意地問道:“《春秋繁露》中‘天人三策’一篇,可看過?作何見解?”
江行舟略一沉吟,拱手道:“董聖這篇《舉賢良對策》,所言‘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晚輩以為尚有未盡之處。
其中‘陰陽五行’之說,與《淮南子》所載頗有出入。
董聖主張朝廷大一統,為道是尊。而《淮南子》主張,百家齊放,各行其道。
正欲向世伯請教其中學問!”
薛崇虎執書的手驀地一頓,重新合上,深吸一口氣。
這涉及到大周聖朝,文道大一統理論的根基。
未曾想,江行舟竟然探究至此。薛崇虎眸中閃過一道精光,不死心,從書架隨手翻出一本藍皮書頁的《醋經》,書脊上還沾著醋漬。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