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鎮天司

第785章 投筆從戎赴東海

晨光透過巨大的雕花窗欞斜射而入,在打磨如鏡的墨玉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空氣中瀰漫著複雜的氣息。

古老典籍的墨香、佛門特有的檀香、儒生士子衣襟上的蘭桂之香,以及來自武者身上淡淡的皮革與鐵血氣息。

數百人列坐其中,卻幾無聲息,彷彿連呼吸都壓到了最輕。

大學士季雲堂端坐中央主位,面容清癯,目光深邃如淵,寬大的儒袍盡顯文宗氣度。

其左側是儒道大宗師、皇城書院山長張橫渠,鬚髮皆白,面色紅潤。

身著簡樸的麻布寬袍,眼神卻清澈如赤子,周身道韻流轉,雖不刻意散發,卻讓靠近的修行者感到心神安寧。

右側則空著一個位置,是為副使青陽侯張遠所留。

數十位大秦儒道宗師依品階落座,個個氣度儼然,有鬚髮皆白的老者,也有沉穩內斂的中年人,更有幾位銳氣初露的青年才俊。

其後是數百皇城書院及各地選調而來的儒生士子,手捧經卷,神情專注而帶著一絲激動。

他們代表著大秦的文化底蘊與話語權核心。

右側區域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列。

一列是數十位從梁原域“請來”的高僧。

他們多為佛門在梁原域的核心人物,衣著華貴的袈裟,手持金光燦燦的法器,如禪杖、錫杖、金缽,神色中帶著警惕、倨傲與一絲不易察淨慈覺的屈辱。

為首的華嚴上座,金剛院首座覺藏、妙音寺方丈淨慈等,都是梁原域中高僧。

另一列則是寥寥數位身著簡樸灰色或褐色僧衣、面容平和的僧人。

他們是青天洲甚至更早流入雍天洲的大乘佛法修行者代表,如淨壇上人、苦行僧慧心、智慧尊者法明等。

雖身外無寶光加持,那份源自內心的寧靜祥和卻讓人無法忽視。

後方及兩側區域,近百位氣息剽悍的武勳戰將和武道宗師位列兩側及後方。

當先人物有鎮遠將軍,遠明侯魏豹、飛熊軍統領,青山伯燕北、皇城禁衛神箭營主將黃翎等。

還有幾位江湖宗師,鐵掌宗師鐵狂屠、狂刀客蕭戰等。

他們或腰懸利刃,或拳骨粗大,雖大多不通佛儒經義,但此刻都神色凝重,目光如炬地掃視全場。

季雲堂輕咳一聲,聲如金玉交擊,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瞬間吸引了所有目光。

“諸位同道、高僧、將軍,”季雲堂聲音沉穩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此番大集於廣濟堂,非為清談玄論,乃奉陛下旨意,為我大秦與梁洲談判定下基調,彰顯我大秦天威氣象!”

他目光掃過樑洲諸僧,微微一頓:“佛門廣大,普度眾生。梁洲佛門自有其興盛之理。”

“然天地有道,國運有序,梁原域既已定鼎,歸屬之爭,當如何了結?佛門東傳,又當以何面目與我大秦共存?”

“今日所論,是為正本清源,明辨大道!還請諸位暢所欲言,直抒胸臆。”

季雲堂言罷,看向張橫渠:“有勞山長破題。”

張橫渠微微頷首,聲音平和,卻如同溪流淌過心田:“善。佛,覺也;儒,仁也。所求皆在‘止於至善’。然路徑有別。”

他轉向佛門眾僧:“佛門有言,眾生皆苦,求解脫輪迴。小乘者,重個人之修持,寂滅涅槃,渡己為先。猶如一舟獨濟,破浪而出。其力精純,其志可嘉。”

“大乘者,”他目光看向淨壇上人等,帶著一絲讚許,“發大菩提心,‘眾生無邊誓願度’,猶如大艦巨舶,載萬千生靈同登彼岸。”

“此心仁厚,暗合我儒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大義!”

“而儒者之道,”張橫渠收回目光,聲音漸顯莊嚴,“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是立此岸而修彼岸,在世而超世。”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步步皆行履,處處皆道場。不避紅塵煙火,於日用倫常中體悟天道,踐行仁、義、禮、智、信,以仁心待萬物,以善政安天下,使生民得其所,世界臻大同。”

“簡言之,小乘渡己,大乘渡眾,儒者則立己立人,於世間建至善之秩序。”

“三者異曲同工,皆指向超越與圓滿,然大乘佛與我儒道,於‘入世濟眾’一點上,尤為近之,如同星月交輝,殊途而同歸。”

張橫渠一席話,引發全場震動。

端坐的儒道宗師之中,翰林院掌院學士周廷玉拈鬚點頭,表示贊同。

有人低頭沉思,似在琢磨其中精妙。

有人則目光灼灼看向梁洲僧人,準備隨時發問。

來自青天洲的僧人之中,淨壇上人雙手合十,口宣佛號:“阿彌陀佛,張山長慧眼如炬,一語道破大乘真諦。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大乘非離塵,而是入塵而不染。”

他身旁的苦行僧慧心目光清明,微微點頭。

梁原域來的僧人則是反應各異。

華嚴上座目光閃爍,似在斟酌措辭。

他主修華嚴經,講究重重無盡法界,此刻需思量如何應對。

金剛院首座覺藏主修護法神通,講降魔衛道,他面露不忿,冷哼道:“佛法至高無上,豈容世俗倫常等同?渡己為基,方能普度!無己修,何以度人?”

妙音寺方丈淨慈則試圖調和:“諸位所言皆有道理。小乘大乘,本為佛說不同法門,如同指月之指,皆指向解脫明月。”

“至於入世出世,視修行者根器因緣而定。”

他巧妙地試圖消解衝突焦點。

一時間,廣濟堂中,議論紛紛,各種聲音響起。

那些武將和江湖武者,多數聽得眉頭緊鎖,感覺玄奧。

鎮遠將軍魏豹忍不住低聲道:“這些彎彎繞繞,不如真刀真槍痛快。”

飛熊軍統領燕北倒是沉得住氣,示意他噤聲。

神箭營主將黃翎若有所思:“張山長說儒道於世間建至善秩序……這倒是實在話。”

鐵掌宗師鐵狂屠、狂刀客蕭戰則更多地是把目光停留在那些看起來修為高深的僧人身上,似乎在評估他們的實力。

在這沸沸揚揚的議論聲中,張遠一直端坐不動。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