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後世西方將英文等多種以拉丁字母為根源的文字,美化為一直在進化中的文字,並反過來說漢字停止了進化。”“這實際上,就是故意將英文等語言的缺點說成優點,並給漢字潑髒水。”
“還是以英文為例,每一個新詞的出現,就意味著其他人要重新學習一個新詞。根據後世統計,在十六世紀,英文只有14萬個單詞,可等到臣穿越前那個時代,英文已經有200萬個單詞。”
“並且因為只有26個字母進行排序,就讓很多新詞變得十分冗長、複雜,其中字母最多的一個單詞,足有45個字母組成。”
“陛下可以想象下那是何種情景。”
200萬個單詞?
最長一個單詞由45個字母組成?朱雄英為了瞭解西洋諸國,雖未學習英文、拉丁文等,卻也對其有一定了解的。此時稍稍想一想,頓時覺得頭皮發麻。
都不用劉寬說,他便不禁道:“若是有兩百萬個單詞,豈不是說後世很多西方人終其一生都未必能學會所有單詞?不,就是學會一半單詞只怕都極難吧?”
劉寬笑著道,“陛下說的沒錯——如果將認識某種語言的百分之六十字詞作為判斷某人是否是文盲的標準,那麼後世很多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之人便多是文盲。”
“只不過,他們日常用語就是那麼些個單詞,所以體會不深罷了。但一到了交流複雜為問題,表達複雜的意思,或者涉及眾多新鮮事物時,這一巨大缺點就會暴露出來了。”
“而咱們漢語則不同——漢語雖然也在不斷出現新字,但速度極慢,因為絕大多數新鮮事物,都足以用原來的漢字組成新詞去表達。”
“所以,在臣來大明前,漢字也不過才九千多個,尚未超過一萬個。”
“並且,絕大多數詞彙及事情,只需較常用的兩三千漢字,便可以精確地表達出來。”
“甚至,在後來各國開始研發人工智慧時,漢字也起到了關鍵作用,讓我國在該方面的研發後來居上,快過歐美一步。”
“隨後,就連西方的一些名人、自媒體,都開始公開表示,漢字在某些方面要比英文等源自拉丁字母的語言更有優勢。”
朱雄英聽了也是一臉笑意,道:“若是讓西洋諸蕃知道咱們漢字相對於拉丁字母語言的這些優勢,想必他們傳播漢字及咱們中國文化時,便更加容易了。”
“不如老師回頭寫一篇相關的文章,咱以電報發給西洋諸蕃?”
劉寬沒想到興起講了一番漢字優勢,竟然給自己招來這麼個任務。
他當即婉拒道,“臣在文字方面的造詣實在有限,不如陛下挑選一位通曉漢字之美的宿儒,再令其瞭解西洋的多種拉丁字母語言,然後進行相關論述?”
朱雄英覺得劉寬又是犯懶了。
但作為劉寬的學生,他也知道,劉寬文字功底確實很一般,甚至跟很多朝中大臣比起來算是差的,就更不用說跟那些宿儒、文壇名人相比了。
他於是嘆道,“這可是個在全世界都出名的好機會呀,既然老師不願意要,朕就只能另物色人選了。”
“此事本就不該臣來做。”劉寬道,隨即略一猶豫又道,“不過,說起拉丁字母,臣倒是覺得,如今是時候推出漢語拼音、簡化漢字,以加快提升大明百姓識字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