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小五郎的喊聲清晰地傳入現場每一個人的耳中。
霎那間,室內外的溫度開始升高。
激動、緊張、亢奮……難以抑制的諸樣情感流溢在空氣中。
長達半年多的備戰,為的就是這一天的出兵!
對長州人而言,此次與橘青登的決戰更是具有非同一般的含義。
自“八月十八日政變”以來,他們蒙受了太多屈辱。
屢戰屢敗,一敗再敗……一度被逼進“藩滅國亡”的絕境。
害他們淪落至此等境地的人,正是那個可惡的橘青登!
每一回都是他擋在他們面前……
每一回都是他害他們大敗虧輸!功虧一簣!
多年的臥薪嚐膽,終於得以在今日向橘青登揮出復仇之劍!
一念至此,現場部分人的神情更顯激動,不自覺地捏緊拳頭,恨不得現在就動身趕往京畿,與橘青登大戰一場!
桂小五郎適時地停頓片刻,待現場眾人的情緒稍稍平復後,重又喊道:
他的戰前演說十分簡短,但格外有力。
“大義在西軍!”
“向世間彰顯吾等的大義!”
“去奪回本屬於我們的公道!”
下一刻,便聽“噌”的一聲,桂小五郎猛地拔出腰間的妖刀·村正,刀尖指天。
“與橘賊決一死戰!”
下一刻,震天的吼叫幾近掀飛天花板。
……
……
在這一天,相似的場面發生在薩摩、土佐、肥前等其餘地方。
……
……
薩摩,鹿兒島城——
全副武裝的火槍手們扛著錚亮的火槍,排著整齊的佇列,踩著紮實有力的步伐,向町外開去。
目的地:京畿!
目標:橘青登的項上首級與“北朝”的全部領地!
西鄉吉之助騎在高頭大馬上,面無表情地注視著徐徐行進的大軍。
……
……
土佐藩,高知城——
後藤象二郎高舉右拳:
“欸——!欸——!”
在他話音落下的瞬間,其面前的一眾將兵齊聲高喊:
“噢噢噢噢噢噢噢——!”
……
……
肥前藩,佐賀城(肥前藩的藩廳)——
出產自肥前軍工廠的一門門嶄新火炮,被一匹匹馱馬拉拽著,運往東方的戰場。
……
……
福井藩,福井城(“北幕府”的根據地)——
繡有“三葉葵”的軍旗迎風飄揚,規模可觀的“幕軍”排列成數條長龍。
自封為“第十五代徵夷大將軍”的德川慶喜御駕親征,被無數精兵簇擁著,保護著,隨同大軍向京畿進發。
……
……
牽一髮而動全身——當“南朝”出兵時,“北朝”隨之展開大規模行動!
宛如一架構造複雜的精密機器,一個齒輪帶動十個齒輪,十個齒輪帶動一百個齒輪,最終整架機器發出響亮的轟鳴!
率先展開行動的,正是潛伏在“南朝”各地的探子們。
這一天,“南朝”各地的不少士民驚訝地發現:他們身邊有許多人突然“消失”了。
此前一直在街頭遊蕩的那位浪人不見了。
那位在居酒屋做工,笑容很燦爛,很討人喜歡的年輕手代不見了。
那位每天都在勤奮叫賣的小販不見了。
在“南朝”執行潛伏任務的九番隊隊士們紛紛褪去偽裝,趕回大津。
與此同時,大鹽黨的“情報網”一併發力,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傳送“‘南朝’出兵”的相關資訊。
如此,一條條情報變作一道道“資訊流”,匯總向大津,出現在青登的桌案上。
當青登於辦公間內閱覽這一份份情報時,神情格外平靜。
因為是一早就預料到的事情,所以沒什麼好驚訝的。
在將這些情報盡數閱盡後,他以無悲無喜的口吻輕聲呢喃:
“來了嗎……”
……
……
“南朝”的大軍正朝京畿撲來——此則訊息像插了翅膀一樣,飛快傳遍“北朝”各地。
霎那間,新選組的各大屯所的空氣被緊繃的氛圍所支配。
以土方歲三為首的各級將官悉數到崗,靜候指令。
鎮守北近江的會津軍亦於第一時間進入戰備狀態。
根據“南朝”諸軍的動向,他們應該是想先於長州藩內集結,再攜山崩之勢向東攻來!
青登以最快速度下達各條指令——
傳習隊停止訓練,向西增援!
會津軍阻截“北幕軍”!
新選組進駐鳥羽、伏見二地,於此佈下防線以迎擊“南軍”!
從京都到大津,從大坂到奈良,身披淺蔥色羽織的無數隊士正各司其職!
或是搬運輜重,或是檢查裝備,或是迅速整隊,準備向統一的地點——鳥羽、伏見——進軍!
一支支部隊開上大街,在士民們的夾道目送下奔赴戰場。
全副武裝的大軍在調動……此等光景,給人以強烈的“戰爭降臨”的實感!
從去年年末起,京畿的廣大士民就因收到“開戰在即”的風聲,而陸陸續續地撤走。
然而,眼下仍有許多人彷彿直到今日才想起“南北朝相互敵對”一樣,急匆匆地收拾行李、細軟,拖家帶口地逃往鄉下。
這些士民的慌忙奔逃,在一定程度上給新選組帶去不小的麻煩。
抬眼望去,逃難的人群堵塞街道,幾乎沒留下半點空隙。
早不逃,晚不逃,偏偏在戰爭已啟,軍隊正忙著調動的這個節骨眼裡成群結隊地逃難……雖令人無奈,但究其緣故並不複雜。
居住在城町的百姓們要麼是工匠、商販,要麼就是第三行業的從業者。
這些工作皆根植於城町,有了城町才會有這些工作。
換言之,一旦離開城町,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將斷了收入。
江戶時代的腐朽黑暗與低下的生產力,註定了百姓們的巨大的生活壓力,大多是手停口停。
因此,不到最後一刻,他們是不可能離開賴以為生的城町的。
因為京都和大津是前線,所以就數這兩地計程車民們逃得最多。
願意留在這兩地計程車民,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而沒法離開的人。
對青登而言,能走的平民們都撤走,反倒是一件好事。
天知道此仗會打到何等規模。
在京都、大津爆發激烈巷戰的可能性,並不是沒有。
最大程度地“清空”這兩座城町,就能放開手腳地大鬧一場了!
為此,青登特地派遣部分人手以協助百姓們撤離。
值得一提的是,在經過再三考量後,青登在“清空”京都、大津的同時,也決定“清空”橘邸。
……
……
秦津藩,大津,橘邸——
“桐生老闆,拜託你了。”
青登鄭重地這般說道。
桐生老闆還以令人安心的笑容:
“儘管交給我吧。有我護送,不會有任何意外發生的。”
說罷,桐生老闆特地拍響腰間的佩刀。
經過一年多的休養,桐生老闆在與山田淺右衛門克己決鬥時留下的傷勢已基本恢復。
如今的他,風采依舊。
青登決定讓橘邸的所有非戰鬥人員都撤至大坂。
家人們是青登唯一的軟肋……即使是按“藏起軟肋,好讓青登全力戰鬥”的功利角度來計論,青登也有十二萬分的理由讓家人們都撤走。
當“南軍”攻來時,京畿將會是毋庸置疑的主戰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