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青禾笑道:“時少東家遠道前來,特意登門,我豈能拒人千里。這份厚禮,正是裴家所需,我就不客氣地收下了。請時少東家進村。”
時硯欣然點頭,和裴青禾並肩而行。
裴燕像白日夢遊一般,跟在自家堂姐身後。不時回頭看一眼龐大的運糧車隊。她用力掐了自己胳膊一把,疼得直咧嘴。
確定自己不是做夢,裴燕不由得傻笑起來。
天上掉餡餅了怎麼辦?當然是先吃了再說。
這幾日,裴青禾趁著閒暇時,帶著族人修繕草屋。漏風漏雨的情形大大改善。草屋灰撲撲的,頗為簡陋。門前坐著許多婦人,做著縫補的針線活。十來個幼童,奔跑嬉鬧。郎朗讀書聲,從草屋裡傳出來,在裴家村裡飄蕩。
時硯一露面,裴家村的婦人們頓時警覺,紛紛起身。
裴青禾笑道:“這是糧鋪的時少東家,今日登門來裴家村,送了大批糧食來。以後,時少東家就是我們裴家村的貴客。”
此言一出,目光警惕的裴氏女眷們立刻舒展眉頭,看著時少東家的目光驟然友善親切。
禮多人不怪,這句話放至四海都是真理。
時硯笑著衝眾人拱一拱手。
裴青禾領著時硯進了一間寬闊的草屋。這間草屋位於村子中間,特意空了出來,收拾得乾淨齊整,留著待客。
裴青禾低聲吩咐,裴燕點點頭出去,片刻後,李氏吳秀娘冒紅菱等人進了草屋。就連正讀書的裴萱裴風也被叫了進來。
裴青禾一一介紹:“裴家兩百多人,按著年齡分了八隊,她們都是隊長。”
時硯記性極佳,只一面,便記下了眼前眾人的姓名容貌。張口叫人,一個不錯。
時硯也叫了兩個親信進來:“這是董大郎,這是董二郎。他們兄弟自小就在我身邊跑腿當差。以後我若有事,就打發他們兄弟來送信。”
時家這樣的豪族大戶,有家養了幾輩的奴僕。董大郎二十餘歲,膚色略黑,相貌尋常,眼睛不大,透著精明幹練。
董二郎年輕幾歲,個頭高一些,相貌端正,眼中帶笑,性子活絡。
兄弟兩個低頭行禮。董大郎低頭捧一份禮單上前。
裴燕很自然地伸手接過,再送至裴青禾手邊。
裴家是將門,裴伯仁裴仲德兄弟在世時,在京城也是數得上名號的人物。登門拜會送禮的不在少數。
今時不同往日。裴家遭難流放,奴僕散盡。裴燕主動自覺地擔起了跑腿傳話呈物的差事。
裴青禾看一眼虎裡虎氣的堂妹,目中閃過笑意。伸手接過禮單,定睛一瞧,心想時少東家確實大手筆。
五百石糧食。
這麼多糧食,在饑荒年間,能讓數百上千人活命。便是放在眼下,也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數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