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宋妙帶著大餅把那些萵筍收拾好了,方才歇下。
次日雞叫則起,她剛吃過早飯,那馬嬸子已經帶著浩浩蕩蕩二十餘人過來,讓人先在門口等著,自己進去跟宋妙回話。
“眼下世道不好,她們同我一樣也沒個手藝,全靠力氣吃飯,一聽得有這樣難得差事,個個想要搶著來。”
“今次這些個都是浣衣坊裡多年熟悉的本分人,我敢給打包票,全部手腳乾淨勤快,只是今次到底要進伙房當差,肯定還有旁的講究,便特地多找了幾個,帶來給小娘子從中挑選。”
馬嬸子簡單介紹了一下,總共二十六人,除卻張四娘跟宋妙約定的時辰是卯時,還沒有到,其餘全是二十二歲打上的,最大那一位四十六歲。
“……她年紀雖大一點,人特別沉穩,做事也妥當仔細,我想著帶來給小娘子瞧一眼。”
說到此處,馬嬸子特地又補了一句,道:“小娘子且看看,今日試工試完了,晚上只管同我說,哪怕一個都不中也不打緊,我去傳話——試工不中乃是再尋常不過,她們不會有二話的!”
宋妙見這馬嬸子做事這般快,還有交代,如何能不滿意。
她道了謝,讓把人帶進來,一時見了人,果然個個包頭綁腿,不但窄袖,還帶袖籠,指甲修得乾乾淨淨。
宋妙便領人到了那曬坪上頭,先按著身高請眾人排成五列。
雖高矮胖瘦不同,列隊之後,勉強也算得上整齊。
先自我介紹一回,宋妙才道:“想必馬嬸子已經同諸位說了,今次乃是河渠伙房的差事,因是大鍋飯,少的時候數百人吃,最多時候只怕幾千人吃,其中繁忙、勞碌,可想而知,從早到晚,是沒得停的,樣樣都要講究規矩——一旦哪裡錯了,漏了,不是誤了自己一個人的事,而是誤了其餘所有人的事。”
“你且想,你若是領了劈柴的差事,少劈慢劈了,燒火的要等你,灶上掌勺的要等你,耽誤得不好,飯菜不熟,發飯的也要等你,外頭人排隊等著,沒有飯吃,下午餓著肚子怎麼上工?吃了不熟的,壞了肚子,誰人能擔這個責?”
她簡單說了幾句,把灶上個個環節要緊厲害地方分拆出來,給眾人講解,最後道:“今次差事雖有一點貼補,到底不多,事情雜且重,哪一位娘子、嬸子家中顧不上,這會子儘可以退出,不用強求——一旦進了來,旁的差事或許可以隨時走,咱們這伙房裡頭差事,卻是沒有要害緣故,就算走也不能輕易的。”
這話說完,五列人,個個靜雞雞的,連毛都不敢亂飛模樣,彷彿唯恐不小心出了聲,就會叫宋妙以為自己有意要退出。
宋妙等了幾息,見無人出聲,才上得前去,逐一問了眾人姓名,來歷。
問過這一回,她已經把人對上臉,這才叫過來一旁站著的大餅,同眾人介紹一番,又把前次跟那十二個廚役說過的五十二條規矩、考教等等話語又學了一遍,最後道:“今日就要牢記下所有規矩,若有不會,只問這小師傅劉並。”
又交代眾人除卻背規矩,還要削萵筍皮,指著一旁馬嬸子道:“今次便由馬嬸子暫做一回頭首,幫著分派各人負責削皮的萵筍分量,明日再分組推舉組長。”
等到一應交代妥當,宋妙方才離開。
她剛走出幾步,後頭所有人已是或圍向馬嬸子,或簇擁著大餅,這個叫:“小兄弟,這五十二條我方才記了許多,只一下子搞不清楚那菜是要洗三次還是五次了!你且教教我!”
那個道:“劉小師傅,那砧板是不是生肉用紅色,熟肉、菜蔬用原本顏色?我沒記錯吧?刀柄也是一樣,是也不是??”
另也有人催著馬嬸子,道:“老姐子,趕緊的,且分一分吧,別耽擱咱們削皮,早點削完,還能多留點空餘好背規矩——哎呦,我倒願多削五十二斤,能不能少背幾條規矩!”
馬嬸子還沒答話呢,邊上有人就道:“小聲點,小聲點,別叫那宋小娘子聽了去,以為我們不講究哩!”
先前那不想背規矩的背後一涼,忙墊起腳尖越過人頭看了看,雖不見宋妙,卻見得邊上那大餅。
此人心頭一驚,忙大聲道:“哎呦,雖是五十二條規矩,這數字聽著有些多,其實條條十分有用,一點都不多!等我記下來了,日後家裡做飯也用上,必定乾淨!乾淨好,乾淨好啊!”
一旁就有大秤,馬嬸子帶著一眾人分了萵筍,一時又有那大餅終於藉著這正事脫了身,只說一會會把那五十二條規矩全數再解說兩回,此時則是過來教眾人那萵筍如何削皮。
聽得說外皮也要留,只去中間那一層白色粗莖,眾人卻全不同前次廚役們反應,個個應得十分響亮,還有人問道:“劉小師傅,這萵筍皮是用來做什麼?往日家中除了嫩頭那一點皮,其餘都去了,若有好吃做法,也同咱們說一聲,以後自己做這東西時候,也不會浪費了去!”
大餅便道:“宋小娘子說要用來做酸嘢。”
又道:“今次這萵筍削了皮,一半用來醃酸缸,一半用來曬萵筍乾,宋娘子交代過,請咱們手腳快些,早些處置妥當,不然放久兩天,一則佔著大曬坪時間長了不方便,二則萵筍也不新鮮了。”
一群新來娘子嬸子齊齊應是。
都是做慣活的,大餅簡單說了一遍,又教做了一遍,諸人一看就會,一邊削皮,一邊還各自嘴裡唸唸有詞,互相你問我,我問你那五十二條規矩,又紛紛要喊“劉小師傅”“小師傅”“師傅”,甚至到了後頭,還有人一個順口,喊起了劉哥,只搶著要劉併到自己跟前,問自己背的這一條、那一條有沒有錯。
眾人坐得其實挺近,不過一丈見方地界,然則才半日,大餅在這一方小小世界裡穿梭,已是硬生生跑出了跋山涉水的感覺。
好容易暫歇一口氣,他只覺得口水都幹了,腿也酸了暫且不說,因不停被一群嬸子姐子你一句哥我一聲師傅地喊,把他喊得忍不住去摸下巴,彷彿自己已經長出十分牢靠的長長鬍子來。
此處劉並正做忙碌,另一頭,宋妙剛出得前堂,正好那張四娘揹著個簍子進得門來。
她見得宋妙,忙上前招呼一聲,又把身側了側,道:“宋娘子,我這裡捎帶了些大蝦來,先送到廚房裡頭去?”
宋妙有些意外,問道:“哪裡來的蝦?”
張四娘也十分得意,道:“要不我說小娘子好運道哩!二里壩那邊有個養塘的,養了老大一塘蝦——今兒他過壽,我一個相熟鄰居正好送他女兒女婿回去賀壽,也沒多收錢。”
“偏就這麼巧,今日路上正好遇得這兩個出來送貨,結果有兩個酒肆都說這些日子生意不好,不肯收,剩得兩桶。”
“我看了,挺肥挺大,就說要買,她二人因說帶回去也是死,在坊子裡也賣不上價,還耽擱今日回去給老人辦壽,半賣半送給了我!”
“小娘子昨日已是教我許多東西,只是不便收我做學徒,我也不好提雞砍肉上門認師,送幾隻蝦,又不貴,表一表心意,總可以吧?”
宋妙上前一看,雖比不得前次那何七送來的漂亮,也是隻只蝦都精神得很,正爭先恐後往外頭跳。
算算時間,她總覺得過不了幾日那韓礪等人就要回來,因不知具體時辰,打算先預備些方便的吃食放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