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九卿

第426章 風物

到西疆傳旨的內侍捧著聖旨躬身,笑得見牙不見眼。

“小的給殿下道喜了,陛下體恤您在邊關辛苦,特准班師回京好生將養,這可是天大的恩典呢……”

李肇接過聖旨,淡淡頷首:“有勞公公跑這一趟。”

轉頭吩咐來福,“備些薄禮,送公公去歇息。”

打發走內侍,帳內靜了下來。

元蒼忍不住湊上前來,撓了撓頭:“殿下,這旨意來得蹊蹺,半句沒提開放關隘、雲嶺互市的事,莫不是京裡有什麼變故?”

“不蹊蹺。”李肇將聖旨卷好,“父皇這是給孤遞梯子,想讓孤順著臺階下。”

他面不改色,低頭提筆寫著什麼。

“傳令下去,十日後拔營。”

元蒼領命退下。

李肇望著案上的聖旨,輕輕敲了敲桌面,讓人找來一塊帶骨肉給黑十八,領著它去找薛綏。

“平安,還記得賢王妃提及的滇州風物嗎?”

-

李肇的動作很快。

十日後,回京的車駕便整裝出發,旌旗儀仗一路招搖過市,引得沿途的百姓,遠遠地觀望。

得勝還朝,滿是榮歸的喜氣。

誰也沒留意,車隊行出三十里後,一隊輕裝簡從的人馬悄悄分出來,改道向南,直奔滇州而去。

車輪碾過融雪的路面,發出轆轆聲響。

薛綏坐在車中,手指落在膝上……

她今兒穿了一身素雅的滇繡,針腳細密,繡著纏枝山茶,料子柔軟,摸上去順滑生溫。

許久沒有這般仔細打扮,她不自在地摸了摸鬢邊。

觸手也不再是扎手的灰白短髮,而是一頭柔軟的“青絲”——

那是李肇命匠人趕製的,用烏黑髮絲細細鉤織的假髮,襯著黑綢襯底,簪一朵小小的絹花,竟瞧不出半分虛假。

“還習慣嗎?”他看著她,目光溫和。

薛綏微微晃了晃頭,眉梢輕揚:“比想象中輕巧。殿下費心了。”

“總不能讓你一直戴著幕籬見人。”

李肇伸手,輕輕撫過她的髮鬢,又從身旁的錦盒裡取出一支黃楊木簪。

正是那日在小鎮買下的那支。

“試試?”

薛綏低下頭,配合地微微側首。

假髻終究不如真發來得服帖,一縷碎髮垂落下來。

李肇替她別在耳後,指尖不經意擦過她的頸側,引來她輕輕一顫。

“怕什麼?”他呼吸溫熱,極有耐心地將假髻理順,再將木簪緩緩插入髮間。

端詳片刻,滿意一笑。

“這般好看,果然不負這滿頭青絲。”

“殿下這是誇我,還是誇工匠的手藝?”薛綏挑眉看他。

李肇笑了,“自然是誇你。”

一路往南。

滇州氣候溫潤,與西疆苦寒全然不同。道旁繁花似錦,遠近的山巒田野裡,泛著一片蒼翠的綠意。

馬車剛駛到賢王府前門,便見賢王李劭帶著家僕在道旁等候。

“太子殿下,一路辛苦。”李劭含笑行禮。

溫氏也是笑意盈盈。

一見薛綏便走上前來招呼,眼中綻出讚歎的光:“姑娘這髮髻梳得真好,若不是提前知曉,我當真要以為六姑娘青絲復生了。”

她說著便自然地挽住薛綏的手,淺笑低語。

“路上可還順暢?滇州氣候暖和,但潮氣重,姑娘初來乍到,可有不適?”

薛綏微笑回禮:“勞王爺王妃久候。一切都好。只是此番前來,要叨擾二位了。”

“這是哪裡話?”溫氏笑意溫婉,“殿下與姑娘肯來,我們歡喜還來不及。府裡早已收拾妥當,就盼著貴客臨門呢。”

二人客客氣氣地說著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