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校的三好學生

第55章 “兵家”斷檔

…大國對小國國戰突然拉了,往往是內部問題…正如趙誠所算,此時大爻陸郡大敗,喪師的將軍爵位被削,但朝堂的袞袞諸公反過來會遮掩問題。

例如新任命的大司馬則認為此戰中也有亮點,那就是去前線督戰的周王殿下在此戰中臨危不亂,快速整肅了大爻兵馬,為大局壓住了一枚定海神針。然而這枚“定海神針”隨後被調回了爻京。

這位周王殿下是戍帝的第三子,自渤王謀反後,他就是現如今儲君唯一的人選。也是現在朝堂上諸多大臣願意輔佐的物件。

奈何周王雖然聰慧熟讀經義,卻有那麼一份文弱,故在戍天曆二十八年,朝廷十位保官共舉周王去北疆督戰。——這一督戰,就督戰出這種“大敗中定海神針”的功勞出來。

而這就是王朝中後期,統治階層為什麼那麼傾向於愚民的原因。因為啊,只有愚民,他們才能透過資訊差保持優勢,但凡是讀過一點書,能夠完成對資訊差推演的寒門,都會覺得,上面有些人啊,沒啥本事!趙誠就是如此,此戰之前他就對敵我雙方那些重要職位上人的本事,有了一本清清楚楚的賬目。

在營中,趙誠面對眾將疑惑,熬不過他們真的想要一個“兵書”能給的解釋。

趙誠只能之乎者也:兵法雲,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

趙誠用這句話來解釋自己之所以勝利,不帶一絲一毫的自詡,而是很沉重的講述:“有的人讀了兵書,但是到頭來依舊是明知故犯。”

彷彿是自己,嗯,自己的師承,熟悉的敵人犯下了此等錯誤,以至於刻骨銘心。

…“智勇”都是有故事的人,現在回到清澈的課堂上…

雍雞關中,武飛連續七天都沒睡著覺,每天起來複盤都覺得有全新情況。

陸郡的大敗讓武飛(宣衝)感覺到憂慮的是,陸郡的兵家將門子弟彷彿一夜之間失去章法,宛如迴歸到小學生水平的狀態。

多年做題經驗告訴宣衝,當自己覺得自己能做對的題目,別人都做不了時,那麼一定是自己忽略了題目中某些條件。

宣衝發揮了鑽牛角尖精神,終於在戰局結束後一個月後找到了這個條件關鍵,那就是大爻政局要素,即現階段大爻太子周王。

武飛落後一週後總算跟上了節奏。

武飛從一大堆朝廷邸報中找出了線索,在數年前,武撼巒還在山裡面剿滅蛇人時,大爻朝堂上就是有儲君之爭的。即渤王和周王之間的奪嫡。

本身這個奪嫡情況和四方無關,是中央朝堂上法家勢力和儒家勢力治天下理念之爭。

渤王是法家派系所推,而周王則是賢王儒家派系所推。至於兵家?天下太平情況下,兵家守好四方就行了,無需摻和到其中給黨爭奪嫡增加烈度。

然後就出現了“涸河大案”,渤王逃跑了,原本的大司馬也自戕了。所以儲君之爭結束了,一下子就是周王為儲君了但問題來了,周王是賢王,為了推崇仁孝之治,他是不掌兵的。嗯,戍帝這個“戍”的年號,說明當今天子是尚武的主,在這樣的主手下做兒子,如果太勤於兵事,容易被猜忌!宣衝查閱歷史資料:最忌諱玄武門繼承法的,恰恰是透過此法上位的人,當這樣跋扈上位的君主,對二兒子絮叨“你類我”,這可不是誇耀,而是開始防範了。

渤王顯然是不懂這個道理,一直是在朝著類父的樣子上發展,甚至認為和朝中掌握軍權的司馬等官僚們結交,是自己被寵愛的象徵。

殊不知,他這樣和君主父親之間的安全距離越來越小,是禁不住一丁點“父子猜忌”風波的。

宣衝:所以即使是沒有任何外來干擾,最終奪嫡成功的必然是周王。

但問題來了,即戍帝表現出頂得住九州萬方,那麼周王是能夠順位繼承做一個太平天子。

但是現在天下有亂,且因為戍帝的一個重大決策失誤,導致渤郡這邊天塌一隅。連帶著天下人開始對戍帝的繼承人在兵事上有一定要求起來。

畢竟你老爹沒做好事情,上來的兒子更一竅不通,那麼四方諸侯豈不生疑?

所以周王必須要表現懂兵事,至少能對此次北方參戰的各路兵家有一定號令威信。

簡而言之,周王現在對各路大軍統帥之間的關係,就應當像班主任對學生們一樣,“我是帶過你們”,和諸多兵家將領混一個實質性上下級關係。

但是越追求這種上下級關係,越容易把實際事務給辦砸了。

真實緣由就是如此:

戍天曆28年10月,周王剛到了大營初掌大軍,妄圖速見成效,以迎合朝堂上諸公對自己的贊諡之詞。故,將原本穩當的大軍佈置,來了個頭重腳輕!武飛看了他十月份操作後咒罵:“按照兵家的專業人士來說,懂得帶兵那才是多多益善,而沒有這個能力,強行領軍,軍士越多越亂。”

大軍的主營和先鋒、後倉之間距離都是要有講究的,之間傳訊的人馬安排,有班次的。

周王不懂這些,他上來直接調動重兵解決。

並且在十月,他最先看到的是讓他不爽的刁民竟然他一來就造反,有損他賢王的美德,準備先立威。

結果周王的操作直接讓大軍軍陣出現破綻,而這個破綻正是趙誠等的。

…斷檔領先只能威懾到想進步的學生…

雍雞關中,武飛在嚴肅的踱步。自己這個“臭禆將”在戰後花費了數倍時間,勉勉強強分析出“諸葛亮”戰前佈局後,心中是一陣寒意。

國泰那邊的兵家可怕。如果說武飛這邊是用兵事儘量堵住了一切可能犯錯的漏洞,而這位則是抓住了對手(大爻陣營)上下的一切漏洞。

話說,大爻這邊“將相不合”這些矛盾,就是擺在武飛面前,武飛都不敢冒險嘗試。

黑潮叩關之初,武飛是可以去安排偷營的,卻跳過了這個可能。但是那位(趙誠)則是膽大心細藉助敵人錯誤,抓住大爻致命斷檔,打了進去。

在雍雞關中,武飛開始嚼甘蔗嘀咕道:我還是在南邊老老實實的打蠻子吧,北邊那幫神人們還是交給大爻那邊來打。

只是武飛不知曉的是,自己鑽牛角尖時終於“望其項背”,看到了代差。然而大爻北邊那兒甚至連代差都沒看到。“兵家”水平出現了斷檔。

…房樑上鳥雀在朝陽的照射下,仔細的打理自己羽毛,而天邊的那幾朵雲仍然在糾纏不清…

神都九宮中,戍帝對著下方嚴加斥責,前方十五路大軍也都在相互推諉這一戰的責任。官員上疏的內容,無外乎是“敵軍狡詐”“我軍疏忽”“友軍傻逼”之類。拋棄其華麗辭藻,其實就和小學生組隊打手遊失敗後,相互罵隊友坑差不多,當然所有人都不敢罵戍帝爸爸這個金主大人。

至於國泰那邊在此戰中應用的戰術兵法,輪流回到神都中宮跪下彙報的將領們交口一致認為:這次只是意外,絕無下次。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