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校的三好學生

第155章 升龍登

黃玉城,原來太守宴請賓客的大堂內。原先擺放在這的銅鼎、香爐等華而不實的東西,全部被端走了。

整個州府的戶籍資料,全部被搬了出來,擺在此處。

武俱往等人進出忙碌,有的搬書,有的則是在記錄。

宣衝很有自覺,知道自己招募的這些小子,不可能都如同“霍光”“和紳”那樣,能在苛刻的君王面前,做到滴水不漏,無論事物大小皆無過錯。

宣衝不由想起前世老師常說的一句話:“能力是一方面,態度又是另一方面。”

甚至可以說,在團隊分工體系下,態度要大於能力。

宣衝現在十足確定,再出彩的神童也比不上一個協作分工小組。更何況,這一批義子絕不是蠢人,因為要是不機靈的話,早就被處理掉了——扒手這一行是不會養沒用的人。

就例如武俱往,他就非常精明能幹,對自己過手的所有書簡數量都有數,在整理時候,少了哪一卷,很快就能點出來,並且清楚放在哪一個位置上。

現在大廳內擺放著多塊木板平湊的大地圖,地圖上每一個治理區塊都被四色不同色塊標識,並且地圖旁有專門的小桌子,用於記錄製作區域資料表格。而現在這張地圖上,擺滿了五穀顆粒。

武俱往小組把代表人口的“米粒”,代表田畝的“豆子”,放在了地圖上各區域。這類似於ppt的柱狀圖和扇形圖,能夠直觀體現一片土地上可以調動資源。

武飛對武俱往等人傳授:“治理州府就是這樣,要判斷每個區域要素的多寡;各個區域互動自家多寡的時候,州府插手進入地方百姓必要生產交流中,積極主動調配各地多寡。在促進各地資源平衡時,儘可能徵收更多資源。

武飛進行策略調整時,就是把版圖上各個區塊的米粒,黃豆,綠豆都重新調配均勻。

而在分配結束後,武飛手中多出了一把米粒,豆子。這些“米豆”就是州府可以調動的資源。

義子們很快理解,“在調配過程中,手也不落空,把各地東西聚在自己手上”的治理精髓。

為此第三排第二座,那個叫做武再興的義子似乎有所感悟,悄悄嘀咕著一些話語。

武飛:“在這裡別嘟嘟囔囔,說出來。”武再興想要否認時,作為課代表的武俱往看到了武飛的表情,則是訓斥武再興實話實說。

武再興小心且大聲硬著頭皮道:“這官府怎麼和我們一樣,都是妙手空空!”一旁義子們憋著笑,但看著武飛表情不敢這麼說話。

武飛走到他面前道:“你能意識到這一重,師父我很高興。官府就是這樣,而官府中大盜遠比你們這些小盜們要厲害千百倍。你們最多是取一人之財貨,官府則是能讓千人破家。但是,你悟道卻不能藏拙,讓師父我很頭疼。(用竹簡敲了一下他的腦門)作為小盜,你們都明白行規是不能被抓現行,你現在作為官府中人,一言一行都是在“作案中”,怎麼能嚷嚷自己是盜呢?罰你抄錄今天總結,一字不能錯。”

整個房間內所有人繼續工作,學生們拿著量器將米豆在木板上擺放。

大廳中,除了米豆在木板上碰撞的滴答聲,以及竹簡上燒錄聲,除此之外都是雜音了。

半個時辰後,武俱往端著州府官署的印綬,對帛書律令進行蓋章,恍然間抬起頭。

他覺得有些魔幻,在剛剛見到武飛時,處於市井中的他,先前沒有想過自己能夠進入州府老爺們辦公地方。甚至在作為賊時,從這府衙出來的人他都不敢去靠近。他一度認為州府內雲霞飄蕩,山河諸神列於堂上。

而現在武飛將他引入了這裡。要不是印綬就放在桌子上,各個小組成員抱著帛書輪流蓋章。他甚至以為自己還在店鋪外撿米粒。

要是過去知曉,自己能夠為州府老爺工作,他會非常興奮,但是現在,他發現自己沒感覺了。

…因為領他入行的武飛,是在忙於毫無任何感情的計算。…

宣衝(武飛)在傳授這些義子們如何治理州府時,自己同樣在努力維持冷靜,理解這個“統治位置”上的一串串冰冷現實。

這個現實就是:封建時代治理,如果要定一個數值,就是要看巧取豪奪的程度,以及能否用在正確方向上。

宣衝:大爻王朝運轉所需的支撐,壓根就不是現在儒生們所說“仁孝義”。所有的“仁孝義”,都是為掩飾巧取豪奪的本質,耕戶所繳的民脂民膏,最終轉移到巨斂們手中,巨斂舉著仁孝義,就變成了“有德者居之”。

幾千年來王朝們積重難返的本質,就是集中徵收上來的公共資源,沒有用在真正需要資源的公共服務上,而是莫名其妙消失了。

維繫王朝必須要維持的大事,是“水利,道路,倉儲,軍事”等群體受益的公事。而大部分王朝從最底層百姓頭上徵的稅賦遠高出這些公事的消耗。

民脂民膏莫名其妙被用乾淨,是要有一個解釋,即到底幹什麼去了?

“仁孝”是打造了貌似符合所有人需求的大業”。當然唐後多了一個崇佛造寺。

但其實真的要細算,一個州府中出現的“仁孝義”,那些牌坊能真的對得上起百姓被榨取稅賦的賬嗎?

而大爻的“仁孝”,諸多豪族們在郡縣內搞的“教化”,好像就真的需要巨量民脂民膏來供養。

武飛:仁孝僅僅是個人品德檔案。不應該郡縣治理的績效考核,郡縣治理唯一績效就是收稅和用稅。

武飛和自己義子們,亦可以說學生們,在版圖上,把豆子,粟米,綠豆等代表物一個個撿起來的時候。

天佑曆元年3月份,下方一個個政策開始進行落實。在鄉間隨著敲鑼打鼓,一張張文書開始發向各個村。

各家各戶隨著鑼鼓敲打,開始看著張貼的草紙上寫的文書。

其中有這麼一項文書宣告:女子十五不嫁人,男子十七歲不娶,則由官方進行懲戒,其中女子一方將強制婚配給孤老人,即大十幾歲都有可能,而男子直接會被徵召出去服勞役,調動到前線。一時間,渤地開始了大規模婚配,有的男子們為了免勞役,只能從奴市中買來番婆作為老婆。

武恆羽那邊正在對燕地作戰,一路掃過了大量村落,其中就包括不少昊國從別的星球帶來的異族們。

關於這些異族,男的當然就是直接做奴隸了,除了極少的匠戶等掌握技藝的群體可以特赦,被運送到南疆;其餘的,可能終其一生是在礦山上勞作致死。

至於女子嘛?武飛沒有讓武恆羽麾下的部隊就直接這樣糟蹋了,奴隸營就是防止前線部隊“糟蹋糧食”的,於是乎這些番婆子們就被武飛買回來。

但就這些番婆子,武飛差點遭遇了“投資失敗”。

對於前線士兵們來說,“當兵三年,母豬賽貂蟬”那是不挑食。而在鄉里面的那些個浪蕩子們不成家,卻都無所謂。一個個都是仗著族中的兄弟多,壓根沒興趣成家。

這讓武飛抓狂了,調查後瞭解到,現在各地社會基礎單元是“戶”,而不是後世傳統意義上的家庭,“戶”會生育好幾個孩子,而這幾個孩子中只有一個會成家立業生子,其餘的都是單身漢,而單身漢老了之後,自然是子侄們來供養的。

而戶口,會為了搶奪地方土地生產資料合併成“宗”,單身漢會更多,宗族中生育的主力都是大宗,至於“慾望”,這幫爺們直接透過窯子解決,湊夠了錢,一個月或數個月一次。

宗族這個社會結構,類似於非洲那些部落。只不過非洲部落沒有農業技能傳承罷了。

所以在版圖上收集“米粒”(代表人口)的武飛覺得:“你們這樣是不行,我作為官府做生意,怎麼還能虧損呢?”

隨著勞役令張榜一個月後,宣衝手上的番婆子們終於全部被賣出去了。

半年後,成了家的浪蕩子們,沒空在街上鬥雞遛狗,需要做活討生活,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各個鄉中修水渠平整道路的效率。

這就不得不提及另一個事情了,那就是公共設施建設所需的勞動力。

武飛:這年頭若是沒有勞役強制性,很多工程是沒法乾的。給錢也不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