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寧有種

第175章 人才難得

清晨的薄霧尚未散盡,李奕剛踏入皇城,便被宣徽院的差役匆匆請去議事。

他踏入衙署時,案上的茶還冒著熱氣,向訓和王樸已經就座,但卻沒有看到韓通的身影。

對此,李奕倒是見怪不怪。

韓通負責具體的工程事宜,最近幾乎吃住都在工地上,一副嘔心瀝血也要辦好差事,以報答皇帝提拔之恩的架勢。

平日裡若沒有太過緊要的事,向訓和王樸也不會去通知他,所以很難能在皇城內見到韓通。

相比之下,李奕是大會小會都要參加,只要有奏報和訊息傳到東京,向訓和王樸必定會遣人請他來議事。

但其實說是議事,實際更像是來旁聽的,李奕也很少會干預具體的決策。

他心裡很明白,留守的四個人裡面,自己的年紀和資歷最淺,之所以能得到點檢殿前司和副巡檢的差事,很大一部分源於皇帝姻親的身份。

皇帝帶走了大半個朝廷的人員,就連李重進和張永德也全都跟著出征,東京剩下的文臣大將之中,唯有李奕算是皇帝的“自家人”。

向訓和王樸事事都讓李奕到場,也算是側面的讓他代表皇帝監督,以防給外人留下什麼口實。

如他二人這般能坐上高位,並被皇帝所倚重的人物,個個都是人精似的,自有一套為人處事的智慧。

李奕雖看上去很年輕,但畢竟活了兩輩子,加起來也有四五十年,很多事情一琢磨也就明白了。

待他坐下之後,向訓率先開口道:“京兆府傳來奏報,永興軍節度劉詞病逝。”

“這……”李奕聞言一怔。

他跟劉詞沒打過交道,只在去年攻打北漢時,跟在皇帝身邊見過對方几次。

李奕在腦中努力回想了一下,終於想起了幾分關於劉詞的印象。

那是個精神矍鑠的老將,鬚髮半白卻腰板筆直,走路時鐵甲鏗鏘,步履生風,彷彿歲月在他身上只留下痕跡,卻未能磨去半分銳氣。

雖然已經是年逾六十的人了,但渾身充斥著一股不服老的勁頭。

而且劉詞作為武將,也很有職業操守,於後梁時期從軍於魏博節度使楊師厚麾下,歷經五朝五代都兢兢業業幹好本職工作。

特別是在去年的高平之戰,樊愛能、何徽二人臨陣脫逃,殘兵敗將一路劫掠劉詞所率後軍的輜重,甚至還攛掇劉詞不要去支援前方戰事。

劉詞不僅沒有聽從,還阻止了逃兵們的劫掠,並且及時率領後軍趕赴戰場,否則高平之戰很難取得那般大的戰果。

世宗柴榮也對劉詞的功勞高度認可,戰後改授其為永興軍節度使,加兼侍中、行京兆尹,可謂榮寵至極。

然而不過一年時間,這人卻說沒就沒了……昨日尚能在沙場叱吒的老將,今日便已化作一紙冰冷的訃告。

人生在世常不滿百,確實如晨露般短暫,縱使再如何不服老、不認命,終究抵不過無常二字。

向訓大概也抱有相似的感慨,只聽他輕嘆一聲道:“折節帥才剛病逝不久,如今劉節帥也……宿朝累功的大將,終究還是敵不過歲月二字。”

堂內一時沉寂,唯有炭火偶爾爆出細微的噼啪聲。

過了片刻,王樸輕咳一聲,開口打破了沉寂:“京兆府送來的奏報裡,還附了劉詞臨終前的舉薦……”

李奕聞言眉梢微動,暗忖這些沙場老將從哪學來的毛病,怎麼都喜歡在臨死前向朝廷舉薦人才?

但想是這麼想,他也並未多嘴。

反正這種事自己聽著就行,只要不問到自己頭上,自己就不該多管閒事。

“劉詞此番舉薦了三人。”王樸捋著鬍鬚繼續道,“趙普、楚昭輔、王仁贍……”

話音未落,李奕正端起茶盞的手微微一傾,青瓷蓋碗碰出清脆的聲響,幾滴茶水頓時濺到了衣袖上。

眼見兩人將目光投向自己,他不動聲色地將茶盞放回案几:“一時沒拿穩,險些掉了。”

說罷,李奕輕笑著整了整袖口,藉著動作掩飾細微的失態。

但他心裡卻已轉過數個念頭——若是單獨出現趙普這個名字,或許還有重名重姓的可能。

不過既然是和楚昭輔、王仁贍這兩個名字同時出現,莫非是那位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

那這就有意思了……李奕端起茶盞淺淺抿了一口。

據史料記載,趙普和趙匡義在陳橋兵變中,為趙匡胤獻策獻計出了大力。

不過後世的學者分析,這個說法中關於趙匡義的部分存疑。

當時“驢車戰神”才不過十幾歲,而且蒙父兄的廕庇,在禁軍中補了個下級軍職。

趙匡胤率軍“抵禦契丹”之時,趙匡義是否跟在軍中,還是留在東京侍奉老母,都是不能確定的事。

很有可能是這貨給自己臉上貼金,繼位後瞎編亂造了一通——陳橋兵變的具體過程,除了少數的當事人,誰能知道其中的內情?更別說趙二還自稱在徵淮南時也親身參與,並在戰場上射死無數南唐軍,其後又參與後周攻遼河北之戰,也立下了什麼狗屁功勞。

某些史書記載或趙二自述的他在後周時期文武兼備的事情都不可靠。

難免有吹牛自誇的成分……當然這些倒是其次。

但關於趙普深度參與陳橋兵變的事,應當不是作假的,從後來他僅以霸府幕僚的身份,一年時間就升任樞密副使便能看出端倪。

李奕正思索間,耳邊響起王樸的聲音:“李都使莫非聽說過這三人?”

他聞聲抬頭,正對上王樸那雙深陷的眼眸,歲月在眼瞼下刻出的青黑陰影,非但不顯疲態,反倒襯得那目光愈發銳利。

好在李奕倒也習慣了王樸的作風,並沒有表現出什麼異樣,反而輕笑一聲道:“確實聽過這三人的名號……先前下官領軍從秦、鳳回來時,途徑永興軍的轄地。”

“劉節帥特意派了幕僚從事到驛站犒勞軍隊,我便跟那位幕僚閒聊了幾句,倒是從他口中知曉了劉節帥麾下的幹員,以這三人頗有些本事。”

“不過下官當時未曾放在心上,現在突然聽到王公提及,才剛剛想起來這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