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並沒有選擇否認,而是現編了一個藉口。不過說編的也並非完全準確,因為他的話裡是九成真……劉詞派人勞軍是真,李奕和幕僚閒談也是真,但卻沒有提到過趙普三人。
王樸沒再多問,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枯瘦的手指輕輕敲擊案几,思量一陣過後,沉吟道:“那三人中唯有王仁瞻是個牙校,另二人既非軍職,亦非科舉應試出身……如今朝中清要之職鮮有空缺,倒是不太好安排。”
說到這,他似乎想到什麼,忽然抬眸看向李奕:“李都使雖已遙領昭義軍節度使,卻還未曾建置幕府僚佐,不如暫且將三人辟召麾下,待日後再做商議?”
李奕心頭一跳,茶盞險些脫手。他萬萬沒想到,王樸竟要將這三人塞給自己。
不過依照規制來說,這年頭只要被封了節度使,就等於有了開府建節的權力,哪怕只是遙領虛銜,也可以招募屬於自己的吏員班底。
畢竟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外放實任,虛實轉換也只是在皇帝的一念之間,作為一方藩鎮的最高軍政長官,手下養一幫僚佐從事實屬正常。
反正也不佔朝廷的編制,節度使自己掏錢發俸而已。
所以王樸的這個提議倒是不算離譜……只是李奕不確定這是王樸隨口一說,還是帶有什麼更深層的意思。
“此事不妥吧?”李奕頓了頓,端起茶盞輕啜一口,藉機觀察王樸神色,“劉節帥臨終舉薦,必是寄予厚望。若將此三人僅置為幕僚……難免有些屈才了吧?”
誰知王樸撫須一笑,渾不在意道:“這三人本就是幕僚佐吏出身,如今歸入李都使帳下,也算是各得其所。以陛下對李都使的聖眷,他三人跟著李都使,倒是更好的出路,何來屈才之說?”
“既全了劉詞的情分,又能觀其才幹,到時李都使自然心中有數。若三人真有出眾的才能,再向陛下薦舉委以重任也不遲。”
話音落下,一直旁聽沒有插嘴的向訓,突然輕笑道:“對那三人來說,倒是找了個好出路,原本籍籍無名之輩,投了李都使的麾下,日後乃是大有可為啊!”
他這話帶有半開玩笑的意思,但真要說起來,確實沒什麼錯。
不管歷史上趙普、楚昭輔、王仁瞻有多大名氣,但起碼在後周時期此三人根本上不了檯面。
而李奕現如今身居禁軍顯職,又是皇帝的姻親妹夫,能在他手下謀個差事,對於未來的升遷自然大有助益。
這年頭不怕沒本事,就怕跟錯人。
說句不好聽的,若非折從阮和劉詞的舉薦,李處耘、趙普等人誰知道是什麼阿貓阿狗?更別說能被在座這三位大周的文武重臣拿出來討論安排……否則就連被提及的資格都沒有。
“二位所言極是。”
窗外竹影婆娑,漏進幾縷朝陽,正映在李奕若有所思的面容上。
“劉節帥臨終所託,終究要有個交代。暫時讓那三人在我麾下歷練一番,反倒比貿然委以職司更為妥當。”
他嘴上說的淡然,實則心裡卻樂開了花。
不管後世對趙普有什麼評價,但此人肯定不是徒有虛名。李奕現在身邊不缺武夫大老粗,唯一缺的就是熟知書文雜事的幹吏,正好收了趙普為己所用。
至於楚昭輔和王仁瞻二人,雖然歷史上名氣不如趙普,但也是有名有姓的人物,想來是有幾分本事的。
正所謂人才多多益善,能借機壯大自己的班底,豐滿自己的羽翼,何樂而不為呢?
接下來,三人又討論了一番其餘的事宜,李奕秉承著少說話多做事的態度,基本不過多的發表什麼意見。
不過多數時候都是王樸提出建議,李奕和向訓只管點頭同意就行。
畢竟術業有專攻,處理具體的事情方面,王樸顯然經驗更豐富,二人也沒必要跟他對著幹。
一個時辰後,王樸要去處理開封府衙的案牘,率先離開了宣徽院的衙署。
目送著王樸離開,向訓輕笑道:“王常侍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盤,既不得罪人,又全了體面。”
他轉頭看向李奕,眼中閃過一絲玩味,“賢弟可知王常侍為何要把那三人塞給你?”
“哦?”李奕聞言,眉頭微挑,“還請向兄解惑。”
他心知向訓明面上對王樸很尊重,作為留守很多時候都以對方這個副留守的意見為主,但心底深處肯定是有不爽的,因為王樸的性子很多時候確實不討人喜歡。
但一來王樸很有能力,二來對方也是皇帝倚重的近臣,向訓是個很有分寸的人,雖是武夫卻沒有跋扈的做派,為人處事頗為圓滑世故,他能容忍王樸的行事風格。
正因如此,李奕不覺得向訓提這一嘴是想要背後說王樸的壞話。
向訓繼續道:“劉節帥深受陛下信重,如今病逝於京兆府,臨終前舉薦人才,這個面子自然要給。”
“但朝中可沒那麼多閒職可封,卻又不好隨意打發了,寒了人心……不過以賢弟的身份,交予你麾下,倒是不比從事於劉節帥要差,甚至還是更好的出路。”
“至於怎麼處置安排,那就留給賢弟操心嘍!”
啊這……王樸原來是這麼個打算?聽了向訓的一番打趣,李奕頓時恍然大悟,難怪先前覺得王樸把人塞給自己有些奇怪。
這麼一想就能說得通了,怕是先前安排李處耘,王樸之所以問自己的意見,也是如此打算的。
說來也是,自己是皇帝的姻親,人員的安排有自己參與其中,就算到時候是不堪用的廢物,起碼可以多一個人分擔責任。
雖說皇帝未必會因這等事追責,但多了一份保險不是。
而把趙普三人甩給自己,既不佔用朝廷的編制,又很體面的做出了安排,確實是藉助了自己外戚的身份便利。
就好比議事非要拉李奕到場一樣,這是一種表達態度的方式。
反倒是李奕自己把事情想複雜了,先入為主的認為李處耘、趙普等人是歷史上的名人,王樸把人和自己扯上關係,或許是有什麼深意。
但實際上,現如今的李處耘、趙普幾人,根本是無關緊要的小人物,王樸哪有功夫去管他們如何如何?
三個人隨口幾句話就安排了他們的前程……甭管你是未來的宰相也好,還是北宋的開國功臣也罷。
不過李奕倒是撿了便宜,白送上門三個可用的人才。
“王公也是為公事考慮。”李奕嘴角浮現一絲笑意,“劉節帥臨終所託,我自當盡心安排。人才難得,總要給個機會試試斤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