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寧有種

第174章 符家女婿,妹夫李奕

一來符家作為外戚的尊崇不會有絲毫的減弱,二來她的幼子郭宗訓也可以繼續獲得母族的助力。然而訓哥兒還太年幼,等他長大成人那一天,少說還有十餘年的時間。

這麼長的時間跨度下,誰也不敢保證會出什麼意外狀況。

符氏覺得自己也不得不逐漸開始考慮長遠了。而見到妹妹寫的這封信,更是讓她心底隱隱湧現的念頭,逐漸的清晰起來。

當初先帝駕崩之前,特意讓李重進當著宰相重臣的面,在病床前跪拜今上。

表面上是在確立今上的繼位身份,用以提醒李重進不要有非分之想,但更深層次的含義……何嘗不是在給今上留下一個可以依重的禁軍大將?

今上自然也是領會了先帝的意思,即位之後立馬就提拔李重進當了侍衛司主將,這既是施恩的手段,同樣也是借表親之手掌控禁軍。

雖然皇帝也提拔了張永德,來制衡李重進的權力,但這二人卻都是皇帝的親族。

在這亂世之下,各朝各代的皇帝確實要防備武將,但相比之下,若是連自己的親族都不能相信,難道那些毫無親緣的外姓大將還能更忠心?

正所謂將心比心,萬一將來某一天發生了什麼變故,她的幼子郭宗訓需要有人扶持的時候,她肯定更放心自己的母族符氏,而不是皇室郭家的外戚李重進和張永德。

不過符氏心底還有更深的憂慮……自己的父親魏王已經年老體衰,而她的幾位兄弟都沒有太大本事。

等到了緊要時刻,未必能指望的上。

而且遠水解不了近渴,如今地方藩鎮的實力被大幅削弱,往後能左右天下局勢的唯有大周禁軍。

想到這裡,符氏捏緊了手中的信筏,她突然覺得自己給妹妹安排的這門婚事,實在是太合適了。

不僅妹妹嫁了個如意郎君,對她自己幼子將來的處境,同樣也有巨大好處。

事實上,符氏撮合自己妹妹和李奕的婚事,原本是經過皇帝的首肯,否則她是不會去做這事的,以免引起皇帝對符家的猜疑。

現在看來倒是歪打正著……不過符氏倒也沒想到,自己的那位妹夫挺有本事,兩個月時間就拿下了秦、鳳四州。

仔細想想,高平之戰、忻口阻擊遼軍……還有後來整頓禁軍,以及今年的西征。

那位妹夫確實是靠自己的本事一步步爬上來的。

而且對方是底層起家,從家奴之子當上了禁軍大將,又娶了符家的女兒,側面上也受到了符家一定的恩惠。

畢竟若不是皇帝的姻親、符家的女婿,以對方的威望和資歷,又怎會被賦予點檢殿前司的重任?

這份恩情在某些時候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符氏先前才準備讓其成為幼子將來的助力,因此臨行前她特意召見妹妹符二孃,話裡話外也提點了幾句。

她知道妹妹肯定會把話帶給那位妹夫聽,以對方一路走來的表現,並非是個愚笨的人,自然能懂自己的意思。

但這麼做本意是有備無患,然而經歷過生死危機之後,符氏的心思變得更急切,她意識到突發的事情隨時都會發生,很多時候根本等不到你慢慢安排佈局。

符氏端起茶盞輕輕抿了一口,突然想到一件事,抬頭看向王尚宮:“你昨日曾跟本宮說過,東京傳來了急報,靜難節度使折從阮在洛陽病逝了?”

王尚宮愣了一下,連忙回道:“奴婢也不知內情,只是昨天在前院,聽陛下身邊的近侍提及,說是陛下要追贈他為中書令,還擢升其次子為勝州刺史……”

符氏微微點頭,繼而又沉默不語。

但她心裡卻在想,折家鎮守西北數十年,聖眷不減反增,歸根到底就是朝廷用得上折家,而且暫時也沒有誰能替代。

折從阮主動請辭到東京養老,確實是以退為進的一步好棋,畢竟他的長子接任了永安軍節度的位置,折家的地位絲毫不受影響。

不過符氏有此一問,倒並非是關心折家,而是她從這件事上想到,皇帝想要重用一個人,無非是一句話的事。

然而符氏不是皇帝,她只是皇后,朝廷大事不該她插手,她也不能去插手。

她有心想要讓自己的妹夫能再往上升一升,起碼要能跟李重進和張永德分庭抗禮,甚至於將來壓他二人一頭。

但有些事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符氏是個聰明的女子,她知道自己若是直接向皇帝表達心思,或許會適得其反、弄巧成拙。

而且自己的那位妹夫底子太弱,看似晉升的很快,根基卻未必能有多穩固,他還需要立下更多、更大的功勞。

不過想要短時間內能與李、張二人抗衡,在這亂世之下,最好的方式自然是在戰場上立下軍功。

只是皇帝有更多的考慮,畢竟李奕太過年輕,對他重用是一回事,具體的安排又是另一回事。

當然戰場立功雖說見效很快,但也並非只有這一條路可走,這次他沒跟來淮南作戰,可同樣也擔著其他的重任。

軍功也好、苦勞也罷,不同方式的功勞,其實很難比出輕重大小。

就好比韓通,也曾在戰場上立下許多軍功,但自從先帝登基以來,他更突出的貢獻,反而是在疏浚江河堰口、修築邊寨堡壘這類事情上。

然而卻並不影響他被皇帝給提拔為侍衛親軍都虞候,一躍成為禁軍中舉足輕重的大將。

還有那宰相李谷,在去年皇帝御駕親征偽漢之時,雖沒有戰場殺敵立下軍功,但鞍前馬後操持軍隊的輜重糧草。

這份功勞同樣被皇帝記在心裡,哪怕在這次攻伐江南的前期,李谷犯下了擅自撤軍的大錯,皇帝卻能寬宏大量的饒恕他,並給其戴罪立功的機會。

而韓通和李谷為何能受到皇帝的這般恩寵和寬容?還不是因為皇帝用得上他倆,哪怕只是一點小小的功勞,皇帝也能找理由追敘賞賜、容忍過錯。

何況他倆確實在某些方面乾得很不錯。

這就叫做簡在帝心……符氏雖然謹守後宮本分,從不對朝政指手劃腳,但她對自己丈夫的心思卻很瞭解。

皇帝有掃清寰宇的大志向,他想當名垂千古的聖君,就如那位太宗文皇帝一般,成就不世的偉業。

但再賢明能幹的君主,也不能一人處理天下所有事,方方面面都需要有人協助。

軍政民事自不必多說,有文官們幫著出謀劃策,而且都是先帝留下的班底,不乏李谷這等能辦實事的重臣,皇帝倒是不用為此煩心。

不過亂世之中,軍隊才是緊要,去年皇帝御駕親征時,親身體會了其中的利害。

先帝委以重任的樊愛能、何徽二人,臨陣脫逃丟下皇帝陷於險境,要不是部分將領拼死力戰,後果不堪設想。

因而皇帝一回到東京,便開始著手整頓禁軍的事宜。一大批立下功勞的青壯派將領被提拔起來。

相比於那些幾朝幾代的老將,青壯派將領們更有進取心,更想立下功勞往上爬,統一天下正需要這些有幹勁的將領。

而且皇帝親手提拔起來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更值得信任,受君恩惠替君賣命,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對於皇帝的種種佈局安排,作為枕邊人的符氏瞭然於心。

符氏思慮再三,認為眼下最好順勢而為,自己無須刻意表現出對妹夫的偏向,只要在平日裡偶爾吹吹枕邊風,潛移默化的影響到皇帝即可。

反正自己的那位妹夫的本事是有的,時機到了自然不缺往上爬的資本。

“不枉我疼你這麼些年……”符氏的唇角突然勾起一絲笑意,小心翼翼的將妹妹的書信貼身收好。

她心裡對未來有憂慮,也很著急,但又覺得不能操之過急,要在急中求穩,尋找時機來安排自己的佈局。

說到底,皇帝如今正值壯年,滿腹壯志想要一統天下。

哪怕符氏只是為了自己的兒子考慮,但自古帝王最忌諱的便是這種事,符氏並不想為此而讓皇帝對自己生出嫌隙。

兒子是她未來的念想,而丈夫是她現在的依靠,兩方她都不想失去,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平衡之間,儘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