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廠長深吸了一口氣,對著李哲問道:“李老闆,酸黃瓜罐頭和青刀豆罐頭我們確實沒有。只要是我們廠有的罐頭,您想要哪一種直接跟我說。上次給您報的是清倉底價,這次我給您報成本價。”
李哲想了想:“番茄罐頭。”
謝廠長沉吟片刻:“上次我報的是1塊7毛5分,我是真沒有要高價。因為我們的成本價是1塊7毛2分。您看1塊7毛2可以嗎?我們這次真的是一分錢都不掙。”
李哲沒說可以,也沒說不可以。他拿出一份清單遞給一旁的陳鎮長,這筆生意能不能做成,他在乎的不是謝廠長而是陳鎮長:“陳鎮長,您看看,這是其他罐頭廠的報價。”
陳鎮長從兜裡拿出老花鏡戴上,找到了番茄罐頭的價格:“其他廠的番茄最低出廠價是1塊7。”
李哲點點頭:“沒錯,兩分錢不算什麼事兒。單憑您陳鎮長的面子,我也不在乎這點錢。但問題的關鍵是,這生意不是我們哥倆說了算。我們還有另外兩個合夥人,這份價格清單他們也知道。”
李哲有些為難道:“如果萬安鎮罐頭廠的最低價和其他廠的最低價相同,那我們肯定是要購買萬安鎮罐頭廠的。但現在的問題是萬安鎮罐頭廠的價格比其他罐頭廠的價格略高。我和金哥都好說,哪怕是少賺點錢,也願意照顧一下咱們萬安鎮罐頭廠的生意。但另外兩個合夥人那邊不好交代。”
陳鎮長點點頭,搖頭對著一旁的謝廠長說:“謝廠長,你們廠的番茄罐頭出口價能不能也降到1塊7?”
謝廠長哭喪著臉搖頭:“陳鎮長、李老闆,真不行啊,那就賠錢了。”
陳鎮長板著臉:“我剛才說的話都白說了?虧一點錢就虧點錢,廠子活下來最重要。你要是做不了主,就讓你們廠長來。”
謝廠長語重心長道:“陳鎮長,不是我不聽您的。李老闆,您的難處我聽明白了,但我也有自己的難處。甭說是我做不了這個主,我們廠長來了也一樣做不了這個主,甚至我也不想讓陳鎮長做這個主。”
怕眾人誤會,謝廠長趕忙解釋:“首先我是贊同陳鎮長的提議的,我也想低價出售罐頭庫存。因為我們廠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回籠資金,只有回籠資金才能盤活企業。但這種情況很多工人未必理解。
他們可能會覺得如果賠錢銷售罐頭,就是損害了集體利益,甚至給我扣個以權謀私、侵害集體利益的帽子。
換句話說,他們即便現在理解,等過了這個難關,他們可能又不理解了,沒準還得戳我們的脊樑骨。”
陳鎮長皺了皺眉。他是體制內的人,對於這種情況很敏感。他知道謝廠長說的問題確實存在。
想做事,就會犯錯!
李哲和金百萬也有些打退堂鼓。如果低價收購了萬安鎮罐頭廠的番茄罐頭,謝廠長被工人扣上了“侵害集體資產“的帽子,那作為購買商,他們是不是也會被扣上“奸商“的帽子?
陳鎮長在體制內摸爬滾打多年,哪裡還看不出來?現在已經不是錢的問題了。
今年過年,李哲給自己送的那些禮就值幾百塊錢。自己今天親自求上門,這兩分錢的利潤他肯定是願意讓的,但是考慮到背後的合夥人,他也不能說讓就讓。
謝廠長這邊也一樣。罐頭廠的高層瞭解廠裡的情況,也知道現在最重要的不是賺錢,而是把罐頭賣出去回籠資金。但廠裡的工人未必理解,這件事可大可小。就連陳鎮長自己也不想背這個鍋。
陳鎮長望向一旁的李哲:“如果價格合適,您能收購多少番茄罐頭?”
“5噸左右。”
“李老闆,您看這樣成不成?這兩分錢的差價,由我們鎮政府來補貼。這樣您和合夥人能有個交代,罐頭廠也不用賠錢低價銷售。”
陳鎮長算了一筆賬:一個罐頭差價兩分錢,1000個罐頭差價20塊錢,一噸的差價也才40。
李哲有些意外:“陳鎮長,這不合適吧?”
陳鎮長擺擺手:“沒什麼不合適的。這罐頭廠本身就是鎮集體企業。一噸罐頭補貼40元錢,5噸也不過才200塊錢。用200塊錢盤活一家集體企業,對於鎮政府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陳鎮長的語氣越發篤定。他很清楚,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一個罐頭價值1塊7毛2,一噸罐頭價值3440,5噸罐頭價值17,200塊錢。
鎮政府只要出200塊錢,就能幫著萬安鎮罐頭廠回籠17,200塊錢的資金。這筆錢是能救命的。
如果錯過了李哲這個大客戶,鎮政府再想幫助萬安鎮罐頭廠復產復工,那可就不是200塊錢能解決的問題了。
而且萬安鎮罐頭廠也會向鎮政府繳納稅金和部分利潤,還能帶動鎮裡的經濟。無論是直接利潤還是間接利潤都超過了兩百塊錢。
說白了,這200塊錢轉一圈還會回到鎮政府的賬上,順帶還能盤活一家鎮集體企業,怎麼看都值得。”
謝廠長緊緊握住陳鎮長的手:“陳鎮長,謝謝您對我們廠的補貼。我代表全廠工人和他們的家屬感謝您!李老闆、金老闆,也感謝兩位的幫助!”
敲定了番茄罐頭的價格後,雙方又聊了一些細節問題,比如運輸方式、驗收方式、付款方式等。
其中,李哲四人總共投資了6萬本金,不足以支付全部款項。李哲會先支付一部分定金,等他們從外貿公司收回尾款後,再將剩餘的尾款支付給罐頭廠。
生意談成後,眾人皆大歡喜。
晚上,李哲設宴款待兩人。
……
2月25日,正月二十
蜀香居餐廳。
今天是餐廳正式開業的日子,比餐廳之前預計開業的時間整整晚了十天。不過也因此有了更充分的準備時間。
譚靜雅是第一個到餐廳的。她將一樓和二樓都仔細檢查了一遍。深吸一口氣,心情複雜——激動、忐忑、期待,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
她不僅是餐廳的經理,還將所有的身家都投資到了這家餐廳。雖說她對這家餐廳有信心,也做了充分準備,但真到了營業這一天,心中難免依舊忐忑。
這幾個月,她的人生起起落落。她已經沒有了後路,只能成功。
失敗?她不敢想!
有時候,她也會忍不住想起季鴻賓,現在過得怎麼樣?有沒有後悔出國?
她搖搖頭,掃去心中的雜念。她不知道季鴻賓如何想,至少她自己不後悔離婚的事兒。她覺得自己留在京城是對的。
餐廳的工作人員也陸續到齊。王建軍送來了新鮮的蔬菜,同時清點其他採購物資,確保食材的新鮮。
三位廚師到後,確認灶臺、抽風機等裝置正常運轉,備齊當天要使用的調料。
林巧梅則帶著人開始佈置開業儀式需要的東西。門口上方掛上了“開業酬賓“的橫幅,旁邊掛著紅色的喜慶氣球。
看著人來得差不多了,譚靜雅將眾人叫到一起,開晨會。
譚靜雅掃視著或站或坐的眾人,開口道:“我簡單說幾句。這段時間大家辛苦了,你們的努力我都看在眼裡。今天是咱們餐廳正式開業的第一天,對咱們來說也是一次'畢業考試'。
我希望大家今天能展示最好的一面,讓客人能感受到我們的真誠和熱情……”
她頓了頓,繼續說道:“不過大家也不要緊張,只要做好每個人份內的工作,確保開業時不慌不亂不出錯……”
譚靜雅做了一番動員工作,又再次明確了眾人的分工,才讓眾人散去。
上午9點多,李哲也來到了蜀香居餐廳。他跟譚靜雅、王建軍聊了幾句,親自檢查了一下餐廳的情況,確認一切正常。
上午10點,開業典禮正式開始。
所謂的開業典禮其實很簡單:門口掛著紅色橫幅,兩側掛著紅色氣球。王建軍不知從哪裡找來了一塊紅毯鋪在門前。餐廳的服務員站成兩排,隨後李哲親自放了兩把鞭炮。噼裡啪啦的聲音響起,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
李哲簡單說了幾句,給每個人發了一個開業紅包。錢不多,圖個喜慶。
現在還不到飯點兒,譚靜雅又安排幾個服務員出去發傳單。
韓春燕拿著一沓宣傳單走出餐廳,邁著小顛步一扭一扭地走到了路口。她透過了餐廳的培訓,成為了餐廳的實習員工,很珍惜這一份工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