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見到個穿著黑色羽絨服的男子走了過來,笑著迎上前去:“同志您好!我們蜀香居餐廳今天開業,8折優惠大酬賓。不光有好吃的川菜,還有各式各樣的新鮮蔬菜……”
男子接過一張宣傳單,瞅了一眼:“這宣傳單上說的是真是假?上面寫的那些青菜你們真有?”
“有!我們餐廳主打的就是新鮮蔬菜,您在別的地兒根本吃不到。而且價格還不貴!”
“聽說年前崇文門菜市場有賣新鮮蔬菜的,結果我跑了好幾趟,連個菜葉子都沒見到。你可別拿假訊息忽悠我,到時候我帶媳婦兒去了,吃不著,可別怪我砸你場子。”
“您放心,我們餐廳絕對有新鮮蔬菜。今天早上送菜我都見到了。”
“那成,中午我就過去嚐嚐。”
“我們店順著路北往前走50米就到了,特別好找。”韓春燕目送對方離開後,繼續發傳單。
……
臨近11點,發傳單的服務員陸續返回。門口站著兩名服務員,已經做好了迎接客人的準備。
李哲和譚靜雅坐在靠牆邊的桌子旁,低聲說著什麼。
突然,門口響起一個聲音:“歡迎光臨!”
李哲扭頭看去,見到兩個熟悉的人站在門口——魏敏和白雲笙。
兩人都穿著紅色羽絨服,看起來十分喜慶。
李哲起身迎接:“魏記者,白同志,歡迎歡迎。”
魏敏打趣道:“李老闆,我不請自到,又來您這蹭飯了。”
李哲笑道:“你們樂意來是好事,說明我們餐廳做的菜好吃。今兒個你們兩個隨便點,算在我的賬上。”
白雲笙將一個袋子遞給李哲:“李老闆,這是送您的禮物,祝您開業大吉,生意興隆。”
“謝謝。”李哲接過袋子,往裡瞅了一眼,看著像是一個擺件。
魏敏說道:“老白送的是金蟾。今天餐廳開業,您剛好擺上,招財進寶,圖個喜慶。”
“借您吉言。”李哲也不客氣,直接將裡面的擺件拿出來——是個銅製的金蟾,做工很精細,很上檔次,適合放在收銀臺上。“白同志,謝謝您的禮物,我很喜歡。”
李哲將金蟾遞給譚靜雅,示意她擺在收銀臺上,又對著魏敏和白雲笙做了個請的手勢:“坐下說。你們今天來的正好,我們餐廳上了新菜,你們倆正好可以嚐嚐。”
魏敏笑道:“李哥,我雖然沒帶禮物,但也不白吃你的。我們《晨光日報》有個美食專欄,我給你這餐廳寫篇報道怎麼樣?就當是抵了今兒個的飯錢。”
“哈哈,那我可賺大發了。”這個年代報紙的影響力很大,魏敏的一篇報道可比一頓飯值錢。
服務員端著一壺茶水走過來,給三人倒上茶水。
李哲問道:“有什麼需要我做的嗎?”
魏敏說道:“咱都這麼熟悉了,你的情況我都瞭解,就不採訪你了。一會等客人多了,我拍幾張照片,再採訪幾個就餐的客人,一篇稿子也就差不多了。畢竟是美食專欄,沒那麼嚴謹。”
說話的功夫,餐廳也開始上人了。
其實,從2月20日開始,李哲就已經在發宣傳單了。前兩天,也貼上了開業酬賓的海報,主要宣傳的就是反季節蔬菜。
從今天的情況看,效果還是不錯的。
過了十一點半,客人開始變多。
臨近晌午,一樓的大堂已經基本坐滿了。
一對年輕的夫婦走進餐廳。男子穿著一身黑色羽絨服,女人梳著馬尾辮,挺著大肚子,像是個孕婦。
“歡迎光臨!”服務員微微躬身。
黑色羽絨服男子瞅了一眼:“你們餐廳人不少啊,還有位置嗎?”
“裡面還有一桌,兩位跟我來吧。”服務員將兩人領到裡面靠牆的位置,遞上一份選單:“兩位想吃點啥?我們餐廳以川菜為主,還有各種新鮮的蔬菜。”
梳著馬尾辮的孕婦問:“你們這有黃瓜嗎?”
服務員介紹道:“有。您想吃黃瓜,可以點宮保雞丁,這是一道改良菜,裡面有黃瓜丁。”
梳著馬尾辮的孕婦說:“不,我要吃拍黃瓜,多放點醋。”
服務員有些為難:“同志,不好意思,我們餐廳沒有這道菜。”
穿著黑色羽絨服的男子說:“這菜有什麼難度?有黃瓜就能做。問問你們老闆,該出多少錢,我們給。”
“您稍等。”服務員有些為難,趕忙找到了譚靜雅,說明了情況。
譚靜雅瞅了兩人一眼,看著不像是鬧事的:“告訴他們,黃瓜金貴、成本高,小份的拍黃瓜5塊一份,大份的十塊一份。”
服務員又走過去,回覆了黑色羽絨服的男子。黑色羽絨服的男子直接點了一個大份黃瓜,又點了一道宮保雞丁和雙椒魚頭。
魏敏一直觀察著店裡的情況,也看到了剛才的一幕,心下有些好奇,走過來問道:“同志您好,我是《晨光日報》的記者,正在寫一篇美食專欄的稿子,能採訪您一下嗎?”
“成啊,你要採訪啥,問吧。”黑色羽絨服的男子爽快地答應了。
魏敏疑惑道:“我看您剛才點菜,特意要了一旁選單上沒有的拍黃瓜,這是為啥?”
“嘿,我媳婦懷孕,現在害喜得厲害,就想吃口新鮮的拍黃瓜。”黑色羽絨服的男子攤攤手:“我也知道,在川菜館點這菜不合適,但其他地方也沒有黃瓜賣啊?”
很快,一盤拍黃瓜端上餐桌。翠綠的黃瓜上澆了個料汁,很簡單的一道家常菜。
馬尾辮的孕婦拿起筷子夾了一塊黃瓜放進嘴裡,“咯吱咯吱”發出一陣脆生生的咀嚼聲。
黑色羽絨服的男子問道:“媳婦兒,好吃嗎?”
馬尾辮的孕婦連連點頭:“嗯,這黃瓜真好,鮮嫩水靈,比夏天的還好吃,料汁也夠酸。”說著,她夾了第二塊。
黑色羽絨服的男子嘿嘿一笑:“你喜歡吃就成。”
魏敏見到隔壁桌坐著一個白頭髮老頭,穿著一身中山裝,戴個黑框眼鏡。她走過去問道:“大爺,您是一個人來的?”
白頭髮大爺拍了拍桌子上的木質食盒:“我帶回去吃。”
魏敏反問:“大爺,您既然來了,為啥不在這吃?這帶回去還能好吃嗎?”
“我老伴生病了,受不得風。我帶回去跟她一塊吃。我們年紀大了,大魚大肉吃不動,就想吃點清淡的蔬菜……”
魏敏記錄得很認真。她以前很少關注民生報道,滿腦子都是採訪大新聞,哪裡危險往哪裡跑,覺得那才算成功,那才是記者應該乾的。
今天的採訪讓她有了新體驗,感觸到了採訪的“真實“和“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