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夜並沒有人進出。
朱秋偉抬頭看了眼螢幕那邊的侯亞鑫,接著道:“關於動機這塊兒,我們走訪之後,發現村民對張開勇有不少抱怨。”
“而且不光是其他姓的村民,就是姓張的,也有一些人對張開勇不滿。”
“普遍是認為他手腳不太乾淨,當了十多年村主任,沒少撈。當然,都是村民自己的說法,並沒有人能夠拿出直接的證據。”
侯亞鑫不為所動,示意他繼續說。
他不管那些,只管破案。
朱秋偉繼續道:“從走訪的結果來看,除開李興平因為沒交醫保的直接矛盾,還有幾點可能的動機。”
“一是貧困戶的評選,有幾戶沒評上,對張開勇意見很大,認為張開勇有問題。”
“還有張開勇的兒子張喜,比較混,打過村裡的孩子,有過矛盾。”
“他弟弟張開勝,是個包工頭,因為拖欠工資,還有工程質量跟人發生過矛盾,張開勇幫著處理過。”
“最後還有一點,07年,白家哨整體往山下遷的時候,因為分地,還有宅基地的問題,有不少人怨恨張開勇,認為他徇私了。”
“這其中還涉及到搬遷補助,有人反應張開勇中飽私囊,有人去鎮上舉報過,鎮上也來調查過,但最終不了了之。”
“然後修路,鋪設自來水管道,反正雞毛蒜皮的事情,矛盾很多。”
在農村,地是根本。
誰家蓋房子多佔了一點兒,誰家種棵樹擋著了,修路不如意,經常引發矛盾。
而且這種矛盾記恨的還很久。
朱秋偉道:“所以真要說有動機的話,我們初步整理出來的有26戶。”
整個白家哨才83戶,26戶可不是個小數字。
侯亞鑫微微點頭,道:“等於說,現場是有出現第二個兇手,趁著機會報復的可能性。”
他又問李堯這邊怎麼樣。
李堯這邊是李孝文負責的,等李石回到鎮上,做了工作。
對於李興平乾的事情,李石好像很牴觸,不想扯上關係,才要求李堯不要亂說。
換個角度,讓他明白只有證明李興平沒殺人,才能避免高額賠償之後,才算是說通。
問清了一些細節。
比如李興平是凌晨三點多離開的。
李堯偷偷跟著,躲在了案發地點和上山岔路的拐角。
她看見半路李興平撿了塊磚頭,然後和張開勇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爭執之中,李興平敲打了張開勇。
她嚇得沒敢看,等再看,張開勇已經倒在地上。
李興平把磚頭一丟,倉皇逃離,又發現了她,帶著一起離開。
她回頭看見了張開勇爬了起來,就這一眼,後面什麼情況並沒有看清楚。
而劉沙沙之所以沒有看見她,是因為她嚇壞了,先行跑回了家。
回家之後,李興平很慌張,一邊叮囑她不要亂說,讓她去睡覺。
結果半夜,李興平又自己收拾東西,準備離開。
李孝文說的這些情況,沈新下午跟著,都瞭解。
這些細節,解釋了一些疑問,但依舊無法證明李興平沒有打死張開勇,現場又出現了第二個兇手。
趙河林聽完,道:“那等於說,還是李興平的嫌疑最大,孝文,你覺得那個小姑娘,有沒有可能說假話?”
或者說,就算李堯說的是實話,也無法證明現場出現第二個兇手。
人掙扎一下,又死了呢。
而李興平用磚頭襲擊張開勇這個事實,現在看來已經足夠清晰。
李孝文搖搖頭,說沒法兒確定。
旁邊沈新放下筆,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隱隱的,感覺在邏輯上忽略了一點什麼,可一時間想不起來。
正絞盡腦汁想著,鏡頭中,羅肖龍匆匆推門而入。
“有個情況。”
羅肖龍神色振奮,拿著u盤,插上投影用的電腦,然後對眾人道:“我們在屍檢的時候,重點對張開勇頭部傷口進行了清理和提取。”
“我們發現了水泥,泥土,還有紅磚的碎屑,現場帶回來的那塊紅磚,符合這些特徵。”
“但是呢,我們在傷口裡還發現了一些東西,我一開始沒有弄明白,考慮著是青苔,或者植物的殘留,路邊撿的磚頭,可能會有這些東西。”
“主要就是一些植物殘渣。”
他播放一些顯微鏡的圖片給眾人看。
然後道:“後來我在裡面發現了一個東西。”
他又放了一張圖片,是一個近圓形的東西。
羅肖龍道:“我查了一些資料,才確認這玩意兒是什麼,是馬副蛔蟲的蟲卵,近圓形,表面凹凸不平,特徵符合的。”
“到這兒我才知道這東西是什麼,是糞便。”
他環視眾人,道:“還是食草性動物的糞便,而且不是牛羊,是馬屬動物獨有的。”
這邊李孝文心頭一跳,脫口而出道:“驢!”
馬場鎮雖然叫馬場鎮,但是早就沒人養馬了,只有養驢的。
羅肖龍點頭:“對,就是驢,我在裡面提取到了dna,但還需要時間確認是不是驢的dna。”
“然後現場帶回來的那塊磚頭,上面並沒有驢糞便,那麼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另外有兇器,上面沾染了驢糞便,襲擊了受害人。”
他知道李孝文想要透過物證,證明李堯的話是否屬實,現場是否出現了第二個兇手。
而傷口中出現的驢糞便,就是最好的證明。
沈新心頭也猛地一跳,一個名字跳出腦海,段東強!
他家就養驢。
而且剛才沈新就覺得自己忽視了一個邏輯問題,現在一下子想通了。
那就是假如現場還有第二個兇手,應該只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提前知道李興平要動手,特意尾隨。
第二種,是李興平離開之後,他才出現。
而第二種可能裡,還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這人大半夜閒逛,偶然發現了還未死的張開勇,剛好又跟張開勇有矛盾,趁他病,要他命。
另外一種,那就是在李興平打傷張開勇的時候,這人就已經在現場了。
而這種情況下,那這人只可能在案發現場附近,並且能聽到動靜。
那選擇可就少了。
段東強剛好符合這個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