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沙塵暴突然加劇,實驗室的燈光隨之閃爍。吳浩走到窗邊,看著光伏板陣列在沙暴中若隱若現,板面上的清潔機器人仍在頑強工作,機械臂每揮動一次,就揚起一片沙塵。“明天讓齊廣坤在靶場周圍種上沙障,“
他說道:“用光伏板的支架做框架,種上沙打旺和梭梭,既能固沙,又能給機器人提供充電基站。“
凌晨三點,儲能系統的報警聲劃破實驗室的寂靜。李默衝向控制檯,只見超導線圈的溫度監測曲線正在陡峭上升。“又堵了!“他調出過濾器的監控畫面,奈米級防塵網已被沙塵壓成硬殼,冷卻液流量下降了40%。
吳浩抓起工具包,和林舟一起衝進儲能艙。零下196℃的液氮霧氣撲面而來,凍得人鼻腔刺痛。
“用超聲波清洗器!“吳浩喊道,林舟立刻從揹包裡掏出裝置,將過濾器浸入專用溶液,高頻振動波讓附著的沙塵簌簌脫落。
“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李默盯著清洗後的過濾器,網眼仍殘留著細微的沙粒,“我建議在冷卻系統前端加裝電磁除塵裝置,利用靜電吸附沙塵顆粒。“
三天後,改進後的電磁除塵裝置被安裝在儲能艙入口。當新一輪沙塵暴來臨時,吳浩站在監測屏前,看著除塵裝置的靜電場將沙塵顆粒吸附成肉眼可見的灰霧,過濾器的堵塞問題終於得到解決。超導線圈的溫度穩定在82K,比臨界值低了8K。
靶場的黃昏總是帶著熔金般的壯麗。吳浩陪著周院士走過光伏板陣列,板下的沙打旺已長出新葉,在夕陽下泛著綠意。“你們把電磁炮和新能源結合得很巧妙,“周院士指著遠處的移動供電車,“用光伏和儲能矩陣給電磁炮供電,這在全球都是首創。“
供電車的頂部隆起,覆蓋著一層黑色的光伏薄膜,車身側面印著“智慧微電網移動單元“的字樣。李默開啟車箱,裡面整齊排列著超導儲能模組,冷卻液管道在燈光下閃著寒光。“這套系統能儲存500兆瓦時的能量,“
他介紹道,“白天用光伏充電,晚上給電磁炮供能,完全脫離電網獨立執行。“
林舟蹲在車底,正在除錯新安裝的沙塵防護板。“我們給供電車加裝了仿生學防塵網,“他指著網格狀的金屬板,繼續說道:“靈感來自沙漠甲蟲的背部結構,能讓沙塵自動滑落,不堵塞散熱孔。“
突然,靶場方向傳來急促的警報聲。吳浩抓起對講機:“怎麼回事?“
“沙塵暴提前到來,風速18米/秒!“靶場技術總監高野的聲音帶著緊張,“電磁炮的炮管仰角感測器被沙塵卡住,現在無法調整射擊角度!“
吳浩和周院士立刻驅車前往靶場。狂風捲起的沙粒打得車窗噼啪作響,能見度不足五十米。當他們衝進炮位掩體時,只見“天樞-III“的炮管僵直地指向天空,維修人員正用高壓氣泵清理感測器縫隙裡的沙塵。
“感測器的密封膠條被沙塵磨破了,“高野遞過一段斷裂的膠條,表面佈滿細密的劃痕,“這種特種橡膠在零下30℃時會變硬,沙塵一刮就裂。“
吳浩蹲下身,看著炮管俯仰機構的縫隙裡塞滿了沙塵,忽然想起生物實驗室的耐極端環境菌株。“讓趙博士送些嗜鹽菌合成的彈性蛋白過來,“他下令,“那種材料在-50℃到150℃都能保持彈性,應該能抵抗沙塵磨損。“
兩天後,塗有彈性蛋白塗層的感測器被重新安裝。當又一輪沙塵暴來臨時,吳浩站在指揮中心,看著炮管在狂風中靈活俯仰,感測器的誤差值始終控制在0.1度以內。周院士指著螢幕,眼中閃著光芒:“這才是真正的戈壁智慧——用沙漠裡的生命解決沙漠裡的難題。“
定型測試的最後一天,西北基地迎來了罕見的高溫天氣。地表溫度飆升至55℃,光伏板的轉換效率下降了12%。吳浩站在智慧能源中心,看著大螢幕上的能量排程曲線:儲能系統正在滿負荷運轉,為電磁炮測試提供穩定電力。
“天樞-III“的炮管在高溫下微微發燙,炮身的熱成像圖顯示區域性溫度達到68℃。林舟帶著團隊正在給炮管噴淋冷卻液,水霧在空氣中瞬間蒸發。“超導線圈的溫度保持在85K,“李默報告,“光伏板雖然效率下降,但儲能系統的冗餘足夠支撐測試。“
下午三點,測試正式開始。目標是三十公里外的移動靶車,模擬敵方裝甲叢集。吳浩看著戰術螢幕,靶車正在沙丘間做蛇形機動,速度達到60公里/小時。
“儲能系統充電至100%,“李默的聲音沉穩有力,“火控系統已鎖定目標,等待指令。“
隨著發射命令下達,電磁炮發出低沉的轟鳴。彈丸以7.2馬赫的速度衝出炮管,在高溫空氣中劃出一道扭曲的軌跡。十五秒後,靶區傳來劇烈的震動,監控畫面顯示彈丸精準命中靶車的發動機艙,裝甲板被撕裂成花瓣狀。
“命中!CEP0.5米!“林溪的歡呼聲穿透了指揮中心的寂靜,“高溫環境下的精度反而提升了!“
吳浩看著螢幕上的彈道分析,忽然明白其中緣由:高溫讓空氣密度降低,彈丸的空氣阻力減少,反而提高了飛行穩定性。這意外的發現,讓“天樞-III“在極端環境下的作戰能力又上了一個臺階。
測試結束後,周院士將一面錦旗遞給吳浩,錦旗上繡著四個金色大字:“沙海鑄劍“。“你們在戈壁灘上創造的奇蹟,“周院士的聲音帶著顫抖,“不僅是一門電磁炮,更是一種在絕境中開闢道路的精神。“
夕陽西下,“天樞-III“的炮管緩緩收回掩體,炮身上的沙粒被餘暉鍍上金邊。吳浩站在光伏板陣列前,看著板下的沙打旺在晚風中搖曳——三年前種下的幼苗,如今已能在電磁炮的轟鳴中茁壯成長。
基地的智慧路燈次第亮起,暖黃色的光線透過沙塵,給戈壁鍍上一層柔光。吳浩摸出手機,給遠在南海的張艦長髮了條資訊:“陸基版定型,艦載版最佳化方案已啟動。“
資訊發出的瞬間,遠處的靶場傳來隱約的焊槍聲——那是林舟團隊在加班改進電樞塗層。戈壁的夜晚從來不是結束,而是新徵程的開始。那些在沙塵暴中堅守的日夜,那些被風沙磨礪出的智慧,終將化作捍衛國家的雷霆之力,在西北的沙海中,鑄就一柄永不生鏽的鋼鐵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