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太平道

第26章 趙國邯鄲,鐵甲從哪裡買?

“走吧!承負,道奴,隨我南下。先到鄴城,再從黎陽津過河。”

“諾!老師。”

這次南下,大賢良師張角很是低調,只帶了張承負、高道奴兩個弟子,還有三四十個門徒。眾人都是步行,沒有騎馬,只牽了幾匹馬馱執行李。

南下豫州本有兩條路,一條是先走西南洺水、從邯鄲繞行,另一條則是去往東南漳水、一直沿漳水南下。這兩條路都要抵達魏郡鄴城,然後再去往冀州最重要的黃河渡口,黎陽津。

“趙國邯鄲是冶鐵重鎮。官府在大河以北,最重要的鐵器與軍備生產,都在邯鄲…老師,不如我們從邯鄲經過,弟子也想看一看那裡的冶鐵業。”

“嗯,好!”

張承負對邯鄲的冶鐵業聽聞已久,就請求師父走了西邊這條。一行人頭戴黃巾,從鉅鹿縣南下,沿洺水向西南行百里,就入了趙國境內。自此,沿途的景色,就多出了份上下的層次分別。

晚天長,秋水蒼。山黛遠,月波長。進入趙國,西邊的太行山脈隱約可見。地形也從一望無際的沃野,顯出起伏的丘陵。眾人站在洺水畔,望了望西方太行群山的上游,就折轉向正南。南行五十里,便到來到了趙國的治所,古都邯鄲。

“師父!聽聞您到了,有本地的鐵商前來相迎,請我們入他的莊園…姓趙名冶。”

“哦!我記得他…幾年前,我在趙國傳道,用符藥救治過他。他不算太平道門徒,只是信了黃天。嗯,元義武裝門徒的環首刀,也是從他這裡購得的。那就歇一歇吧!…”

太平道在整個冀州,確實是根基深厚,信徒眾多。醫藥救人,兼以鬼神。在這個時代,太平道或許是人脈最多的“行業”了。眾人抵達邯鄲後,立刻就有本地信奉黃天的大戶信徒,鐵業的大商人趙冶出面接引,直入趙氏的莊園。

“承負,為師先去歇息。你陪著聊會。”

“諾!”

大賢良師張角年歲大了,旅途有些疲憊,早早就歇息了。倒是張承負興致勃勃,與鐵商趙冶攀談起來。

“…巍巍大漢,列備五都。這說起商業繁華,冶鐵興盛,那莫過於五都啊!五都者,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而我邯鄲僅次於洛陽,位於第二!”

講起“列備五都”,大商趙冶頗為自豪。旁邊的張承負一身符師打扮,含笑點頭,求問道。

“趙公,五都之名,我確實有所耳聞。但只是聽說五都與其他大城不同,商業極為阜盛,豪商大戶眾多。哪怕有數十萬錢,都不能稱豪…倒是五都的冶鐵業,尤其是邯鄲鐵業,我孤陋寡聞、知曉不多,能否詳細講講?”

“哈哈!小張符師,我一介商賈,哪裡敢稱‘公’?你我都信奉黃天,互相親近,叫我聲趙阿公就好!”

大商趙冶捋了捋長鬚,臉上有些高興。他穿著文士長衣,戴著冠帽,舉止打扮都向士族靠攏。哪怕是開口講話,也要像士人那樣引經據典,儘量顯出文化來。

“五都冶鐵,洛陽自不必提,一直是天下之中心,從東周那會就是了。我邯鄲冶鐵,就是‘趙鐵’,大興於戰國時的趙國,一向是產礦眾多、規模龐大,供應整個大河以北!”

“而臨淄冶鐵,則是‘齊鐵’,興於春秋齊國。年頭上要久些,但鐵礦上要差些。而齊地砍伐太久,木炭難尋。到了眼下,這規模就比不過前漢了…”

“至於宛鐵,前漢時才由官府大力官營。武帝尤其重視,派出信重的酷吏管轄。而我中漢也同樣,以宛鐵為官營重點,算是天下規模最大的產鐵地。”

“最後的成都蜀鐵,則起於前秦,一向以工藝精湛聞名。那裡的工坊,既能冶鐵、也能冶銅…嗯,也就是鑄錢。卻讓人好生羨慕!”

聽到這“五都”的名號,張承負若有所思。亂世將至,錢糧與軍備,就是割據一方最重要的根本。如此看來,司隸洛陽、冀州邯鄲、青州臨淄、荊州南陽、益州成都,都有錢糧、兵甲之利,最能夠支撐起一方大的勢力。所以,這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大商趙冶看了眼傾聽深思的“小張符師”,自得一笑,又繼續道。

“前漢太史公,在《史記·貨殖列傳》裡就有記過,‘邯鄲郭縱以鐵冶成業,與王者埒富’…早在秦前戰國,我這邯鄲,就有鐵業的豪商郭氏,富可敵國!只不過到了前漢,武帝官山海,把冶鐵、打鐵、販賣鐵器的行當,全部收為官府所有!”

“那時候,前漢朝廷的官府,不僅嚴禁私人開礦,更禁止民間的鐵器售賣。這邯鄲的鐵商們,也被官府盤剝的夠嗆,幾乎一蹶不振…”

說到“武帝官山海”,大商趙冶搖了搖頭,臉上顯出明顯的厭惡。作為鐵業大商,他自然有明確的立場。

武帝時期的商賈,完全就是朝廷搜刮錢糧的物件。他們毫無政治地位可言,動輒有酷吏上門,破家滅門的比比皆是。而武帝死後,雖然稍有放寬,但西漢一朝都延續著“官營鐵業”,壓制民間私營。

直到光武中興東漢,商人們的好日子才算是到了!不僅世家大族們能夠伸展手腳,豪商們也重新興盛起來。

“前漢官府把冶鐵業收歸國有,鹽鐵專營。但官坊鐵器價格高、質量差,又哪裡比得過我們這些民間鐵商?到了我朝中漢,鹽鐵從朝廷的司農,下放到地方的郡縣,這才算是鐵業中興!”

“眼下,我邯鄲一地的產鐵量,比之前漢,怕是翻了兩番!無論是招募礦工開礦山、就地興建冶爐冶鐵、伐木燒炭賣炭、造工坊打製鐵器、還是運鐵器販賣四方…可都是有利可圖的行業!”

“在我趙國邯鄲,有數十萬錢的,確實不能稱豪,得百萬錢才行!而老夫我不才,名下也有兩處礦山、兩處豎爐、三四個鐵匠工坊。論起家底,勉強能稱一聲‘豪’。這也算是德有所報,天道酬勤…”

講到自家的產業,大商趙冶很有些得意。而張承負眨了眨眼睛,若有所思。他沉吟數息,又笑著問道。

“趙阿公,我聽聞前漢武帝時,天下設鐵官49處,合大道之數,總管天下冶鐵事…這邯鄲重鎮,想必也設有鐵官,總攬郡國冶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