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219章 我要做權臣!

“亦是刀槍劍影之會。”

青雲樓中,本來平和討論的氛圍頓時因這句話而為之一變,帶著一絲焦躁。

眾士子紛紛將目光投視過來,想要看看是何人,竟然這般赤裸裸的戳破此事。

卻只見到一個戴著斗笠轉身下樓的身影。

“文廟改選之事在天下鬧得沸沸揚揚,自大明建立以來,能在聲勢上勝過此事的不超過十件。”

“文廟先賢雖不是佛道二家的神靈,對讀書人而言,卻也相差不遠,驟然變革,自然聲勢浩大。

這兩月以來,從諸省千里迢迢趕來京城只為罵我一句的人,不也數不勝數嗎?”

“一群老頑固、老不死而已,就這麼把他們引以為傲的東西砸碎,又能如何?”

自從文廟之事傳遍天下以來,天下人便知道不可阻攔,但天地廣袤浩大,極端保守的人不知凡幾,在大明最廣大的鄉鎮村中,以理學為綱而建立起來的宗族,還佔據著真正的位置。

心理之爭,主要只在縣以及以上的府城中進行,除了浙江這種王艮親自掌管的省份,很多地方根本就沒有影響到再往下的社會中。

可文廟這件事是真的滲透下去了。

於是京城中就出現了一幅奇觀,許多老儒生千里迢迢趕來京城罵李顯穆一次。

中國自古就有尊老的傳統理念,此事對李顯穆在政治上雖然造不成大的影響,可終究是有失顏面。

好在李顯穆對此早有預料,很快京城中就流傳著一則流言,“不贊同改選文廟且口出惡言的人,心中都沒有大明,又有什麼資格生活在大明呢?”

一招“除你國籍”把那些躍躍欲試的人都釘在了原地。

自那之後,京城中的風氣從討論該不該改選文廟變成了該選成進入文廟。

直到秋闈開始。

從永樂十一年、十二年開始將心學列入教材後,每次科舉選擇心學的考生都越來越多,尤其是那些學院考生,這自然和李顯穆等心學黨在朝廷上越來越強勢的政治現實,是脫不開干係的。

永樂十七年自然也不會例外。

但對於李顯穆和鄭歡等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在秋闈後就要召開永樂年間最盛大的一次大朝會。

“明達,你可有萬足的把握嗎?”鄭歡負手問道:“那一日怕是不會平靜,大明士林諸官佐,將雲集宮中,誰能在其中蓋壓諸人呢?”

微風拂過,燦燦陽光落下來,照在李顯穆眼中,他揚起一道笑容,輕聲道:“從永樂六年時起,我敗過嗎?”

鄭歡聞言頓時一愣,而後猛然放聲大笑起來,笑聲中帶著無盡的感慨說道:“真不愧是你啊,李明達!”

可心中卻忍不住感慨,當初他果斷的投靠李顯穆,不就是因為李顯穆一直贏、總是贏。

從官位來說,現在的李顯穆還差著他半級。

可權勢從不是官位所能夠概括的,鄭歡很清楚的明白自己既是李顯穆的盟友,也是李顯穆的下屬。

李顯穆藏在袖筒中的手緩緩握起,他的目光順著朱雀大道一直望向了皇宮。

直到今日,當初被皇帝拒絕實行寒門法令之事,依舊曆歷在目。

這讓李顯穆不得不警惕,歷來變法失敗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是君主的支援不夠!

稍有挫折就停下變法,可這世上又有多少變法是能在短時間內出成果的,幾乎都要五年以上才有明顯的效果,甚至許多變法在前期都有陣痛,要度過陣痛期,才能見到脫胎換骨的效果。

今日皇帝沒有大力支援他實施寒門法令,明日皇帝就會不支援他做其他事,甚至反對他的變法意見。

畢竟有些變法是會針對諸王勳貴的。

“依靠皇權而得來的終將會因為皇權的拋棄而失去,唯有自己的力量才是真實的。”

作為一個立志變革的改革家,李顯穆必須未雨綢繆,而想要完成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斷的攫取權力,甚至侵奪皇帝的權力,就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他需要有足夠的黨羽,有強大的不過分依賴皇帝的權力,而想要聚攏黨羽,就一定要展現出一個政治強人的形象,讓下屬盟友保持信心。

李顯穆知道這是一條不歸路,自古以來侵奪皇權的人,要麼謀朝篡位,自立為帝,要麼就身死道消、身死族滅,只有諸葛亮等少數人,家族和後代才能得善終。

尤其是在大明朝,皇權至高無上,甚至就連宰相制度都被廢除,想要侵奪皇權何其難?

若非天上有個做神仙的父親,李顯穆也絕不敢真的踏上這條黃泉路。

“任重而道遠啊。”

“明達,你方才說什麼?”

“沒說什麼,只是感慨一句,世事多艱。”

“是啊,世事多艱,天下多難,我輩肩上的擔子極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