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218章 終究不同道

走在皇宮的甬道中,李顯穆束著手,順著高牆,抬頭望向狹窄的天,蔚藍澄澈可卻只有小小的一片。

偌大的大明,有多少人一生都會被困在方寸之地呢?

有多少出身寒門的天才,埋沒在黃土中呢?

李顯穆神情有些冰冷,在過去的十二年中,他提出了許多政策,每次他都能得到皇帝十二萬分的支援,而今天是他第一次碰到一個軟釘子。

皇帝依舊被他說服,依舊錶達了對他的建議的贊同,但卻不願意給他真正的支援。

只讓他自己去做。

李顯穆並沒有臉大的認為皇帝一定要支援他所有的建議,畢竟他不是神,不可能每個建議都完美無瑕,皇帝採用或不採用,他都認可。

但今天這件事,是李顯穆第一次真正清晰的感覺到,他和皇帝之間是有分歧的,雙方理念是有根本區別的。

只是這種分歧和區別,在過去被掩蓋過去了。

就像是抗日時期所有黨派聯合起來抗日,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黨派真的就能融洽相處。

在大明,皇帝更著眼於皇權的穩固,著眼於統治的穩定,為了這個目的,他甚至可以出賣一些根本利益,甚至能夠容忍一些有大害於百姓的人存在。

社稷天下乃至於大明王朝的長治久安,都要往統治穩定後面排,百姓福祉則更要排在後面。

至於寒門士子的出路,則比百姓福祉還要再差,因為從本質上來說,如今所選出來的人才,就已經足夠維持大明王朝了,提拔寒門士子是一個得罪人而利他人的事。

“若非我表現出來的堅決態度,皇帝怕是還會反過來勸說我不要做這件事吧。”

李祺在九天之上有些沉默,提拔寒門這件事,或許只有在現代中國才是政治正確吧。

即便是現代社會,大多數國家也沒有這種政治正確。

李顯穆攤開一直束著的手,繃著根根清晰的青筋,沉默著,他知道自己將要迎來一場苦戰了,這必然將是入仕以來,最艱難的一場仗。

李顯穆心中燃起了一團火,他前所未有的渴望著更多的權力,甚至是——

凌駕於皇權之上的權力!

夏末時分,傍晚的風已然有了一絲涼意,吹散了李顯穆心中的煩躁和鬱氣。

……

自大朝會文廟改選事後,討論烈度便一直居高不下,民間有些儒門衛道士簡直覺得天都要塌了。

他們做夢都沒想過,有朝一日竟然能夠看到,孔子的學生被大批踢出文廟,文廟四聖十哲大換血。

沒想到有朝一日,後世的儒生竟然能夠力壓在先賢之上,這“太不儒家”了,這豈非是王安石說“祖宗不足法”嗎?

秋闈前夕。

直隸諸府考生俱奔赴京城,如此多計程車子聚在一起,自然便會議論時政,而當前最火熱的便是文廟之事,士子們各抒己見,大多是提出自己認為該入文廟的人物。

現代人喜歡給歷史人物排名,從皇帝、武將、文臣、美女,那是應排盡排,不同歷史人物的粉絲能撕的天昏地暗,同一個人,有的吹到天上,有的貶到地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