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209章 孰輕孰重

在朱棣鼓起掌的下一瞬,身側的太監洪保便緊隨著鼓起掌來。

這鼓掌的習俗早在上古時期就已然有,記載於韓非子中,表示激動、興奮、喝彩之意。

如今皇帝竟然主動做此,可見心中之激盪。

齊齊清脆響亮的鼓掌之聲從上首傳來,響徹於殿中,御前臺階下,英國公張輔輕聲笑著鼓起掌,一眾勳貴武官則鼓起掌,甚至還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衝著文官陣營喝起彩來。

一人之聲、百人之聲,在奉天殿特意修建的大殿中,竟有百轉千回的音回,猶如千萬人之聲也,猶如天上雷霆落下,陣陣響徹在殿中群臣耳中,帶著無窮無盡的氣勢!

彷彿泰山崩毀般,無數山石滾石,轟鳴著湧向殿中群臣,方才從地上站起的劉觀臉色煞白,好似排山倒海的氣勢向他湧來,讓他只覺兩股戰戰,站之不穩。

非壯麗無以重威,非恢弘無以成勢!

齊聲大作,總似浩瀚天意。

李顯穆先前一個人在呼喊,此刻卻像是無數個人一起在呼喊。

待喝彩的掌聲停下,朱棣今日第二次從皇位上站起,只是這一次不曾走下來,他在上首踱著步,帶著悠然的感嘆。

“朕知道這些年,有人說朕太過於寵信顯穆,朝廷每逢大事就讓他出巡,幾乎每一次都站在他這邊,說朕對顯穆偏聽偏信。

可朕是從屍山血海中走出來的皇帝,朕不是長在深宮婦人之手的傀儡。

朕有眼睛能看,有耳朵能聽,朕知道誰是真的為了大明,誰又是真正的效忠於朕!

你們這些人平日裡哪個心裡沒有些小九九,沒有些自己的算計,朕是不在意,也不想計較,畢竟人生在世,這都是人之常情,只要這些算計不影響到大明,就算了。

可顯穆不是這樣,他對大明的一片赤誠之心,朕都看在眼裡,甚至就連朕的兒子,趙王、漢王,甚至太子,都不如顯穆更為秉公。

今日顯穆說出這番話,你們想必都很震驚吧?

可朕一點都不意外,這就是朕心中顯穆一直以來的樣子。

所以每逢決斷,朕都選擇顯穆的認可的選擇,這是朕對顯穆的信任。”

朱棣負手望著殿中群臣,“今日顯穆提起改選文廟之事時,朕也有過片刻的猶疑,可很快朕就相信顯穆不會無的放矢。

事實證明果然如此。

顯穆說的很好,說到了朕的心裡,讓朕恍然大悟啊。

朕也想問問諸卿,儒門道統和我大明社稷,在諸卿心中,到底孰輕孰重?”

只一句話,奉天殿中的群臣便瞬間嘩啦啦跪了一地。

這不是一個選擇題。

而是生死題。

答案只有一個。

很多人已經有些懵了,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儒門道統和大明社稷竟然成了對立的選項,甚至他們還被迫在其中做出選擇?

來不及思考,一道道聲音皆給出了相同的答案——“大明社稷!”

只有大明社稷!

唯有大明社稷!

奉天殿上,唯有朱棣一人站著,他負著手在沉思,今日的大朝會發生了許多事。

他望向李顯穆,恰好李顯穆也抬眼望過來,眼睛亮晶晶的,如同黑曜石。

“顯穆,你起來,站在御前階下。”

朱棣只將李顯穆喚起來,李顯穆連忙從地上起身,而後往御前階下去,抬頭望著皇帝。

奉天殿坐北朝南,太陽自東向南而來,有光灑進殿中,照在滿殿跪伏的大臣身上,在跪伏的群臣之前,李顯穆一人背對眾人站著,抬階而上,殿中最高處,皇帝坐在上首,俯視眾生群臣。

“顯穆,你想要改選文廟?又對當前文廟中的人選頗為不滿?”

“回陛下,正是。”李顯穆侃侃而談道:“如今文廟所祭祀的所謂諸聖以及賢人,以孔子的學生為主。

太上有言,聖人有三不朽,曰立德、曰立功、曰立言。

可這些孔子的學生,不曾有德行昭於史冊,不曾有功績昭於史冊,不曾有聖言限於世上。

唯有論語中的一些言語,知曉歷史上曾有這樣一人。

唐朝的韓愈韓子、宋朝的范文正公以及臣的先父,皆是三不朽齊備的大儒,哪一個不值得名列四聖十哲?

哪一個又該落在這些人之後?

朝廷供奉祭祀這些人,是想要向天下讀書人傳達何等精神呢?

是想要讓天下儒生效仿什麼呢?”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