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人說楊廣是千古一帝,有人說楊廣應該一歲就死,以免禍害。
實際上不僅現代,古今中外的人,都有給歷史人物排名的愛好,古人也有這等愛好,且個個引經據典,讓普通人聽起來,都有道理。
聊著此事,不由自主的自然就聊到了右都御史李顯穆身上,因為左都御史已經進了監牢,等待秋後問斬,如今李顯穆暫時領都察院事。
伴隨著李顯穆地位越來越高,僅僅只有名和字,也已經不夠了,長輩可以叫他的名,平輩朋友可以稱呼他的字。
那後輩呢?
李顯穆自號“守正”,於是世人便稱呼他為“守正先生”、“守正公”。
青雲樓。
京城東市最大的酒樓之一,在這般時節中,自然是生意紅火,聚集在這裡計程車子極多。
“守正公提前改選文廟,怕是有為李忠文公鳴不平之念啊。”
誰都知道李顯穆提出這個建議,就是為了讓父親入文廟十哲,甚至李顯穆本人也毫不掩飾,當時在大朝會上,就直接將李忠文公列在諸葛武侯、韓文公、范文正公、文忠烈公一起。
“李忠文公乃是宋亡百年後,唯一一位能重開一道的大儒,其所建立的心學,直指成聖之道,清晰明瞭。
可以說以一人之力,便蓋過了宋儒三百年的成果。
哪怕不提曾經列在中樞,執掌天下之權,僅憑立言之功,也勝過諸位孔門先賢,列入十哲,合情合理。”
“正是如此。”酒樓中許多士子很是贊同。
其中大部分又都是出身心學,心學這數年來發展很是迅猛。
除了政治上的助力外,主要還在於心學理論比理學更優越。
李祺的心學和王陽明的心學在許多地方不同,最大的區別就是王陽明的學說中融合了大量禪宗的思想,而李祺的心學則極少,採取的那一部分只是為了佐證精進道德,李祺思想的本體實際上和朱熹更像,只是由於李祺對世界的認知比朱熹高太多,於是最終成果迥異。
理學被心學打的節節敗退,就是因為二者本質上是同一賽道,李祺心學是究極體的理學,任何人一旦放下偏見,就會自然而然拋棄理學改投心學的懷抱。
但心學直指聖人之道,路徑清晰可見。
但理學只會告訴別人,你得悟,悟的出來你就成聖了。
這不是扯淡呢。
就像是大唐雙龍傳裡面有四大奇書,但是《戰神圖錄》、《長生訣》、《天魔策》三本都能破碎虛空,《慈航劍典》就只能坐死關,這不是碰瓷嘛。
在心學被列為大明官方教材後,最後一個束縛心學發展的阻礙消失後,理學還能扛得住這麼久,只能說一百多年的積累,底蘊深厚。
“據說在秋闈後,要再開大朝會,屆時不僅有朝臣,還會從民間邀請德高望重的鴻儒,進宮列席旁聽,屆時必然是一場盛會。”
“何止盛會,亦是刀槍劍影之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