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46章 當廷爭辯

一朝天子一朝臣。

朱元璋於閏五月駕崩,六月,命兵部侍郎齊泰為兵部尚書,翰林院修撰黃子澄為太常卿,方孝孺為翰林學士,參與軍國事,朱允炆幾乎事事詢問這三人,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這三人某種程度上便是宰相的職責。

朱高熾得了李祺的暗示,以父親患病為由早早離開了京城,他前腳離開,後腳就有藩王對皇帝不滿的流言在京城中流傳,至於是怎麼傳進來的那就不知道了,總之皇帝甚是震怒,召集諸大臣於奉天殿議論此事。

奉天殿中群臣互相交視,在場的人都不是傻子,都知道皇帝這是借題發揮,就是想要削藩而已,不過有漢朝晁錯之事,根本沒人主動提這件事。

最終還是黃子澄站出來說道:“啟奏陛下,分封藩國乃是弱幹強枝之策,自古便有大害,漢時七國之亂,晉朝八王之亂,乃至於前元諸王攻伐,皆因為藩國太強,不服朝廷管制,而如今各王自治,恃險爭衡,又如秦晉二王多有不法,豈能指望心向朝廷乎?防之惟恐不及,臣請削藩!”

廟堂之上,群臣皆面無表情,聞言只是嘴角微微扯動,既不附和同意,也不出言反對,縱然是李祺,也不過站在佇列之中,如同泥塑而已。

削藩乃是大勢所趨,反對削藩對他又有什麼好處呢?

自然是沒有的。

所以他不會出聲,他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後面之事。

歷史上,在洪武三十一年的八月,建文皇帝朱允炆就以莫須有的罪名,命曹國公李景隆調兵突襲河南,周王根本就沒有反應過來,就已經被全家捉拿,綁赴京師,貶為庶人,遷往雲南。

那個時候,才是他該出場的時機。

削藩之策便如此輕而易舉定下。

比朱允炆想象中還要快。

他望著滿殿高呼聖明的朝臣,此刻是真正感受到了成為皇帝的至高無上,所有人都臣服在他的腳下。

……

八月,周王果然如同歷史上那般被綁縛進京,同行的還有周王妃等一干周王宮中的宮妃,他們的未來如同風中的燭火,已然飄搖若熄。

這些藩王在地方上的確是如同土皇帝,可在京城中,他們甚至不如一個京官,因為京官至少有同黨,進了大牢後還有人奔走撈他們,而藩王進了大牢,群臣要麼冷眼旁觀,要麼落井下石。

畢竟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中央和地方的權力之爭,朝廷削藩後,他們這些京官的權力將會極大增強。

奉天殿上,建文帝向眾臣宣佈他和建文三傻商議出的對周王的處理結果——“廢為庶人,流放雲南”。

果不其然,正如同朱允炆所預想的那樣,滿殿群臣幾乎都沒什麼反應,別說流放雲南,就算是把周王殺了,也和他們無關。

他正要下旨,便見到朝列有一人邁步而出,一道聲音響徹大殿,“臣李祺有本奏!”

方才還寂靜無聲的大殿頓時如同活了過來。

上首的朱允炆有些懵,他沒想到李祺會在這時出列奏事,朝堂上的文武群臣皆是好奇的望向李祺,不知這位駙馬在此時出列打斷皇帝,有何要事。

一種頗為瘋狂的想法出現在眾人腦海中,難道這位駙馬所奏之事,是和周王有關?

他瘋了?削藩乃是國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