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有些震驚,紛紛圍了過來,畢竟讓大才子解縉都拿捏不準的考卷,那可真是稀罕之物。李祺接過後,解縉糾結道:“這張試卷的文采一般,本該歸為中等卷黜落的,但他的內容又……”
解縉剛剛說到這裡,李祺已經將此文讀罷,朗聲笑道:“就是此文,雖然沒有完全領悟本官題中之意,但他出身江南,能有這樣的見識,也算是不錯了。
這才是本官要的東西,文采之類的東西,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若是沒有其他人,便將此人點為解元!”
這下眾人更是好奇,到底是什麼文章,能夠得到李祺的盛讚,於是這張試卷便在眾人手中通傳。
看罷之後,眾人都有些沉默,這是不是有一點偏題了?
李祺心情很好,指著這篇文章笑道:“諸位可能都會奇怪,相比於其他考生通篇論證北方對於國家的重要性,這篇文章反而寫的很少,更多的篇幅在讚美陛下收服燕雲的功績,似乎是跑題了。
但本官不這麼認為!
其他考生洋洋灑灑的論證北方對國朝的重要,卻比不上此文中的‘漢唐故土,豈可分割’八個字。
本官很喜歡‘收復燕雲’這四個字,自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它已經離開了中原王朝四百年,用‘收復’二字,明確的點出了燕雲乃至於整個北方的必要性。
況且他說收復燕雲乃是陛下的大功大德,將漢人黎民納入漢人王朝的統治中,徹底光復漢人江山自然更是神功聖德了。
本官認為他說的很好,想必陛下也很高興能夠看到這篇文章。
其次,這文中還有四字,乃‘生民百姓,猶如骨肉,同室操戈,天下遂亡’。
這才是本官在題中點出張弘範的真意,本是漢人卻覆滅漢人王朝,以此為功績誇耀,為何?因為宋朝不能恢復漢人江山,於是南北二分,南人、北人互相為敵,不以為同族骨肉,而相殘至今。
本官痛惜!
是以,本官認為這名考生,對本官策問的理解,遠超過其他的考生,所以僅憑此點,本官要給他一個解元!”
李祺此言,不偏不倚,煌煌如大日,任誰來都只能稱讚一聲,真乃君子也!解縉是知道李祺有彌合南北之大願,當即慨然道:“景和之言,當列榜貼出,以免有些人無端尋釁,亦當讓那些攻訐景和無容人之量的人看看,什麼叫做天下之觀,什麼叫做真正的一視同仁!”
眾考官齊聲拱手道:“下官等惟服膺駙馬!”
李祺束手。
大漢民族主義的種子,將會在大明生根發芽,而李氏會是它的守護者,直到它成長為狂風驟雨不可摧折的參天巨木!————
忍奪中華與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
鐫功奇石張弘範,不是胡兒是漢兒。——《登崖山觀奇石》【明·陳獻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