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

天光拂曉,曦光方一灑落,李祺已然再入宮中,面見即將成為天下之主的燕王。

這一次,只有他一人,所商議之事,則是先前所議的方孝孺之事,見到燕王如此迫不及待,李祺便知道燕王對方孝孺實在是深恨之。

李祺自然不會勸解朱棣,他又不是魏徵那種以直邀名之輩,非要事事和皇帝對著幹,他的策略一向是隻在關鍵時刻施加一些影響。

況且方孝孺之事,本就是他早已計劃好的,他在洪武年間就磨出了一把利劍,早就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斬下去。

現在時機終於到了!

他又怎麼可能放棄!

“殿下應當知曉,父皇曾經命臣為風俗察查大使,糾察蒙元風俗影響我大明社稷之事。

在建文元年時,微臣曾發現了一件驚天之事,涉及太祖高皇,乃是方孝孺之師宋濂所為,乃至於遍及他這一脈。

可卻苦於當時方孝孺正於建文之前得勢,微臣是以不敢聲張,便將此事按在心中,如今正是將其道出之時了。”

朱棣一聽涉及先皇,頓時一驚,急聲道:“景和速速道出,自有本王為之張目。”

於是李祺將其事緩緩道出,朱棣一聽,先是大怒,而後又大喜,待李祺說罷,撫桌笑道:“方孝孺之脈將死絕矣!”

“殿下,自您掌控天下,此事便再逃不脫,您方才在宮中大赦天下,若太過急於操弄此事,雖是方孝孺之事,可累及學生,還是會被人詬病,寬赦之語,不過迷惑人心。”

李祺沉聲道:“待天下略安穩後,再行此事。

臣有一好友名解縉,殿下當亦有耳聞,那是名聞天下的才子,在建文朝被臣所連累,不能一展才華,早有侍奉殿下之心。

待時機成熟,臣將其邀入府中,以此事告之,他是江西人,由他來做此事,既不至於挑起南北紛爭,又不至於連累殿下的名聲,豈不是兩全其美之事?”

朱棣得了李祺之計策,心中已然頗為滿意,不再急於一時,正要答應,卻只見李祺突然重重咳了一聲,而後竟湧出一口血來。

他大為震驚,急聲道:“景和,你這是……”

李祺連忙下拜道:“微臣驚擾燕王聖體,罪該萬死!”

朱棣無語道:“你都吐血了還說這等屁話,本王這就給你傳太醫來。”

“殿下不必了。”

李祺制止了朱棣的舉動,而後在朱棣不解的神色中解釋道:“臣洪武二十三年被流放江浦,而後於江浦嘔心瀝血研究經典、終於悟道,從那時起,這身體就每況愈下,至建文元年起,已然是殘破不堪,無力迴天,至多再強撐一兩年,便不成了。

微臣本以為會在建文朝一直賦閒死於家中榻上,心中還甚是遺憾,沒想到殿下靖難功成,微臣又有了施展之地。

如今只希望能拖一日是一日,以微薄才智,為殿下將建文朝的亂象梳理一番,也為自己創造一番青史留名的功績,武將皆願馬革裹屍而還,微臣也想要死於任上,為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還望殿下不要嫌棄微臣這半殘之人才是!”

朱棣的神色一開始還是震驚,而後只剩下深深的感動,他仰天長嘆,而後把著李祺的手臂感動道:“景和,唉,你是我的妹夫,我心中實在是悲痛啊。

建文不能用你,這是我朱棣的福分啊,否則我哪裡有今日呢?

父皇憐惜你,饒恕你的性命,這是為我大明積福啊。

現在你做了我的臣子,縱然只有短短的歲月,又有誰能不說,這是我們的緣分呢?若是你真的已然不治,而只願意為大明鞠躬盡瘁,本王定然將天下矚目之事交予你啊,以你的忠正、才能、品德,若是不能留在青史之上、熠熠生輝,這難道是正確的嗎?

唉。

景和,本王心中實在是悲傷,今日你便先回府吧,待登基前日再攜臨安入宮,本王自有賞賜,給予宗家。”

李祺叩首後便離開了華蓋殿。

待走出華蓋殿,感受著溫暖的陽光灑落在身上,李祺沉吟著方才在殿中之事,在燕王朱棣的面前暴露出他命不久矣,是李祺早就計劃好的。

他不是燕王的潛邸舊臣,而是透過獻策驟然顯貴的外臣,現在朱棣看重他的才華,所以非常欣賞信任他。

可雙方間的感情畢竟非常脆弱,李祺又太過於聰明,幾乎一手打造了燕王朱棣如今面對天下的人設。

一旦日後朱棣思慮此事,難免不會心中升起忌憚,若是再有什麼變故,立刻就會君臣相疑。

李祺做事便是如此,未慮勝,先慮敗,一個大臣不想和君主走到相看兩厭的地步,那就要步步為營才是。

正如他方才對朱棣所言的那一番話,最讓朱棣感動的自然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任何一個君王都喜歡聽到這番話,事實上朱棣也的確是非常感動,後面對李祺所說的話也都是真情流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