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隧洞岔口,又分別位於地上哪些區域的正下方。一個新的計劃漸漸在耿煊心中浮現。
為了這個新計劃,耿煊特意抽出半天時間去了康樂集一趟,近距離對“雲祥居”以及旁邊的一棟小院進行了踩點觀察。
……
此後數日,耿煊一邊使用大量資源,快速提升自己的煉骨層次,一邊徒手快速挖掘出一條地道,透過實踐快速完成對大師境地行術的消化吸收。
在這種高強度的修煉之下,五日後,入門境界的縮骨法在貢獻了“一成一”的煉骨成就後,便結束了可感知的快速提升期。
就像是柴火已經燃盡,只能靠灶膛的餘溫慢慢加熱。
耿煊沒有耽擱,立刻便扔了一把“新柴”。
紅運消耗六點,縮骨法由入門晉入小成。
資源的消耗再度增加,但煉骨層次卻也開始了再一次的跳躍式提升。
此刻,經過數日高強度的輸出,大師境地行術也已基本消化掌握。
一條地道深入康樂集的方向,卻又巧妙地避開了現有的隧洞網路。
先是往下走,而後是往上走。
最後,當耿煊一手揭開上面的土層,看見一塊方方正正的石板之時,心中輕輕舒了一口氣。
這與蘇瑞良描述的情況吻合。
他沒再立刻動手,而是貼耳在石板上,聽了一會兒外面的動靜,這才輕輕將頭頂上方的石板頂開,透過縫隙,看見一個安靜無人的書房。
正對緊閉房門的牆壁上,掛著一塊木匾。
【積善之家】
一切都對上了。
耿煊已經可以確定,這就是蘇瑞良的家。
而自己現在所在位置,就是蘇瑞良的書房。
確認好這些之後,耿煊並沒有頂開石板走出去。
而是慢慢下蹲,將頭頂石板慢慢復歸原位。
他則沿著自己徒手挖出的隧洞沿路返回,順便將剛挖出來的土盡數送回常平坊下的隧洞之內。
因為這條新挖掘出來的隧洞,雖然橫截面小了很多,但為了堆放棄土,常平坊下的隧洞都“縮水”了三分之一。
那消失掉的部分,全都被耿煊填在了通往康樂集方向的封堵口後面。
當然,為了避免被人“順藤摸瓜”,耿煊也不會傻乎乎的只挖一條直通蘇瑞良書房的隧洞,中途利用原有的隧洞網路人為製造了多個“斷點”。
這樣一來,即便有人找到藏在蘇瑞良書房中的地道,也不會追到他這裡來,只會進入康樂集下的隧洞網路之內。
現在為出土方便的通道,在完成出土任務之後就會封堵、廢棄。
返回後,耿煊又燒掉了二十四點紅運,將易容術從大成提升到大師之境。
隨著更多、更豐富的經驗和技巧感悟湧入心頭,耿煊用更快地速度將自己的五官、體型變成蘇瑞良的模樣。
而這門易容術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與“縮骨法”可完美匹配,就像是專門為這門煉骨功法開發出來的技術。
大師境的易容術,不僅“易皮”、“易肉”、“易相”,還能“易骨”。
比照著記憶中蘇瑞良的身高和體型,骨骼也發生了輕微調整,原本體型就頗為相似的兩人,這一刻完全同步。
再在臉上、脖間、手上塗上一些藥草調製出來的汁液,讓面板的顏色變得更深,質地也更粗糙一些。
完事後,耿煊對著水鏡自照,再也找不到絲毫破綻。
他這才滿意的停止了除錯,步入隧洞之內。
而到這一步,紅運再度消耗五十四點。
【剩餘紅運:280】
看著這變化,耿煊都忍不住心中感慨,感覺也沒做多少事,這紅運就燒掉了一百多。
真的是一點都不禁花啊!
……
再一次頂開書房石板,耿煊,哦不,應該是“蘇瑞良”從地下鑽了出來。
輕輕將石板復位後,耿煊根據蘇瑞良交代的種種資訊,在屋中各處搜尋起來。
讓他安心的是,蘇瑞良交代的那些東西,都找到了,位置也都是他交代時的放置地點。
這意味著蘇瑞良雖有許多天沒露面,這家裡並沒有進賊。
更沒有人強闖進入,把屋內東西翻得一團糟。
而這也正是耿煊最擔心的,若是蘇瑞良長時間不露面,不僅僅屬於蘇瑞良的東西會漸漸丟失。
更重要的是,蘇瑞良這個身份本身,會漸漸失效。
按照蘇瑞良的交代,搜到的所有東西里面,最有價值的事兩本修煉技法。
一名《松濤劍法》、一名《連環步》。
搜到的修煉功法自然不止這些,但耿煊需要的,就這兩門。
這也是耿煊早就決定要投入紅運掌握的,因為這是蘇瑞良的標誌性手段。
他若要用這個身份,這兩項技能就是必須掌握的。
而且,這兩門功法也都是耿煊所需要的。
另還有包括銀條、碎銀和數量頗多的銅錢在內,總價值在兩百兩左右的銀錢。
以及五枚補血丸。
這便是全部的收穫。
這雖然無法與團滅畸腿醜乞丐那夥人的收穫相比,但耿煊已經很滿意了。
將有價值的東西全部搜出來,另外藏好,耿煊便大步走出小院。
而就在小院旁邊,一牆之隔,臨近街道方向,便是“雲祥居”。
耿煊才剛走到門口,一個老者便趕緊上前,恭敬問候:“東家。”
耿煊點頭,與老者一起進入雲祥居。
老者立刻捧出一個賬本過來。
雲祥居雖是蘇瑞良的產業,但他幾乎很少過問雲祥居的具體經營情況,雖然距離很近,卻很少往這邊來。
而每次過來,基本都有一件事,即聽老者彙報經營情況,以及將經營所得拿走。
過了大約半個小時,耿煊從雲祥居出來,手中還揣著五十五兩白銀。
耿煊心中滿意,原因不是懷裡的白銀,而是與蘇瑞良接觸最多的老者,也沒有發現任何破綻。
沒走一會兒,旁邊一個店鋪內聲音傳來:“老蘇!”
耿煊扭頭看去,正是上次在二樓飯桌上的見過的三人之一,梁駿。
而在他旁邊,還有一個相貌年級四五十歲的男子。
此人正是上次沒在飯桌上見過,但在五人圍殺“肥羊”時他曾見過側面的羅青。
耿煊頓了頓,便笑著走了過去。
“這幾天你都去哪兒了,怎麼一直沒見你人?”梁駿好奇詢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