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江東從此無鼠輩

第96章 局勢

仁城附近沒有大河,難以引水灌溝,因此城池周圍並未挖掘護城河,只是挖了一道丈餘寬的壕溝。

壕溝底部插滿削尖的木樁,士卒或馬匹一旦掉入溝內,即便不死,也要重傷。

嚴毅在內臨堅城,外有強敵的情況下,自然不會強行攻城,而是打算一步步瓦解守軍的防禦,或是圍城打援。

半刻鐘的功夫,數百袋泥土就被拋入壕溝,在溝內迭了兩三尺高。

第二批士卒接著上前,將泥袋源源不斷地扔進壕溝。

一個時辰後,仁城北門前方的壕溝就被填平。

攻方士卒站在填平的壕溝前,發出陣陣歡呼,大聲嘲笑守軍不敢出城作戰。

“城上小兒,縮首如龜,只懂吠叫,徒作鼠輩!”

城上守軍面對一聲聲的恥笑,心中憋屈之餘,更多的是緊張。

壕溝已經填平,想必對方很快就要開始攻城了。

但是出乎守軍預料的是,城下士卒喝罵片刻後,便返回陣中,陣列隨即向西移動,又將城池東面的壕溝慢慢填平。

如此半天下來,除了緊鄰道場山的南門外,仁城東、西、北三面城牆外的壕溝皆被填平。

此時已過晌午,攻方士卒居然就在守軍眼皮子底下架起大釜,燒火造飯。

城內守軍面對如此羞辱,依然不敢出城作戰。

鄒他似乎已經打定主意,要堅決執行他的所謂驅狼噬虎之策了,對敵軍的各種挑釁謾罵,以及暴露出的種種破綻,皆置之不理,閉門不出。

面對這樣的守軍,嚴毅一時之間也是束手無策,如果沒有朱治的外部威脅,或許他會嘗試攻城,但眼下卻是不敢輕舉妄動。

召集眾將商議一番後,他開始下令在城外運土壘山。

仁城周圍多的是鬆軟泥土,嚴毅軍就地取材,短短兩天時間,就在城池北面壘起了一座高約六米的土山,山體不斷朝城牆靠近,一直蔓延到了距離城牆僅有三百步的地方。

雙方士卒開始在土山和城牆上拉弓互射,由於距離較遠,又有障礙物遮擋,相互之間都未造成什麼威脅。

嚴毅壘土為山,絕不只是為了構建一些射擊點,而是打算以土山為遮掩,暗中挖掘一條通向城內的地道。

挖掘地道是先秦時期就已普遍存在的攻城法,墨子在備穴篇中就曾總結了塹壕、甕聽兩種地道戰術。

具體的成功戰例更是不勝列舉,比如三百多年前的秦魏安邑之戰,秦國就是透過挖掘地道致使城牆坍塌,方才攻入安邑。

定下地道破城的戰法後,嚴毅便迅速從運城調來負責版築、塗泥的右校佐吏石柯,在土山後面挑選了一處隱秘點,開始緊鑼密鼓地挖掘地道。

但是僅僅過了一天,這項工程就被迫中止了。原因是嚴毅收到了吳景軍攻陷永平,快速向廣德推進的訊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