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前四億年開始的蟲群進化

第77章 “後備隱藏能源”

依然以最經典的一次滅絕事件舉例,假如所有恐龍,包括鳥類是一個類似林易現在存在形式的巢群,那麼白堊紀末大滅絕的事情發展就將變得面目全非。

想象一下,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上空的塵埃散去,巨龍的身影不再,僅剩的鳥類結構過於特化已經無力迴天,散裝耗子們從前代霸主的屍骸間探出身影,準備在廢墟上建立全新的,屬於哺乳動物的王朝。

而在這時,鳥窩裡突然蹦出一隻君王霸王龍,隨即仰天長嘯,告訴散裝耗子們,你蜥形綱爺爺又回來了但林易並不滿足於此。滅絕事件的本質是一次大洗牌,又或者說是地球ol的強制全服刪檔,將所有生物強行拉回同一起跑線上從頭開始競爭。

由於時間是不確定的,有準備的巢群自然會更具有優勢,但現在,還有其他巢群存在,如果大家都被拉回同一起跑線,最後的勝負猶未可知。

為了徹底杜絕風險,林易還是決定,尋找安全的所在儲存一部分資源,就好像開了二週目後透過某些辦法繼承上一週目的部分遺產,方便更早形成優勢。

此前,林易想的是陸地,但因為陸地還並未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站穩腳跟困難且成本過高,因此被林易放棄。

排除了陸地,深海,便成了最佳的選擇。因此,深海的母巢群中,林易將創造一些全新的,以母巢為藍本的品級,將其打造為一座巢群的深海避難所,不止防備直螺角石巢群,也是為了躲避自然災害的打擊。

以巢群的特殊性,只要有足夠的食物資源,就能大量爆兵持續形成優勢。因此,直接儲存營養物質比儲存各品級共同更為划算。

而既然需要儲存大量營養物質,用於儲存的結構便成了重中之重。

這就需要林易生產一種全新的類母巢海底固著式生物,用以大量儲存營養物質。

設想中,這些結構內部將充滿脂肪結構,並且互相透過類似消化道的結構連通,方便營養物質的相互傳遞。

為了抵禦深海的水壓,其單個體型不能做得太大。而為了在一定空間內擺放儘可能多的個體,新結構的外形將不再是類似母巢的球形或半球形,而是類似蜂窩孔洞的六邊形截面六稜柱狀體。

結構的角落處留有空隙,可以讓海林檎株體生長,進一步補充結構中的營養物質。

而這些結構的中心則連線著母巢,當需要生產新個體,這些結構中的脂肪將以類似蛹化的方式進行溶解,並將溶解成的營養液注入母巢或蛹囊母巢內,供應其產出各品級個體。

但同樣的,由於深海母巢群的特殊性,在這個大後方與避難所,林易還需要生產一些別的品級,用以防備特殊情況發生。

想著,他又一次對母巢等結構的基因序列進行編輯,試圖產出一些特殊的類母巢固著式結構,達到他的目的。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