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的碎殼工蠆擺動著划水足,穿過搖曳的海林檎簇群,遊向被寬角螺寄生的範圍。核桃夾子似的第二對螯活動著,準備粉碎寬角螺的螺殼。
第一對螯夾住海林檎株體的尾柄,穩定住搖曳的本體。第二對螯則大張著卡住寬角螺螺殼的底部,隨即用力合攏。
咔咔的碎裂聲響起,寬角螺的螺殼終於抵擋不住,出現了條條裂紋。
林易立即加大了力度,裂紋漸漸擴散,終於引發質變,咔嚓一聲,寬角螺的螺殼徹底碎裂,露出了下方毫無防禦能力的軟體組織。
第一對螯立即左右開弓,與口部旁自帶的小螯肢一同撕扯起下方的軟體肉來。
失去了螺殼的庇護,軟體組織怎是特化切割血肉的螯鉗對手,很快就被撕扯的支離破碎,血肉模糊。
見確實有效,林易立即控制母巢產出更多的碎殼工蠆,對附著在海林檎株體表面的寬角螺進行清理,與此同時,他也觀察並尋找起了這次可能是史上最早的病蟲害事件的源頭所在。
寬角螺的成體終生不動,因此後世的研究對寬角螺的繁殖方式有兩種推測。
第一種是其幼體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游泳能力,可以遊動並尋找附近的海蕾,海林檎等宿主,並寄生其上。隨後才開始鑽孔,讓螺殼貼合宿主的主體異形生長。
而第二種則是根據後世具有類似行為的頂蓋螺推測出的,成體螺會直接在螺殼蓋下產出並孵化小螺,小螺則向外攀爬擴散,尋找合適的位置鑽孔紮根,開始食用宿主的奧利給或截胡宿主捕獲的食物。
若是第二種情況,那會好防治不少。但以目前海林檎簇群的受“螺害”情況來看,最有可能的是第一種情況,即寬角螺產下浮游的幼體,遊動尋找新的宿主,甚至可以順著水流在較廣的水域之間擴散。
這也就意味著,即使清理乾淨了這片區域的寬角螺,還有其他水域的寬角螺幼體隨波而來,寄生在母巢延伸出的海林檎簇群上,發起新的一輪擴散。因此,防治,成了一個有些困難的問題。
林易一邊控制碎殼工蠆繼續清理著已經附著在海林檎株體上的寬角螺,夾碎螺殼,清理軟體組織,一邊思索著解決的方法。
腦中努力回想著前世的時代解決病蟲害的方式,林易卻猛然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誤區。
海林檎簇群又不是傳統農作物,而是母巢的延伸,本質上是母巢的一部分,儘管由於缺失複雜的神經系統,無法控制,但本質上也是林易意識下的延伸,可以被基因編輯。
寬角螺堅固的殼緊貼海林檎花萼狀的本體,但其截胡海林檎濾出的食物時,必須伸出特化的較長口部,觸碰海林檎佈滿須狀結構的腕,以撈出被海林檎的須臂捕獲的浮游生物。
也就是說,只要海林檎的腕須能有一點被動防禦能力,就能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
適合海林檎模版,且足夠高效的的被動防禦手段自然是毒素,而適合的基因片段來源,林易也有了想法-水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