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508章 北部防禦兵力部署

見兩人紛紛露出疑惑的目光,魯錦立刻指了指臨潢那個地方說道,“你們仔細看,其實不僅是潢水河谷,這裡也有一條峽谷,可以從漠南草原通往大興安嶺以東,因此臨潢不僅不能撤,反而也要築城鎮守,將這一南一北兩條通道全部卡死。”

“原來如此,還是陛下看的仔細。”兩人頓時恍然大悟道。

然而實際情況是,魯錦也沒去過那個地方,但他在地圖上看到集通鐵路竟然經過了臨潢(巴林左旗),從集寧一直連到通遼,而且這條線還是後世內蒙的鐵路幹線,既然鐵路都能走,那行軍肯定也不在話下,這裡肯定原本就是有通道可走的,所以不得不防。

敲定了臨潢和饒樂兩座新城之後,魯錦才再次說道。

“以饒樂縣為界,大興安嶺及燕山以東,歸楊璟的第三方面軍統一指揮鎮守,其中靠近饒樂的西邊,再由俞通海的第二集團軍負責鎮守。

“俞通海親率114師,負責鎮守饒樂、全寧、和臨潢,師部暫時駐全寧。

“吳復率130師,負責鎮守松州、大寧、和眾(凌源)三城,師部暫駐大寧府。

“曹良臣率131師,負責鎮守懷來(居庸關)、興州(承德)古北口、遵化(喜峰口),控制軍都陘、平崗道、盧龍道的三座關隘,師部駐興州(承德)。

“張德勝率115師,以及李雋的禁衛二師,坐鎮大都,當作整個集團軍的機動支援兵力,哪裡有警就去哪邊支援。”

兩人聞言連忙將兵力佈置標在地圖上,等二人記完,魯錦才又說道。

“遼東方面,葉升率116師,鎮守川州、興中州(朝陽市)、富庶(建平)三城,師部設在興中(朝陽)。

“徐用率110師,鎮守懿州(彰武以西,阜新以北)、廣寧(北鎮市)、還有錦州,師部設在廣寧(北鎮)。

“濮英率103師,鎮守鹹平(開原)、寧昌(法庫和彰武之間)、還有瀋陽,師部設在寧昌。

“楊璟親率郭天爵的117師,和李旺的禁衛第一師,坐鎮遼陽,負責支援前線各路。

“另外我聽說俞通海還弄到了近萬匹馬,是不是有這回事?”

包毓聞言當即說道,“遼東方面是有近萬匹馬,其中有三千匹,是遼東情報站站長關天傑購買之後,還未南運的馬匹。

“俞總兵向松州進兵的時候,從他那裡拿了兩千匹,後來在平崗道抓捕妥雚帖木兒的時候,還從他的怯薛軍那裡繳獲了兩千多匹馬,以及後續攻佔全寧路和上都時,又從當地牧民那裡賒賬買來了五千多匹,加上錦州那邊剩的一千匹,不多不少,剛好一萬匹左右。”

魯錦點了點頭,然後才又說道,“既然有這麼多馬匹,不如這樣,把116師48團的指揮使沈仁,升為116督師,原116師督師葉升,負責組建一個新的騎兵師,就叫騎兵一師,鄭用那個獨立騎兵師改稱騎兵二師,二師負責漠南,一師負責遼東。

“正好遼東本就多馬匹,葉升又是騎將出身,就連朕的騎術也是他教的,讓他來帶這個騎兵師,朕放心。

“另外一萬匹戰馬肯定不夠,可以讓葉升繼續購買,回來再往遼東設幾個牧監馬場,這樣再加上一萬多騎兵,在遼東往來支援,應該就沒多大問題了。”

夏煜當即點頭贊同道,“不錯,遼東地域廣闊,沒有一支騎兵作為機動力量肯定是不夠的。”

包毓也道,“楊司令駐遼陽的只有一個禁衛師和步兵師,這回再加上一個騎兵師,有騎、有步、有火器,三個師合計近四萬人,就算敵軍有十萬人的規模,只要不全是騎兵,這個總預備隊也有一戰之力,如此遼東就穩妥了。”

夏煜聞言也再次說道,“現在的東北,唯一有實力召集幾萬兵力的,就只剩盤踞在泰寧路一帶的遼王阿扎失裡了,現在大元已滅,或許可以嘗試招撫他,等遼東穩固之後,到時候看情況改土歸流,他若不服就直接滅了他。”

魯錦也點頭道,“可以試一試,不過也就圖個暫時穩住他而已,不把他徹底打服,他是不會聽話的。”

如果說遼王阿扎失裡,或許沒幾個人聽說過,但要說起朵顏三衛,那對明朝歷史熟悉的,就會覺得大名鼎鼎了,朵顏三衛的首領,就是這個遼王阿扎失裡。

在原歷史上,朱元璋領導的明軍北伐,只是把元廷趕到了燕山以北,但北元仍舊存在,還有當年在當塗被他放走的納哈出,也回到了遼東。

於是在北元元廷的指揮下,納哈出積極在遼東招攬殘元舊部和兵馬,讓他在遼東攢出了二十萬大軍,當時盤踞在漠南的一共有三股勢力,納哈出,北元元廷,以及蒙東興安盟和齊齊哈爾一帶的遼王阿扎失裡。

後來傅友德、藍玉、馮勝率領二十萬明軍征討納哈出,納哈出被迫投降,被封為海西侯,然後老朱又強拉著他去打雲南,時年六十多歲的納哈出直接病死在了徵雲南的路上。

接著藍玉和王弼又率領明軍在捕魚兒海擊敗了北元元廷主力,自此之後,漠南和遼東的三支勢力三去其二,只剩一個遼王阿扎失裡獨木難支,最終被迫投降朱元璋的大明。

老朱給遼王阿扎失裡的地盤設了三個羈縻衛所,分別是泰寧衛、朵顏衛、福餘衛,其中朵顏衛的實力最大,故而常將三衛並稱朵顏三衛,朵顏衛部眾又自稱‘五兩案’人,這個蒙語音譯之後,就成了兀良哈,因此朵顏三衛又可稱‘兀良哈三衛’,這便是歷史上朵顏三衛的由來。

關於阿扎失裡的朵顏三衛,熟悉明朝歷史的肯定覺得大名鼎鼎,但關於朵顏三衛的謠言也是最多的,比如最離譜的,朵顏三衛幫朱棣靖難,這個謠言出自清編明史,清編明史又是採用的明朝中後期的江南野史,而江南野史的出現,主要原因在於嘉靖。

嘉靖為了把他爹搬進太廟,讓太廟給他爹騰位子,就把朱棣的太宗廟號改成了成祖,之後江南就興起了一陣追思建文帝,誹謗朱棣的輿論風氣,江南文人很是編了一些謠言,其中最離譜的,應該是祝枝山瞎幾把編的‘勿使朕負殺叔之名’,還有‘誅方孝孺十族’。

關於朵顏三衛和靖難的謠言就更多了,清朝修明史特意挑了許多野史進去,修出來的明史簡直可以當魔幻小說看。

比如‘戰神’李景隆率領十萬建文大軍,穿越到一百多年後,打到當時根本不存在的北京南門之類的,然而北京的南城(外城),是特麼嘉靖時期才擴建出來的,李景隆在建文朝打個屁的北京南門,除非他擁有帶領十萬人一起穿越的能力

還有朵顏三衛,一直都盤踞在蒙東的興安盟和齊齊哈爾一帶,朵顏三衛南遷到大寧一帶活動,那也是明朝後期的事了,那些明朝中後期的江南文人,根本就沒見過元大都長什麼樣,也不知道元末明初的朵顏三衛是從哪來的,只能根據他們見到的北京南城,和大寧的朵顏三衛來瞎編野史。

畢竟有句話說得好,人沒辦法想象自己沒見過的東西。

歷史上的遼王阿扎失裡,本來就是獨木難支,被迫歸附明朝的,而且阿扎失裡可是世襲的鐵木真弟弟鐵木哥的遼王一系,世代都是遼王。

結果投降明朝之後,就連納哈出這個木華黎的後代,都被老朱封了個海西侯,而阿扎失裡這個世襲遼王,老朱只給了個泰寧衛指揮使,連個伯爵都不給,阿扎失裡心裡能服氣就有鬼了。

所以明初的時候,朵顏三衛根本就不願南下,再加上明初的明軍比較強勢,你讓他們去遷居大寧,他們都不一定敢來,幫朱棣靖難就更是無稽之談。

因此當聽到夏煜建議,可以招撫阿扎失裡的時候,魯錦就在想,這次肯定要給阿扎失裡一個爵位,起碼得是侯爵,爵位又不值錢,反正魯錦不會給他發工資,就算給他封王也只是個虛名,他想要工資也可以,全家搬去南京,魯錦就給他發工資,就看他敢不敢要了.

敲定了第三方面軍的佈防,接下來就只剩東寧府了,魯錦看著那遼陽東邊,直到高麗邊境,想了想才說道。

“東寧路方面,交給劉福通的暫編第十一集團軍駐守。

“鴨綠江江口這裡,元廷在這設了個婆娑巡檢司,要以這個巡檢司為基礎,築城屯墾,新城就叫丹東府,另新增鳳城、寬甸兩縣,讓劉福通的47軍141師的羅文素駐守,師部設在丹東。

“另外高麗的熙川對面,也必須有我們的城池,一對一的盯著他們,可以熙川對面新設集安、江界、江源三縣,交給明玉珍的143師駐守,師部設在集安府。

“還有高麗半島東側,這個雙城總管府,高麗以前稱作咸興縣、永興縣,今後改成夫租縣,玄菟縣,全部改成漢朝時的地名,兩縣合稱為玄菟府,交給關鐸和潘誠的144師駐守。

“另外這裡還要駐一支海軍,新成立一個北海艦隊第一支隊,就駐在玄菟府。

“最後還剩下一個王顯忠的142師,讓他們駐守遼東半島,元廷在這裡設定的金復州萬戶府,今後拆分成金州和復州兩縣,再加上蓋州,一共三個縣,正好交給142師駐守。

“而且遼東半島屬於後方,142師還可以拿來當預備隊,如果高麗敢進犯遼東,就讓142師前去支援。

“另外錦州這裡有個位置絕佳的軍港,也不能浪費,在這裡新設一個旅順縣,新編東海艦隊第一支隊,駐紮旅順港。”

等兩人把兵力佈置全記下來,夏煜這才再次提問道。

“陛下,這個兵力佈置倒是沒問題,只是臣有些不明白,陛下總說要將水師改編成海軍,那這海軍的編制究竟是如何架構,和原來的水師一團二團三團有何不同。

“陛下剛剛說的北海艦隊第一支隊,東海艦隊第一支隊又是什麼,分別是什麼官職,艦隊要如何管理?這些應該怎麼理解?

“還有,這國內的水戰差不多都打完了,若要成立海軍,現在差不多也該成立了,這三大水師應該如何進行整編?”

魯錦聞言當即掏出一張編制表格,放到兩人面前。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