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第1451章 偏門

知道了巨大的差距,除了羨慕嫉妒之外,奮起直追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可那些跨洋貿易的大買賣不光需要本錢,還得有足夠的知識和人脈。想從頭學也不是不能,但太耗費時間了,以自己這把年紀怕是來不及。

不光自己來不及,下一代同樣夠嗆。幾個兒子連同侄子小時候頂多上過幾天私塾,待到景陽皇帝推行新學時早就過了讀書的年齡。孫子輩的倒是趕上好時候了,可惜年歲太小,短時間內還上不了檯面主持家業。

等孫子們長大成人?那是絕對來不及的。即便沒人教導,賈鎰徽也知道此一時彼一時的道理。

要不是當初自己力排眾議、傾家蕩產抓住了建兵工廠的機會,現在拿著錢也沒地方找這麼好的買賣了。賺錢的機會總是沒有想掙錢的人多,趕不上這一波,下一波什麼時候還有就很難講了。

所以堅決不能等,必須爭分奪秒的抓住大好時機,拼了命的鑽營發展。先把家業做大,給孫子們打下堅實的基礎,等他們長大之後才有可能更上一層樓。

可踏踏實實做實業投入太大、積累太慢,搞遠洋貿易又不具備條件,還沒有破釜沉舟拼死一搏出海經營種植園的魄力,該怎麼快速發展呢?

這時候就要討論人脈的優勢了!只要認識的人足夠多,總能從中發掘出各種機會。這不,在一次去寧波府採購日本硫磺時,老客戶帶來了兩位當地富商,杯觥交錯間就聊起了生意經。

其中一名王姓商人在得知賈家在蘭州府有兵工廠後頓時熱情多了幾分,並在酒宴之後執意做東,又去當地最有名的花船上流連了一宿。

第二天醒來,他才神神秘秘的道出了原委,要給賈鎰徽指出條掙大錢的門道。兩個字,走私!四個字,走私軍械!

大明帝國的特產很多,從傳統的瓷器、絲綢、茶葉到後來的可可粉、鯨油、鐘錶、玻璃、機械、棉毛紡織品。再加上這些年新興的橡膠、薄荷、化肥、染料、燃料油、藥品,每樣都是蠍子拉屎獨一份,在海外的價格和銷路都很堅挺。

但這些常規產品從剛一面世起就被有眼光的大商戶盯上了,等他們經營了一段時間、縷清了各處環節之後,外人就很難再插足了,只能加入進去賺點辛苦錢,大肥肉肯定吃不上。

想吃大肥肉就得去皇家學院每年舉辦的拍賣會上購買專利權,從一種新產品的建廠、大規模生產,到開啟銷路、積累大客戶開始幹,一步步的慢慢來。

短則一年半載、長則三五年都是不掙錢甚至賠錢的鋪墊期,只有把這些環節都捋順了才能進入收穫期。

可是這種投資一般人玩不動,一戶兩戶的大商人同樣玩不動。視規模大小和產值高低,需要好幾家甚至十好幾家大商人聯合起來才有可能做到。

所以不能光看著人家掙錢時的風光,也得算算他們投入時的心悸。那可真是用銀子硬生生砸出來的,稍不留意就可能血本無歸。

賈鎰徽的家族這些年雖然憑藉兵工廠掙了不少銀子,還入股了幾座礦山、油田和加工廠,但距離玩大宗海外貿易還有不小的差距。

至於說聯合投資就更不靠譜了,本鄉本土根本找不到這樣的志同道合者,外鄉人又不太熟悉,根本不敢將身家性命託付。

咋辦呢?王大官人說了,只能劍走偏鋒!尋常的商品玩不動,那就找不太尋常的。什麼商品是不太尋常的呢?最簡單也是最普遍的就是朝廷不讓隨意買賣的東西,比如槍械。

按照新大明律規定,民間是不允許持有軍用槍械的,準確的講是帶膛線的槍械。更不允許有營兵、鄉勇之類的軍事組織。治安全由當地官府和錦衣衛下屬機構負責,軍事任務則由各都司駐軍承擔,比如剿匪。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營兵和鄉勇被取締了,衛所兵、鹽丁、礦丁之類的也不許存在了,可總有一些人離不開打打殺殺。這些人明面上不敢與大明律作對,可暗地裡卻對武器有很強的需求,尤其是熱武器。

隨著大明陸軍靠火槍火炮異軍突起,連戰連捷,成了這個時代無敵般的存在,戰術後勤之類的細節沒人關注,使用的武器卻成了追捧物件。

富商巨賈常年在各地走動,家裡又多細軟貴重之物,請幾個看家護院貼身護衛情理之中。可拿著刀子的護衛肯定沒有揣著火槍的讓人安心,甚至老爺、大官人們自己也想在出遠門的時候腰裡別一把。

另外民間有種產業叫做“打行”,屬於半白不黑的性質,以接受僱傭的方式為僱主提供護衛、保鏢服務,同時也參與諸多違法爭鬥。

他們以前是以刀槍棍棒為武器,但隨著火槍在軍中的普及,這種不太靠身體也不太需要長期訓練,攜帶方便使用簡單威力巨大的武器,逐漸成為了打行成員們的首選。

然而傳統的滑膛槍使用起來比較麻煩,準頭還不高,個頭還那麼大,和軍用槍械一比,高下立判。

可想搞到一把制式火槍是非常難的,危險性還特別大,一旦被人告發或者被官府發現,錦衣衛甚至軍隊很快就會出現。只要證據確鑿,不光持有者會去服苦役,售賣者更是罪加一等。

所以民間的火槍大多是有點手藝的鐵匠們私底下自制的,除了質量不太好、使用不太方便、威力很不穩定的缺點之外,樣子通常也很醜,不被高階人士接受。

實際上和大明本土比起來,軍用火槍的真正市場在海外。那裡沒有大明律、錦衣衛和官府嚴防死守,只要有貨且貨色好就有人願意出大價錢購買。至於說拿去做什麼用,那就不歸商人們管了。

市場有了,貨源卻成了大問題。私造的火槍雖然也叫火槍,可真賣不出好價格,且各國本身也有會造槍的匠人,犯不著花大價錢購買,人家想買的是大明軍隊使用的火槍!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