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游到大唐,物資每日重新整理!

第119章 科舉制度!

天剛剛亮,王慎就接到朝廷訊息了,今天有聖旨到栲栳村。

不用細問都知道,肯定是和蕭然有關係。

王慎也不敢耽誤,第一時間準備,等一下去栲栳村。

幫忙接旨。

拜蕭然所賜,王慎短時間接兩次聖旨。

之前沒有接過。

之前聖旨沒有給附近幾個村子的,王慎這個里正自然是沒機會。

這一次負責人還是之前的顏勤禮。

張明德知道的都比蕭然早。

雖然天氣很冷,蕭然孫思邈等人還是一如既往的早。

張錦禾特地通知蕭然,怕蕭然不知道。

聽到有聖旨,蕭然愣了一下。

“這個好麻煩,我能不能不去,當我不在村裡啊!”蕭然是真不願意去。

張錦禾哭笑不得,“可是聖旨就是給小郎君的啊!”

“給我的嗎?”蕭然下意識看了看李麗質,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李麗質一臉的無辜,雖然知道,但是不說。

要來聖旨,李麗質是能想到的,只是沒想到這麼快。

王績聞言看了蕭然一眼,嘴角噙著點笑意:“小郎君這性子,倒是真不愛這些虛禮。”

“可聖旨這東西,不是麻煩,是體面,更是機會。你以為尋常村子、尋常人,能得陛下這般惦記?”

“先前你的煤礦、建學堂,雖說是為了村裡,可畢竟是‘鄉野之事’,如今聖旨一來,便是朝廷認了你的事,認了這學堂的理。”

“往後誰再想嚼舌根,也得掂量掂量——這可不是你蕭然一個人的事了,是沾了天家的光。”

王績捻了捻鬍鬚,語氣更溫和了些:“再說,這旨意十有八九是好事。別人求都求不來的恩寵,你躲什麼?去看看,接了,於你、於這學堂、於栲栳村,都是天大的益處。”

他笑著推了蕭然一把:“去吧,又不是讓你去赴鴻門宴。陛下若不看重,哪會特地降旨?這是好事,該高興才是。”

孫思邈站在廊下,手裡正翻著一卷藥草圖譜,聞言抬眼望向蕭然,目光裡帶著幾分溫和的笑意,指尖在書頁上輕輕一頓。

他活了大半輩子,見多了為虛名趨之若鶩的人——為了一道聖旨、一句嘉獎,多少人削尖了腦袋鑽營,把體面看得比實事還重。

可蕭然倒好,面對天家恩寵,第一反應竟是“能不能躲”,只因為覺得“麻煩”。

這股子不把虛名當回事的憨直,反倒讓孫思邈心裡更添了幾分認可。

蕭然是真的不願意去,看得出來不是裝的。

一群人都去了老槐樹下面。

張明德和王慎早早就等著了。

村裡的人能動的基本上都在,這讓蕭然更牴觸了,其他事情都耽誤了。

流程之前蕭然也見過。

還都是老熟人。

看到蕭然顏勤禮笑著點點頭,算是打招呼了。

接旨的事情王慎代勞,不用蕭然太操心。

顏勤禮帶來不少東西,筆墨紙硯是給學堂的,蕭然的賞賜也不少。

張明德拄著柺杖的手微微發顫,聽完顏勤禮宣讀完聖旨,渾濁的老眼裡猛地湧上來潮意,抬手抹了把臉,又趕緊理了理衣襟。

前排的老漢們跟著彎腰,有人腰桿不利索,手撐著膝蓋往下挪,花白的鬍子上沾著雪粒,目光卻直勾勾粘在那堆賞賜上。

宣紙摞得整整齊齊,筆桿在日頭下泛著烏光,比年節時供桌上的祭品還惹眼。

年輕媳婦們把孩子往懷裡緊了緊,有個懷裡的娃伸手要去夠那支最長的筆,被娘用袖口輕輕擋了擋。

她低頭看娃,眼裡的笑漫出來,抬手按了按娃的頭頂,指尖在娃後腦勺的胎髮上蹭了蹭。

幾個剛從煤礦趕來的漢子站在後排,煤灰還在指甲縫裡嵌著,此刻卻下意識地往衣襟上蹭了蹭手。

其中一個抬手抹了把臉,手背蹭過顴骨時,不知是蹭掉了煤灰還是別的,露出片泛紅的面板,他望著聖旨的方向,悄悄把腰桿挺得更直了些。

王慎把聖旨給了蕭然,“小郎君!”

“勞煩世伯了!”

“唉,小郎君說這個就見外了。”王慎是很樂意的。

這本身就是一種榮耀。

顏勤禮點點頭,看向蕭然笑道:“小郎君,恭喜了。”

“顏公謬讚了,這學堂能成,哪是我一人的功勞?”

蕭然轉頭掃過身後的張明德、王績和攢動的村民,聲音誠懇:“村正阿翁奔走召集,鄉親們出工出力,王先生願留下教書,老樣子也肯來指點——都是大家夥兒一起搭把手,我不過是牽了根線罷了。”

說到此處,蕭然抬手對著長安方向拱了拱:“再者,幸得陛下體恤,肯賜下這些筆墨,肯記掛著教化之事,皇恩浩蕩,才是根本。我這點微末之力,實在算不得什麼。”

顏勤禮聞言朗聲笑了,撫著鬍鬚道:“小郎君這便過謙了。牽線不易,能讓線串起這麼多人、這麼多事,更不易。”

“先前那曲轅犁,解了多少農戶春耕之苦;如今這學堂,又給多少娃娃鋪了條明路——這些事,樁樁件件都落在實處,惠及的是百姓,增益的是民生,可不是‘微末之力’。”

他目光亮了些,語氣添了幾分鄭重:“尋常人見了好處,或只顧自家;見了難處,或避之不及。可小郎君偏能把‘眾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從農具到教化,步步都往根上扎。這般心性與作為,當得起這份認可,更當得起世人高看。”

越說蕭然就越不好意思,更牴觸這些事情了。

好在顏勤禮沒有待多久就帶著人回去了。

這是特地交代的,因為等一下李世民要來。

蕭然讓張大郎帶人把筆墨紙硯送去學堂裡面,給蕭然的東西,張二丫張錦禾幾人送回蕭然家裡。

按照之前說的,村裡的孩子陸陸續續去了學堂裡面。

兩個小公主和三娘也在裡面。

李麗質負責登記名字,其實有點亂,很多人名字不是沒有就是很草率。

三娘其實也沒有,張二丫的很草率。

要是叫大郎,有好幾個。

這就很頭疼。

王慎沒有離開,也想看看學堂的事情,他是里正,在這裡也合適。

李麗質和蕭然說了這個情況。

蕭然也頭大,找到王慎和張明德,給幾個小孩子起名字。

小公主的就是李明達,城陽小公主的是李梵音,三娘這個總不能叫張三娘,這樣叫就太多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