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李世民嘆了口氣,有點失望。
蕭然的看法,有些時候不一樣。
“世伯,你別嘆氣,這事兒啊,就像春種秋收,得按節氣來。不是誰能耐大就能催著麥子提前熟,時代就這光景,換了誰來,也跳不過去。”
“想改變現在情況,想削弱世家的影響力,就得發展科舉。”
“想讓科舉有意義,想讓普通人考科舉,得先讓他們能讀書吧?”
“想讓他們讀書,得先讓他們家裡有餘糧、有閒錢吧?”
“想讓家裡有餘糧,得先讓田地裡多打糧、買賣路好走、苛捐雜稅輕吧?這些事兒,哪件是敲敲鑼、下道旨就能成的?”
“現在推科舉,已經是往石頭縫裡撒種子了——以前世家把著知識的門,好歹砸開了條縫,讓寒門能瞅見點光,這就不容易了。”
“這倒是沒錯,這話說的在理。”李世民深表贊同。
但是李世民也很清楚,蕭然說這些問題,短時間無法實現的。
北宋科舉大興,讀書人很多。
那個時候也沒有土豆玉米這些高產歷史。
蕭然想過給李世民點建議,但是發現沒有用。
大唐和北宋完全不一樣。
唐朝的世家大族是知識與權力的壟斷者,他們憑藉門第、藏書、人脈把控科舉,寒門難有出頭路。
到宋朝建立時,社會結構已從“世家主導”變成“扁平化”,普通人獲取知識的阻力大減,為科舉普及騰出了空間。
這個條件,李世民做不到,別說唐初了,唐末也不行。
唐朝科舉每年錄取不過幾十人,且多是世家子弟“鍍金”。
宋朝直接把科舉當成“中央集權的工具”。
宋太祖、太宗大幅擴招,進士錄取數是唐朝的10倍以上,甚至出現“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徹底打破考官與考生的“門生關係”。
更關鍵的是,宋朝明確廢除“公薦”,推行“糊名謄錄”,從規則上壓縮了世家舞弊的空間。
對寒門子弟,宋朝還提供“公廚”(、“驛券”,甚至允許商人、佃農子弟應試——制度上的“無差別開放”,讓普通人看到了“讀書改變命運”的希望。
這些李世民和現在的大唐也做不到。
不可能把現在的科舉制度當成核心國策。
唐朝書籍靠手抄,一卷《論語》能抵半畝田,普通人根本買不起。
宋朝雕版印刷術成熟,汴京、臨安的書坊遍地,一本《千字文》不過幾十文錢,連鄉村私塾都能置辦得起。
這個蕭然可以幫忙彌補,但也僅僅是降低點讀書的成本而已。
說到底,宋朝科舉的大興,是“舊壟斷被打破+新制度託底+知識成本下降+社會財富支撐”共同作用的結果。
它不是突然出現的“爆發”,而是唐末五代“破局”後,宋朝用制度和政策把“可能性”變成了“普遍性”。
即便沒有新的高產農作物,只要社會有讓普通人“踮踮腳就能夠到知識”的空間,讀書人的激增就是必然。
所以,大唐完全沒機會!
“不能讓世伯白跑一次,我也準備了點禮物的。”
李世民興致缺缺,“什麼禮物啊?學堂還有義務教育其實就是無價的禮物了。”
“算了,世伯沒興趣,我就不說了,本來有個降低讀書成本的辦法...”
“嗯?你小子,怎麼又不說了。”
“我不能只考慮栲栳村,要不然以後附近村子就該孤立栲栳村,該眼紅了。”
李世民明白蕭然的意思,這是想帶著附近的百姓一起賺錢。
“你小子,說話別說一半!”現在李世民確實來興趣了。
“也沒什麼,就是讓書本價格便宜點。”
“嗯?”李世民眼睛一亮。
這可不簡單。
這也是普通人讀不起書的原因之一。
“小子,你快說!”
“改良造紙術,讓紙價格便宜點。”
聽到蕭然說這個,李世民很失望,“這個怕是差點意思,書貴,從來都不是紙貴,是人工貴。”
“能抄書的都是讀書人,字還不能太差,這種人不多,讓這種人抄書工錢高是一方面,效率也低。”
“書少,物以稀為貴,其他人更買不起,惡性迴圈了。”
“世伯,我還沒有說完,紙便宜只是一方面,以後不用抄,你說價格能不能打下來?”蕭然知道現在沒有印刷術。
雕版印刷術是唐朝出現的,現在還沒有。
“不用抄?這是何意?”
“以後世伯就知道了,到時候需要世伯幫幫忙,給我點書才行。”蕭然故意吊李世民胃口。
“小兔崽子,你快說!”
“哈哈哈!”蕭然就是不說,轉身朝著學堂走。
現在沒有雕版印刷,不好理解。
等做出來,再說。
衝擊力更大。
李世民心情好了許多,知道蕭然這樣說,多半是不能太差的。
其他安排好,王績也開始上課了。
大老遠就能聽到讀書聲。
村裡的其他人也沒有走,還是守著學堂。
也是想學學,一部分就是單純湊熱鬧。
張大郎李恪幾人沒有守著,對讀書興趣不大。
程處默很牴觸讀書,早就跑了。
小黑也沒有到處溜達,也沒有跟著蕭然,而是在學堂裡面,挨著三娘和兩個小公主。
王績也沒有說什麼,小黑很安靜,沒有打擾上課。
王慎找到蕭然,“小郎君!”
“世伯!”蕭然以為王慎是想蹭學堂。
“想問問,煤礦那邊還要不要人,現在這個季節沒什麼事情做,都挺閒的。”
“要的,但是具體差多少,我也不清楚,這兩天我看看,給世伯個準話吧!”蕭然得先考慮栲栳村的人。
再考慮其他村子的。
“行,那等小郎君訊息。”
栲栳村最近的變化太大了,旁邊的村子也知道。
羨慕嫉妒恨!
之前免賦稅三年,就把其他村羨慕壞了。
糖炒栗子和柿子餅其他村子也跟著嚐到甜頭。
但是聽到煤炭分錢,之前糖炒栗子和柿子餅一下子就不香了。
這些事情瞞不住,栲栳村這麼多人,肯定會往外說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