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質笑了笑,“小郎君,這些是賣煤炭的錢,10斤賣12文錢,這些是全部收益。”
“什麼時候開始賣的,這麼快嗎?”
“都是阿耶買的,他說用得上。”
蕭然恍然大悟,李世民買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之前一直不賣,突然如此應該是和昨天有關係。
“一共是多少?”
“120000文,按照分成,我留下了48000文,這些就是小郎君和栲栳村的。”
運輸售賣方面的支出是李麗質的,挖煤洗煤的開支是蕭然的。
蕭然喊了一聲,張大郎李恪程處默秦懷道幾人過來搬東西。
“這麼多錢?”李恪也看到了。
沒有多問。
“這些是煤炭的錢,這個是家裡的,讓二孃找個地方放,這些先放在院子裡面...”
張二丫看到也是被嚇一跳,這麼多開元通寶還是第一次見。
蕭然的很多東西價值遠超這些開元通寶,但是這麼多放在一起衝擊力很大。
蕭然不願意管錢這些,都是張二丫管。
為了算賬,張二丫跟著學了些阿拉伯數字。
簡單統計是可以的,太複雜了不行,因為不識字。
意識到識字的重要性,張二丫會跟著張錦禾學學。
只是現在認識的字也不多。
這個時期,底層不識字的人開始識字,並沒有統一的“標準流程”。
但核心邏輯是從生活實用出發,依託簡單工具和口傳心授,逐步掌握基礎漢字,而非先系統學習偏旁部首。
從“生活必需字”入手,跳過複雜理論。
普通人識字的目的是“能用”——比如記賬、認姓名、記簡單物件。
這些字多是象形、指事類的簡單字,字形直觀,容易透過“字形聯想意義”記住,不需要先學偏旁。
依託啟蒙教材,以“背誦加臨摹”為主。
這個時代雖無拼音,但有成熟的啟蒙讀物,比如《千字文》《急就篇》《開蒙要訓》等。
這些讀物多是四字一句、押韻順口,包含日常用字如《急就篇》分“姓氏”“器物”“動植物”等類別,方便歸類記憶。
這和一千多年後“先學拼音、再學偏旁”的系統教育完全不同,更貼近“生存需求驅動的碎片化積累”。
張錦禾到了之後,蕭然把情況說了一下。
“小郎君,那這些錢,怎麼安排?”張錦禾詢問蕭然。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留下一部分,讓村正阿翁和幾個長輩共同保管,這個不是不信任阿翁。”
張錦禾聽完,笑著點頭:“小郎君考慮得在理,這法子妥帖。”
旁邊的李麗質也說道:“村裡三十多戶,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有的人家日子寬裕些,有的還指著這點錢添件棉衣。”
“若是隻讓村正阿翁一人管著,哪怕阿翁再公正,保不齊有人私下嘀咕‘是不是多給了誰家’‘錢會不會動了手腳’。”
“人嘴兩張皮,閒話說多了,容易傷了村裡的和氣。”
張錦禾非常贊同,“阿翁,三祖父幾個同輩的,加上小郎君,村裡其他人應該是不能再說什麼的。”
蕭然雖然不是高輩分的,但是說話挺好使的。
“小郎君在,自然是更好。”李麗質看得出來蕭然不願意參與,但李麗質希望蕭然在。
“也行!”蕭然答應下來,平時不管,交給幾個老傢伙就行。
“那就留下6000文,做備用金,剩下的34戶平分。”
蕭然和張大郎張二丫兄妹是一戶,領一份就好。
“六貫也差不多。”李麗質點點頭。
把這件事定下來,蕭然安排人把錢送到去煤礦,那邊人多,等一下剛好分錢。
張錦禾去找張明德,村正肯定要在。
還有一部分不在的人,也得通知一聲,都過去。
剛剛才起床的張明德看到張錦禾問道:“錦娘,怎麼又回來了?”
“阿翁,之前的煤炭五娘賣出去了,價格和木炭差不多,把錢送來了。”說起這件事張錦禾很高興。
“好好好,這是好事,雖然我們和村裡其他人都相信相信小郎君,但是和實打實的錢到手裡不一樣。”張明德同樣高興。
“五娘說一共是120貫,小郎君和五娘一人分48貫,剩下的是栲栳村的。”
“24貫,也不少了,不少了,34戶分...”
“阿翁,小郎君說留下一部分做備用金,村裡有急事的時候,可以拿出來救急,備用金阿翁和村裡幾個長輩保管,加上小郎君,其他的再平分...”
張明德聽完,眼裡的光亮得像落了星子,連帶著聲音都顫了幾分:
“這……這後生,是把咱栲栳村的根都看透了啊!”
“咱莊稼人過日子,就怕個‘急’字。”
“誰家沒個三災兩難?去年冬裡,你五叔家小子凍裂了腳,想借錢抓藥,跑了三家才湊齊。”
“不是鄉親們心硬,是家家都緊巴,手裡的銅板攥出了汗,哪敢輕易動?”
“小郎君這主意,是把咱村的‘難’提前揣進了心裡啊。”
張明德摸了摸花白的鬍子,語氣裡全是感慨,“留著這六貫錢,誰家屋漏了、孩子病了、過冬的糧接不上了,不用紅著臉去求誰,找咱幾個老傢伙合計合計,就能把事辦了。”
“這不是錢的事,是給咱全村人心裡安了塊石頭,踏實!”
張明德抬頭看了看天,又道:“三十多戶人家,舌頭和牙還能碰著呢,真要沒這備用金,今兒分錢歡天喜地,明兒誰家遇著事,指不定就有人嘀咕‘憑啥用我的錢幫他’。”
“小郎君這是把禍根都掐了,既讓大家眼下得實惠,又給日後鋪了路,比咱這些活了大半輩子的老頭子想得都遠。”
張明德想到之前蕭然剛來的時候,差點‘以貌取人’把蕭然趕走。
現在想想,很慶幸蕭然留下,沒有趕走蕭然。
煤礦的事情暫時停了,所有人都在休息。
一大群人聚在閒聊。
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村子裡面還有人陸陸續續過來。
保證家家戶戶最起碼有一個大人在這裡。
不用都來,最起碼要來一個。
相當於村裡開會。
人都來的差不多了,蕭然走到張明德面前,“阿翁,錦娘和你說了吧!”
張明德笑著點點頭,“嗯嗯,說了,說了。”
“阿翁,那你來說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