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我家老四,是千古一帝?

第121章 老百姓告狀

朱高爍知道,強行推廣只會適得其反。他走到那輛已經裝好杜仲膠輪胎的貨運馬車旁,雖然比例失調,但好歹是大家熟悉的東西,指著那彈性十足的膠輪,朗聲道。

“諸位鄉親父老!此物名為‘膠輪’,乃王妃帶人苦心研製!大家方才也看到了,它能讓車子跑得更穩當,顛簸更小,也更經久耐用!”

他用力推了推馬車,裝有膠輪的車子果然比旁邊裝著舊木輪的車子更易推動,且噪音小得多。

“此乃惠民利行之物,絕非妖邪!”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那個引發恐慌的鐵盒子,語氣放緩。

“至於此‘鐵車’乃是本王嘗試製造的一種,嗯……新式車輛。其原理複雜,絕非活物!它現在不會動,將來即便能動,也需由人操控,如同駕馭牛馬一般!大家不必驚慌!”

他看向王翱和張繡屏。

“膠輪之利,先在現有馬車上推廣試用!選取商隊、驛站試用,讓大家親身體驗其好處!同時,王翱,你組織人手,設計幾款專門適配膠輪的新式馬車底盤,要更堅固,重心更穩,輪軸結構最佳化!要讓這膠輪的優勢真正發揮出來!”

“至於這鐵車。”朱高爍看著那個被眾人視為怪物的鐵盒子,眼中閃過一絲堅定。

“暫時封存,移至秘密工坊。待蒸汽機有了眉目,再行試驗。對外不必再提。”

他知道,路要一步一步走。輪胎的價值,必須先在人們熟悉且能接受的載體上證明自己。

當減震、耐磨、省力的優勢被廣泛認可,當新式馬車跑遍潯洲甚至更遠的地方,人們對“輪子”的認知被重新整理後,那個承載著更遠大夢想的“鐵盒子”,或許才有被接受的一天。

一場因認知差異引發的“鐵盒驚魂”暫時平息了。

杜仲膠輪胎在改進後的馬車上逐漸顯露出優勢,火槍工坊的錘打聲日夜不息,潯洲似乎正沿著朱高爍規劃的工業之路穩步前行。

還有事關民生,朱高爍也要儘快解決,如潯洲沿海鹽鹼、內陸多山,更有令人生畏的“瘴氣”之擾。

朱高爍一面大力推廣杜仲膠林種植,既為工業原料,又可固土改善環境,一面下令在適宜的山坡、荒地廣植樟樹、松柏等能驅蟲避瘴、淨化空氣的林木,他深知健康的環境是吸引人口、發展百業的前提。

植樹造林進行得如火如荼,朱高爍也忙著在王府與張繡屏商議杜仲膠的新應用,王府侍衛統領匆匆來報,說府門外有大批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百姓跪地哭嚎。

為首一個老農,竟衝破侍衛阻攔,直闖到二門處,被侍衛死死按住,兀自嘶聲力竭地哭喊:“王爺!祁王殿下!青天大老爺啊!求您給草民們一條活路吧!”

朱高爍眉頭緊鎖,他一個現代人,就聽不得這些事情:“帶進來!”

很快,一個鬚髮皆白、枯槁如柴的老農被帶了進來,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以頭搶地,泣不成聲。

“王爺!救救我們青盤鄉的鄉親吧!去年遭了蟲災,收成本就薄,十成裡去了六七成,可縣裡的官差老爺們,催逼田賦比催命還狠,說什麼‘皇糧國稅,天經地義’,顆粒不能少,交不上,就搶家裡的口糧、抓壯丁頂役,連下蛋的老母雞都不放過,王爺啊,村裡的樹皮都快啃光了,實在是活不下去了啊,聽說您到了潯洲,對百姓好,草民們才拼死來告狀!求王爺開恩,給我們一條生路吧!”

老農的哭訴,字字泣血,句句誅心。

朱高爍的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他立刻下令王翱點齊親兵,要親自去青盤鄉,又命令張輔坐鎮王府,防止有人狗急跳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